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编演历史课本剧培养探究历史激情

编演历史课本剧培养探究历史激情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8-11-20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

摘要:历史课本剧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使学生在自导自演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历史。既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历史的激情,真正地体现了历史新课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历史课本剧创新探究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要为学生获取、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发现提升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⑴为此,我放弃了封闭保守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始了专注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尝试着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入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激情。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我试着让学生自主编演了历史课本剧。历史课本剧,顾名思义,即以历史课本内容为依据,以教室为舞台,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中描写人物活动的语句化作具体人物活动的话剧,是一种很好的直观教学手段。⑵它能使学生在亲自体验历史的过程中,消除对历史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探究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更深刻的了解历史,更准确的评价历史。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中,通过模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身临其境,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那种强烈的情感刺激,巨大的心灵震撼将使学生难以忘怀。⑶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得到强化,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创造的快乐将被充分调动,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理念。

1.体验催生激情 创新促进探究

从编剧排练道具制作服装化装背景布置到多媒体软件的设计问题设计等环节,基本上都由同学们独自策划完成。各组职责明确密切配合,全班同学都投入到这一课本剧的准备和演出工作之中了,其参与热情之高远远超过了我的设想,其创意之独特让我叹为观止。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失去了指导教师的地位,反被电脑制作组的拉去打杂了。从他们嘴中不时嘣出的专业术语使我这位电脑制作方面的门外汉如坠雾里云中。我只能勉强的做一些方向性的指导,为了编写出好的剧本,编剧组的同学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有关书籍。对台词字斟句酌,对人物的发型与衣着反复推敲。道具组的同学为了使场景更加逼真,甚至自掏腰包购买一些必需品。演出组的同学认真揣摩剧本、分析人物,一次次的排练、一次次的改进,占用了大量的吃饭和休息时间,真正的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问题设计组更是绞尽脑汁,不放弃任何疑点,并向全班同学发放问卷征集了大量既有新意又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释疑组同学也毫不示弱,他们通过图书馆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请教了相关学科的老师,以应对问题设计组同学的发问。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之高,对于问题的认真与执着,以及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是我在以前所没有见到过的。通过这次活动,我终于认识到了同学们的主体意识和创作热情一旦被激醒后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

2、课本剧利弊共生教与学应当慎用

审美理想和艺术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积淀,人们的审美情趣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浓烈。特别是属于民族特色的、易于凸显个性的艺术形式,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普及。正如大诗人、哲学家尼采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当前,无数城市音乐、广场、社区俱乐部、戏曲票友社等群众文艺组织风起云涌。⑹作为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的富有表现欲望的青年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把戏剧表演这种方式引入课堂定会引起他们的广泛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暗合了新课标关注互动对象、增加互动空间、安排互动内容、设计互动方法、明确互动要求,使历史教育与文化与社会在互动中相互适应、相互调节从而形成一种统合,取得了接触变容的效果。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效率,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历史实践能力。同时,运用历史课本剧这种教学方式也将引领着历史教学走向生活、走向互动、走向整合、走向智慧。

学生在获得了历史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兼得了口头表达、戏剧表演、艺术装潢、与人合作、与人竞争的能力。具有很大的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意义。但正所谓事物都有它的正反两面,历史课本剧也有一些弊端,在实际运用中应力求避免。

首先,应避免历史课本剧流于历史影视剧。历史影视剧把历史事件的壮阔场景、人物的音容动作、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的细枝末节展现出来,使受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产生共鸣与震撼,受到深刻教育。把许多影视作品表现的是历史的某个片段和侧面,而且受众看时无人指导全凭自己兴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作品受到的教育可能与作者的意图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有的作品修改、歪曲历史,谬误百出改古讽今或为了迎合当代某些人的低级趣味,带给学生大量错误、片面、无用的知识和观点。总之我们应取彼之长避彼之短,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课本的知识体现为骨架以课外历史知识为血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边课本知识的简约为丰满,变历史影视作品的错误零乱为正确系统,避免历史课本剧影视化。

其次,课本剧课前准备工作量大,增加了学生负担。每个成功的课本剧,需要学生、教师课前付出大量的心血、精力来准备。一般要经过确定选题、查阅资料、编写剧本、推选导演及选拔演员的过程,这个工作量是庞大的。学生在完成各门功课学习任务的同时,再承担如此重的工作,他们的时间、精力肯定会吃紧,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⑻譬如,我在前面提到的在准备过程中同学们一连几个小时的查资料,在一次次的排练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休息和吃饭时间,若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他们的其它学科成绩和身体健康状况。所以,我认为一定要慎用课本剧这种教学方式,务必做到量少质精!新课标要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虽然,课本剧的局限性决定它必然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但它在创设历史情境、实现情感体验方

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要把握好课本剧的使用时机,当课本剧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形式无法替代时,才允许自己使用课本剧。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当然,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也只易于着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寄全部希望于课本剧,认为它适宜于一切教学内容的想法是不对的。盲目的滥用课本剧教学方式只会使老师疲惫、学生厌烦,使教学效果降低。教学方式的创新沦为哗众取宠的行为,课本剧变为肥皂剧!

