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编演历史课本剧 培养探究历史激情——高中《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构思与实践

编演历史课本剧 培养探究历史激情——高中《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构思与实践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3-01-15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

编演历史课本剧 培养探究历史激情

——高中《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构思与实践

沙海泛舟

摘要: 历史课本剧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使学生在自导自演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历史。既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历史的激情,真正地体现了历史新课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历史课本剧 创新 探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有关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的方面,高中历史新课标要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认知目标,尤其是知识的掌握状况,教学的目标单一,与新课标强调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多元化教学目标相违背。因此,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也就成为搞好课程改革、全面实现教育功能、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的关键。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要为学生获取、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发现提升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⑴为此,我放弃了封闭保守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始了专注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尝试着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激情。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我试着让学生自主编演了历史课本剧。历史课本剧,顾名思义,即以历史课本内容为依据,以教室为舞台,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中描写人物活动的语句化作具体人物活动的话剧,是一种很好的直观教学手段。⑵它能使学生在亲自体验历史的过程中 ,消除对历史的陌生感和距离感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探究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更深刻的了解历史,更准确的评价历史。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中,通过模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 ,身临其境 ,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那种强烈的情感刺激,巨大的心灵震撼将使学生难以忘怀。⑶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得到强化,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创造的快乐将被充分调动,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理念。在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中,可供学生表演的内容有很多,下面我就以《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编写剧本、制作道具、布置背景、设计课件、参与演出、设疑探究,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布置背景、设计课件、参与演出、设疑探究,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思辨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再现、体验历史的过程中,学会多视角的观察和研究历史问题,感受和思索历史事件,增添学生以古揽今,鉴往知来,认识现实的智慧和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教材,观看电影《甲午风云》。感受历史场景学习编演技巧。使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和基本的编演技能。

2,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学生的个人意愿和能力,将全班分成不同的小组。如:编剧组!演出组!电脑制作组!手工道具组!问题设计组!释疑组"各小组的负责人根据学生的自愿与同学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出小组长,负责各小组的具体工作。

3,分组后,教师分配任务,并与各小组长组成编剧委员会。制定工作计划,确定演出日期。教师从中协调各小组工作并适时给出方向性指导。

三,教学实施

经过近一周的准备。各小组圆满的完成了各自的任务。正式上课之前,用多媒体播放由电脑制作组经过精心剪辑了的电影《甲午风云》片段,以渲染气氛,展示时代背景。苍凉悲壮的音乐配之以黄海大战的历史画面,让人不仅想到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回归到一百多年前的历史情景之中。然后画面滚动显示历史课本剧的编导演出策划制作人员名单,跟真正的电影电视剧套路一样。然后,演出正式开始,各部门人员准时到位,各演出人员按剧本顺序依次登台。现把同学们自编的剧本附录于下:

甲午中日战争(节录)

旁白:19世纪末,经过了明治维新的日本,国力大盛。为了解决国内各种复杂的矛盾,侵略成性的日本统治集团把魔爪伸向了他昔日的老师——中国。发动了一场旨在侵吞土地,掠夺财富的罪恶战争……

第一幕:求和基调

人物:李鸿章 慈禧太后 左宝贵 叶志超等人

地点:坤宁宫西暖阁

时间:1894年夏

李鸿章:启禀太后,中日开战,前方战事吃紧,海军衙门上来奏折,要求增加海军军费,以供战需。

慈禧:哦,那就拨一些过去吧。

李鸿章:是,可前一时期,各国赔款刚付清,所以国库紧张万分,海军大臣恳请……恳请……

(李鸿章犹犹豫豫,吞吞吐吐,面带难色)

慈禧:恳请什么呀?

李鸿章:恳请太后把办60大寿庆典维修颐和园的费用暂时移挪一用?

慈禧:什么?(把眯着的双眼猛的睁开)要挪掉这笔银子!哼!(站起,来回渡步,后背对李鸿章站定)我好不容易办个寿宴,现在竟打起我的主意来了!告诉他们不可能,今天谁让我不高兴,我以后让他一辈子不高兴!(满面怒容)与日本之战,能和则和,我可不要到时让我没了好兴致!

李鸿章:是,太后,臣一定照办!(缓缓退出)

(天津北洋大臣衙门议事厅)

李鸿章:各位将军,中日虽然交战,但是,仍然要以和为贵,国际友人正在帮我们调停,能不战最好不战。当前我方,应先定守局,再图进取,更何况过些时日老佛爷就要搞“万寿庆典”。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可不要坏了她老人家的好兴致啊!

