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谈影像资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运用价值

谈影像资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运用价值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25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

影像资料就是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投影等。对于历史课程而言,影像资料的文献价值已日益凸显,作为历史文献的影像资料应该主要指那些具有真实性特点的纪录片或新闻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时期的中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他们对声、光、电的刺激更加敏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影像资料,提高教学效果,打造实效课堂,应该成为初中历史教师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对笔者个人利用影像资料增强初中历史课堂实效的一些实践和粗浅的认识进行一次小结,敬请方家指正。

一、利用影像资料弥补教材不足

对文本的阅读与解读,是所有学科共有的教学环节。初中历史的六本教材浓缩了古今中外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可谓包罗万象。面对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储备,历史教学中阅读和解读文本的任务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仅凭教材内容和教师的讲解很难满足学生的“十万个为什么”,因此,历史影像资料成为教材资源的有益补充。

例如在教学《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本文所有课例均为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一课时,教材在小字部分说“15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封建专制王权大大加强”,同时又说“英国早在中世纪就有对王权进行限制的传统。13世纪初,英国贵族曾迫使国王签署了《大宪章》……”读到这个地方时学生是一头雾水,十分不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大型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做了一个剪辑,并选择了四分钟左右的视频。这个视频中有历史讲解、历史画面、还原的历史场面和现实的历史遗迹。这对调动学生多感官投入学习当然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个视频阐述了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异同。在中国封建意味着集权、专制,而在欧洲封建意味着分权,学生对英国有限制王权的传统就理解了。讲清了《大宪章》制定的经过,对学生理解其内容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学生也知道了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英国就已经存在国王与国会的斗争了。看完了视频,所有的知识和疑问就不再那么突兀和茫然了。再如《为民族独立而战》中对独立战争的背景介绍也是微言大义;《避免革命的改革》对俄国国家的形成只字未提,学生缺少相关的知识储备,对要学的内容就会是生硬的、一知半解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影像资料来弥补教材资源的不足。

二、针对教学实际选择影像资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影像资料也越来越多,如何选择也是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选择影像资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真实性原则

历史是对过去事实的记载,而大多数历史影像资料的真实性值得商榷。因此,选择时必须力求真实,谨慎从事。对于近代及之前的历史我们没有原始的影像资料,所以,应该首选权威部门和学者拍摄的历史纪录片。对于大量的历史影视剧我们选用时要慎之又慎,务必查阅相关资料,做到精选、优选。对于现当代史,我们首先应该选择的是原始资料,如历史照片、新闻图片、原始录音录像;其次考虑选择历史文献纪录片、政论片以及新闻资料,因为这些资料里面掺杂了个人的主观意见和意识形态的立场。

2.针对性原则

所选资料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三维目标、教学实际。所谓针对教学内容,就是指所选资料必须是对教学内容有益的、必要的补充;针对三维目标,就是指所选资料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并有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特别是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针对教学实际,就是在教情、学情的基础上与教学程序能够融为一体。

3.可行性原则

尽管有人认为反面教材也可以作为教育资源,但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其甄别判断的能力还很弱,因此,掺杂了暴力、恐怖、血腥等场景的资料都必须剔除。思想资料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就是必须便于应用,对于耗时长的影像资料要进行剪辑重组,切忌拖沓冗长,浪费时间。同时,还要注意教学的实效性。

三、根据课堂实际把握播放契机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历史学科的上课时间安排大多不尽合理,主要是上午第四节课和下午的一、二两节课。这些时段多数学生处于疲劳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历史课堂中使用影像资料进行多感官刺激学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不过,影像资料的使用不仅要有度还要把握契机。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探险者的梦想》和《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时,笔者先播放了《哥伦布传》的插曲视频《Sailing》和视频配乐诗《船长》,这么做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起到热身的作用。每堂课有45分钟,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最多也就20分钟左右。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笔者会在课上到一半时,结合教学内容播放一段视频,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又调节了课堂气氛,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以教学《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一课为例,当学习完“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挟天皇以倒幕”两个标题后,笔者播放了从《大国崛起》中剪辑的一段时长5分钟的视频。这个视频内容包括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倒幕运动和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样做不仅巩固了前面学的内容,而且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明治维新的内容,有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训练了学生捕抓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这样处理对学习“迈入近代社会的维新”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在下课之前使用影像资料的课例,比如教学《“冷战”与“热战”》一课时,我就是用一段关于“冷战”形成到终结的视频作为课堂小结的。

四、了解学生需要,提升学生素养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求,我们应该俯下身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七年级学生稚气未脱,相当多的学生还是“动画情未了”。因此,在保证历史真实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满足学生观看相关动画片的需求。例如在教学“人文始祖”和“商鞅变法”时,我选用了相应的动画片,这样既讲清了基本的史实,也点燃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教学思想文化史时,我们可以选用唯美的影像资料陶冶学生情操。教学《邪恶的轴心》时,我将《格尔尼卡》的三维分解视频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而讲“死亡工厂”时,我放弃使用《黑太阳731》的视频,而是使用了几个截屏的画面,因为其中的血腥场景不适宜青少年学生观看。

五、坚持长期实践,促进教师成长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仅仅依赖黑板、粉笔、文本和嘴的教学时代已经过去。学生的需求必须成为我们备课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修炼,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借助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历史教师的备课应该跳出文本,更多地去搜集、整理和精选历史教学影像资料。这一过程,不仅是对教学内容再加工、再组合,也丰富了教师的知识,增长了教师的见识,时刻提醒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服务于学生。教师还要思考使用什么样的影像资料、什么时候用、要用多长时间等问题。这样,教师对教学环节的通盘掌握和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就得到了提升。长此以往,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而且促进了教师成长。

【谈影像资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运用价值】相关文章:

谈历史课程标准较之历史教学大纲的发展

初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

谈谈历史课如何“读书”

初中历史学案编写与使用的一点体会

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经验与反思

初二历史教学反思

刘加云: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的精神乐园

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体系与分类

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反思

北青时评:对高中历史课改的一赞一弹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