3.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宏观指导

历史新课标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达成三维教学目标以及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⑽同时新课标也要求老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倡导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这就要求学生转变以往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产生的依附心理。摆脱那种老师教多少自己记多少的传统思维模式,真正的以学习主体的身份,自觉的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当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肯定会这样火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但主体教育论认为:“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爱动是孩子的特点”。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应该因为学生在自主学习合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和不足就因噎废食进而去包办、代替。相反的是,教师应以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给以宏观的纠正和指导。否则,就出现了教师编剧学生演剧的尴尬局面,也就违背了我们以历史课本剧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探究历史激情的初衷。

关于教师的宏观指导,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把好选题关。把握好选题即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课本剧教学"有的历史教师认为,历史学科进行课本剧教学的好处就在于任意一课的内容都可以进行课本剧教学,因为任何过去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表演得到再现但可以不等于适宜在追求课堂效果最佳的原则下,和语文学科英语学科一样,历史学科并不是任意一课内容都适宜进行课本剧教学的"一般而言,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有冲突性和转折性的事件,又有典型人物可以塑造的内容,比较适合课本剧教学以中国近代现代史(人教版试验修订本)上册为例,西方列强发动的几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尤其是战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太平天国的有关内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有关内容!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都比较适宜历史剧教学"相反,以说明和分析为主的内容!以概述和介绍为主的内容!没有重大冲突或转折性事件的内容以及没有典型人物形象可以塑造的内容,一般不适宜利用课本剧和角色表演进行课堂教学"如:/鸦片战争的影响新思想的萌发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等需要注意的是,少数经过处理的说明分析为主的内容也适宜课本剧教学如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中,对帝国主义列强和清政府拟人化处理后的课本剧教学效果就不错。

其次,是剧本的编写。与语文学科、英语学科的课本剧相比,历史学科课本剧教学更需要的是一些剧情片段,因而历史教师需要更多地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剧情,编写出一个或数个短剧本"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它并非文学作品欣赏课,更重要的是,以课本剧和角色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只是我们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悟历史,更准确地分析和评价历史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历史教学的全部和最终目标"所以历史教师在进行课本剧教学时还要在所选择教学内容中精选出几个更突出!更典型的片段,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有足够的时间来实现自身的历史课堂教学目标,防止课本剧教学变成剧本表演课历史教师指导好剧本编写还表现在要让学生知道求真的原则历史课剧本的编写则要尽可能地真实"这一方面是科学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只有在尽可能地真实的情境下,学生才能感受和理解真正的历史虽然历史不可能还原,但我们可以求真,尤其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和关键地方,我们应当指导学生以本求真编写剧本。

最后是引导好表演后的教学。课本剧和角色表演并不是演出好就意味着课堂的教学成功。相反,在历史学科的课本剧教学中,出色的表演只是课堂教学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其后教师的引导。引导好表演后的教学即,在一个短剧本表演结束后,教师需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剧情本身引导到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即课堂教学目标)上来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课本剧教学在历史学科和语文、英语学科中的作用并不完全一样,说到底,历史教学的最终和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利用课本剧和角色表演则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种手段。一般说来,利用提问设计进行引导是一种比较好学都沉浸在刚才的历史剧情中,所以通过提问可以唤起大家的注意力,使其转移到教师需要解决的教学目标上来"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好剧情,实现自然的转移和对历史理解的升华。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师需要注意三点:一是严把质量重“质”少“量”,求“异”略“同”。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二是少封闭,多开放。要以探究性问题为主,要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展性、独创性。形式上要活泼、力求多样化,内容上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时代呼唤着综合型人才,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在知识的延伸上打破学科界限,有机地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到历史学科中来,将历史问题扩展到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中去,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以便将历史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高水平问题的发问,就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历史教学中,使教学活动得以真正的展开,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和挫败感,提升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使学生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合作的关系。

这样以来历史课本剧的教学方式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文学水平上而是达到历史的高度了。

【编演历史课本剧培养探究历史激情】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课教学反思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读懂历史地图语言的含义,培养阅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

历史告诉我们什么?

历史作业反思

历史课反思

新课标下对历史教育现实的困惑与思考

《身边的故事》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刘加云: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的精神乐园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