左宝贵 叶志超等人:是,中堂大人!(齐声)

第二幕:平壤失守

人物:左宝贵 叶志超 士兵甲

地点:朝鲜平壤城

时间:1894年夏

(墙外枪炮声骤紧,喊杀声震天)

士兵甲:左将军,日军已分多路围我平壤城,形势危急!

左宝贵:来,随我上城墙应敌。(急忙出营)

(城墙上死尸累累,已有多处被炮弹击中)

左宝贵:各部听令,集中火力,向日军开炮!……啊!开炮!……啊!(做痛苦状,牺牲倒下,鲜血染红了城墙砖)

士兵甲:左将军,左将军……(失声痛哭)

士兵甲:(跑向叶志超营)叶将军,左将军他……他……他……他牺牲了!(痛苦流泪)

叶志超:啊!看来,此城已守不住了!来啊!我们从后城门撤退!

旁白:叶志超一路狂奔,夜行500里;一直逃到鸭绿江边,方才敢喘一口大气,无怪乎,当时老百姓传“文官三只手,武官四只脚,四脚 脱如飞,还恐被捉了”。

第三幕:黄海受制

人物:丁汝昌 邓世昌 士兵乙 李鸿章

地点:黄海海面

士兵乙:报告提督大人,我军前方遭遇日舰袭击。

丁汝昌:好,传令下去,准备迎战!

旁白:激战中,致远号被击中且已弹尽粮绝,船体发生倾斜。

士兵乙:邓大人,我们中弹了!

邓世昌:还击!狠狠的打!

士兵乙:邓大人,我们已经没有炮弹了!

邓世昌:什么!没有炮弹了?!(神情怒视着日本的吉野舰)好!那我们就与他们同归于尽!传令下去,全力加速,目标吉野舰!(双手做转盘状)

士兵乙:(眼含热泪,但神情坚毅)是!大人!

旁白:就在致远舰冲向敌舰的时候,不幸被敌鱼雷击中,全舰240余名士兵与舰同沉大海!

(天津北洋大臣衙门)

丁汝昌:中堂大人,我军致远号和经远号都被击沉(声音低沉),但日舰队也受到重创,我请求下令北洋其余舰只一起迎敌。

李鸿章:不可!我军已是伤亡惨重,应好好休整,我命令你将北洋舰队开入威海卫,不许出海迎敌,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丁汝昌:是(很委屈的样子,摇摇头做无可奈何状,退出)

旁白:就这样,因为李鸿章的避战自保方针,使的日本轻松获得了黄海制海权。以至这支号称亚洲最强的北洋舰队在后来的威海卫之战中全军覆没!

第四幕:屈签条约

旁白:威海一战北洋海军损失殆尽,日本军队直指京津,清政府慌忙派出李鸿章以头等全权大臣的身份赴日本马关乞和。

人物:李鸿章 伊藤博文

时间:1895年4月

地点;日本马关春帆楼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出示一份早已拟好的包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万万两,割占台湾岛等共11条的条款文本,示意李鸿章签字,李鸿章看后大惊失色。)

李:请允许鄙人略述己见。首先,赔款二万万两,数额过巨,实非今日我国所能承担。能否再减轻?

伊:如既已言明,本备忘录是在尽量予以减轻而后所拟定,实无再减之余地,尚乞谅解。今后如战争继续,赔款数额将不止于此。

李:如我方第一次复文中所详述,核计贵国开销之数,远不及二万万两。今提出如此苛刻条件,以我国一国之力,无论如何亦难负担如此巨款,必借洋债。洋债为数既多,本息甚巨,中国实无偿还此等债务之财源。

伊:鄙人不敢遽然赞同阁下之说。贵国土地富饶,人民众多,富源广大无比。

李:即使我国富源广大,但尚未开发,毫无办法。

伊:贵国人多,超过四亿,比我国人口多出十倍,如欲开发富源,实轻而易举。

李:虽国大人多,无人杰可奈何!

伊:国步艰难之际,英雄辈出,至执掌国政者亦有之。即可用以开源。

李:(微笑)愿向我国进建议,礼聘阁下为鄙国宰相如何?

伊:(亦微笑)鄙人一身已献给我国天皇。如蒙陛下恩准,不拘何时,亦不拒绝为贵国竭尽微力。

李:今日我国实困难至极,希阁下给以充份同情与体谅。纵令现在得以订立讲和条约,赔款金额如此巨大,将立即为世人所知晓。外国之资本家将乘我国困难之机,贪图非常之高利,彼时,我国必将陷入更加困难之境地。

伊:关于此事,以鄙人之地位不能进行任何谈论。

李:当然。但另方面,若订约即不可更变,否则我国将成为不履行条约之背约行为,必将再惹贵国以背约作为再开战端之理由。故在尚未发生此种不幸之前,不能不再乞阁下减轻所提条件。切望阁下斟酌我国情形,再加以考虑。

伊:条约一旦缔结,贵国则不能不认真履行。如贵国背约,我方不得已而将再次诉诸武力,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李:正因为如此,鄙人才不得不再请求阁下采取宽大措施,使条件减至今日我国可能履行之程度。

伊:此备忘录之条件,已充份体谅贵国情形,在可能减轻之限度内,业已减轻,因此不能允许再减轻分毫。时至今日,但有允与不允两句话而矣!

李:贵国为战胜者,我国为战败者。战胜者之要求,无论何等条件,败者亦必服从。但以如此苛刻条件指令我国,终非我国所能忍受。

伊:如此,即当遣兵至台湾。我一声令下,即将有六七十艘运输船,搭乘增援之大军,陆续开往开战之地,到时恐北京之危实也不堪设想矣!

李:台地瘴气甚大,从前日兵在台,伤亡甚多。台民大都吸食鸦片烟,以避瘴气。怕贵军不能持久。

伊:但看我日后据台,必禁鸦片。

李:台民吸烟,由来久矣。

伊:鸦片未出,台湾已有居民。倭国鸦片进口,禁令甚严,故无吸烟之人。

李: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呢?

伊:还没咽下去,饿的厉害!(李默然,遂持笔签字)

(谈判结束,李鸿章与伊藤博文握手告别,再次请求将赔款大幅减少。伊藤摇头)

伊:送君一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笑看李反应,李面露难色)

李:鄙人对:“天无度,地无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伊大笑,遂散。)

旁白: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纷纷反对割地议和。台湾人民高呼:“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此后,台湾人民展开了英勇卓绝的反割台斗争,直至台湾光复!

演出结束后,问题设计组的同学就中日甲午战争的有关问题向同学们发问:

1. 请问这场战争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它是一场什么样性质的战争?

2. 当时的中国有4亿人口,95万军队,进行的又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而日本只有29万军队,且后方遥远,供给不便,进行的又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为什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

3. 李鸿章为什么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

4. 清政府为什么在一开始就定下了求和的基调?如果清政府不一味的求和能否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能否最终打败日本的侵略?

5.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最终原因是清政府避战自保的求和方针,但在战争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左宝贵邓世昌等一批血战殉国英勇杀敌的将领,二者是否存在矛盾?

6. 说甲午中日战争是清政府在用北洋海军一军之力对抗日本一国之军,力量相差悬殊,注定要失败,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为什么?

7.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条约?为什么说它使民族危机和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了?

8. 《南京条约》开放的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这些口岸都位于东南沿海,而《马关条约》则开放的是重庆、沙市、苏州、杭州等口岸,日本这样做有什么目的?

9. 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在索取的特权方面有何显著不同?它又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新的危害?

学生对以上问题展开了热列的讨论,兴致很高,趣味很浓,观点分歧也很大。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课本剧演出与讨论过程中所产生的多姿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发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也给出了细致的纠正和补充。由于学生计划周密准备充分,表演时语言精炼,感情投入,对历史人物模仿的惟妙惟肖。观看的同学掌声不绝,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在学生们对史实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之后又进行了相互的提问和解答。使学生在主动体验和感受的过程中,学习和探索了教材中的主要问题。这不能不说是自觉、能动、创造、智慧的结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乐学”与“乐教”的和谐共振!⑤

四、教学后记

从选题到准备再到演出,耗时近一个月时间。学生们和我一直处在紧张的忙碌中,虽看到课本剧的成功闭幕,比较出色的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我们都的确已是身心疲惫。在闲暇之余,反观这一系列的过程我感慨颇多,产生了几点体会,现记录于下:

1.体验催生激情 创新促进探究

从编剧、排练、道具制作、服装、化装、背景布置到多媒体软件的设计、问题的设计等环节,基本上都由同学们独自策划、完成。各小组职责明确、密切配合,全班同学都投入到了这一课本剧的准备和演出工作之中了,其参与热情之高远远超过了我的设想,其创意之独特让我叹为观止。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失去了指导教师的地位,反被电脑制作组的拉去打杂了。从他们嘴中不时嘣出的专业术语使我这位电脑制作方面的门外汉如坠雾里云中。我只能勉强的做一些方向性的指导,为了编写出好的剧本,编剧组的同学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有关书籍。对台词字斟句酌,对人物的发型与衣着反复推敲。道具组的同学为了使场景更加逼真,甚至自掏腰包购买一些必需品。演出组的同学认真揣摩剧本、分析人物,一次次的排练、一次次的改进,占用了大量的吃饭和休息时间,真正的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问题设计组更是绞尽脑汁,不放弃任何疑点,并向全班同学发放问卷征集了大量既有新意又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释疑组同学也毫不示弱,他们通过图书馆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请教了相关学科的老师,以应对问题设计组同学的发问。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之高,对于问题的认真与执着,以及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是我在以前所没有见到过的。通过这次活动,我终于认识到了同学们的主体意识和创作热情一旦被激醒后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

2、课本剧利弊共生 教与学应当慎用

审美理想和艺术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积淀,人们的审美情趣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浓烈。特别是属于民族特色的、易于凸显个性的艺术形式,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普及。正如大诗人、哲学家尼采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当前,无数城市音乐、广场、社区俱乐部、戏曲票友社等群众文艺组织风起云涌。⑹作为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的富有表现欲望的青年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把戏剧表演这种方式引入课堂定会引起他们的广泛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暗合了新课标关注互动对象、增加互动空间、安排互动内容、设计互动方法、明确互动要求,使历史教育与文化与社会在互动中相互适应、相互调节从而形成一种统合,取得了接触变容的效果。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效率,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历史实践能力。同时,运用历史课本剧这种教学方式也将引领着历史教学走向生活、走向互动、走向整合、走向智慧。

学生在获得了历史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兼得了口头表达、戏剧表演、艺术装潢、与人合作、与人竞争的能力。具有很大的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意义。但正所谓事物都有它的正反两面,历史课本剧也有一些弊端,在实际运用中应力求避免。

首先,应避免历史课本剧流于历史影视剧。历史影视剧把历史事件的壮阔场景、人物的音容动作、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的细枝末节展现出来,使受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产生共鸣与震撼,受到深刻教育。但许多影视作品表现的是历史的某个片段和侧面,而且受众看时无人指导全凭自己兴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作品受到的教育可能与作者的意图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有的作品修改、歪曲历史,以至于把抗日将领刘步蟾写成擅改命令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罪臣。谬误百出改古讽今或为了迎合当代某些人的低级趣味,带给学生大量错误、片面、无用的知识和观点。总之,我们应取彼之长避彼之短,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课本的知识体现为骨架以课外历史知识为血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变课本知识的简约为丰满,变历史影视作品的错误零乱为正确系统,避免历史课本剧影视化。⑺

其次,课本剧课前准备工作量大,增加了学生负担。每个成功的课本剧,需要学生、教师课前付出大量的心血、精力来准备。一般要经过确定选题、查阅资料、编写剧本、推选导演及选拔演员的过程,这个工作量是庞大的。学生在完成各门功课学习任务的同时,再承担如此重的工作,他们的时间、精力肯定会吃紧,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⑻譬如,我在前面提到的在准备过程中同学们一连几个小时的查资料,在一次次的排练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休息和吃饭时间,若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他们的其它学科成绩和身体健康状况。所以,我认为一定要慎用课本剧这种教学方式,务必做到量少质精!新课标要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⑼虽然,课本剧的局限性决定它必然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但它在创设历史情境、实现情感体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要把握好课本剧的使用时机,当课本剧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形式无法替代时,才允许自己使用课本剧。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当然,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也只易于着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寄全部希望于课本剧,认为它适宜于一切教学内容的想法是不对的。盲目的滥用课本剧教学方式只会使老师疲惫、学生厌烦,使教学效果降低。教学方式的创新沦为哗众取宠的行为,课本剧变为肥皂剧!

3.学生自主探究 老师宏观指导

历史新课标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达成三维教学目标以及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⑽同时新课标也要求老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倡导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这就要求学生转变以往在传统教学中对老师产生的依附心理。摆脱那种老师教多少自己学多少的传统思维模式,真正的以学习主体的身份,自觉的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当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肯定会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但主体教育论认为:“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爱动是孩子的特点”。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应该因为学生在自主学习合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和不足就因噎废食进而去包办、代替。相反的是,教师应以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给以宏观的纠正和指导。否则,就出现了教师编剧学生演剧的尴尬局面,也就违背了我们以历史课本剧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探究历史激情的初衷。

关于教师的宏观指导,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把好选题关。把握好选题即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课本剧教学,有的历史教师认为,历史学科进行课本剧教学的好处就在于任意一课的内容都可以进行课本剧教学,因为任何过去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表演得到再现,但可以不等于适宜在追求课堂效果最佳的原则下历史学科和语文学科、英语学科一样,历史学科并不是任意一课内容都适宜进行课本剧教学的,一般而言,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有冲突性和转折性的事件,又有典型人物可以塑造的内容,比较适合课本剧教学。⑾以中国近代现代史(人教版试验修订本) 上册为例,西方列强发动的几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尤其是战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太平天国的有关内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有关内容、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都比较适宜历史剧教学,相反,以说明和分析为主的内容、以概述和介绍为主的内容、没有重大冲突或转折性事件的内容以及没有典型人物形象可以塑造的内容,一般不适宜利用课本剧和角色表演进行课堂教学。如:鸦片战争的影响新思想的萌发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少数经过处理的说明分析为主的内容也适宜课本剧教学如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中,对帝国主义列强和清政府拟人化处理后的课本剧教学效果就不错。

其次,是剧本的编写。与语文学科、英语学科的课本剧相比,历史学科课本剧教学更需要的是一些剧情片段,因而历史教师需要更多地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剧情,编写出一个或数个短剧本"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它并非文学作品欣赏课,更重要的是,以课本剧和角色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只是我们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悟历史,更准确地分析和评价历史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历史教学的全部和最终目标。所以历史教师在进行课本剧教学时还要在所选择教学内容中精选出几个更突出!更典型的片段,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有足够的时间来实现自身的历史课堂教学目标,防止课本剧教学变成剧本表演课。历史教师指导好剧本编写还表现在要让学生知道求真的原则。历史课剧本的编写则要尽可能地真实,这一方面是科学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只有在尽可能地真实的情境下,学生才能感受和理解真正的历史。虽然历史不可能还原,但我们可以求真,尤其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和关键地方,我们应当指导学生以“求真”编写剧本。

最后是引导好表演后的教学。课本剧和角色表演并不是演出好就意味着课堂的教学成功。相反,在历史学科的课本剧教学中,出色的表演只是课堂教学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其后教师的引导。引导好表演后的教学即,在一个短剧本表演结束后,教师需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剧情本身引导到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即课堂教学目标)上来。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课本剧教学在历史学科和语文、英语学科中的作用并不完全一样,说到底,历史教学的最终和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利用课本剧和角色表演则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种手段。一般说来,利用提问设计进行引导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无论表演者还是其它同学都沉浸在刚才的历史剧情中,所以通过提问可以唤起大家的注意力,使其转移到教师需要解决的教学目标上来。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好剧情,实现自然的转移和对历史理解的升华。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师需要注意三点:一是严把质量,重“质”少“量”,求“异”略“同”。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二是少封闭,多开放。要以探究性问题为主,要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展性、独创性。形式上要活泼、力求多样化,内容上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时代呼唤着综合型人才,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在知识的延伸上打破学科界限,有机地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到历史学科中来,将历史问题扩展到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中去,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以便将历史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⑿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高水平问题的发问,就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历史教学中,使教学活动得以真正的展开,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和挫败感,提升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使学生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合作的关系。⒀

这样以来历史课本剧的教学方式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文学水平上而是达到历史的高度了。

参考文献

【1】 陆安. 课程改革:提高历史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1.2).

【2】 郑梦如. 排演课本剧的四点基本要求〖J〗.《小学教学参考》,1994(Z1).

【3】 于春燕,魏刚.让历史变的可以体验和回味〖J〗.《历史教学问题》,2003(1).

【4】 张仲琴. 历史课本剧的尝试〖J〗.《历史教学问题》,2003(6).

【5】 沈 娟. 编演课本剧组织课堂教学策略〖J〗.《青年沙龙》,2005(7.8).

【6】 杨卫国. 课本剧—打开语文教改一扇窗〖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4).

【7】 张一仪. 当代条件下的历史教学〖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6).

【8】 张 萍. 浅谈课本剧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4月.

【10】 龙卫东.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2004(5).

【11】 余文伟. 历史教师在课本剧教学中的作用〖J〗.《历史教学问题》,2005(1).

【12】 焦月清. 《新课程历史作业的与设计创新的探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络).

【13】 阎玉玲. 历史教学:方法与观念〖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3).

【编演历史课本剧 培养探究历史激情——高中《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构思与实践】相关文章:

课标培训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高中课标学习:高中历史网络探究学习的评价方法

从创新的角度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乡土教材:"粤剧走进课堂"的思考

张凤娥: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的几个转变

浅谈历史新课标下的教材处理

历史课从古文字开始:《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新课标中学习主题的设置,贯彻了哪些原则?

新课标是如何来规定课程目标的?

谈历史课程标准较之历史教学大纲的发展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