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论文 >高三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处理

高三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处理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27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是教师依据历史教材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活动。历史教材则是该学科知识体系的载体,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对教材做相应的变通,使教材具备一定的认识梯度,才能成为易于被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信息。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进行重新补充。针对高三历史教学来说,其应包括史料搜集补充,史料的分析运用以及相关理论的渗透。

黑格尔在《历史教学》中,把历史学习分为三个认识层次,即“白描性历史”、“反思性历史”、“哲学性历史”。据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史料的搜集补充、分析运用等环节入手,为学生创设三个思维层次,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参与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并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有利于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

一、史料的搜集补充

对高三学生来说,搜集、整理史料是该阶段能力培养及高考应试的要求,也是教材处理过程中应做的工作。由于现行《中国古代史》教材史实简约概括,观点单一陈旧,分析过于肤浅,基本是知识条目式的摘录与注释,史料也不充足,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搜集一些有价值的史料,以便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历史,再现历史的原貌。教师在学生搜集史料的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到客观存在的历史是不变的,而反映其本相的史料,却来源广泛,多种多样。具体搜集形式,教师可给学生一个主题让其就地取材,如:在讲“秦朝”时,可让学生整理出《秦之论》、《过秦论》、《六国论》、《鸿门宴》、《阿房宫赋》、《陈涉世家》等学过的课文中与主题有关的史实和观点,让他们从新的认识角度理解这些文章,这既可使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快乐,又可培养其创新精神。

在此期间,教师则可注重搜集补充教材中的隐含或缺乏的观点性史料。如讲“秦始皇”时,教师可举出不同时期人们对他的评价观点,以作分析。如: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作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董仲舒认为:“(其)重禁文学,不得挟书,弃损礼谊而恶闻之,其心欲尽先王之道。”唐代一首诗中则说:“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骂秦始皇为“大独裁者”,而毛泽东在《读封建论呈郭老》中有:“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待商量,祖龙是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制,《十批》不是好文章。”教师还可引用《原君》中的观点和《过秦论》中的观点进行对比。通过这些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些史料观点为什么大相径庭,从而让学生明白史料的背景及来源不同,则史料的可靠程度及作用大小不一,同一史料可得出不同的结论。

二、史料的分析运用

就是让学生把搜集到的史料按主题归类,理顺关系,整理成文,然后进一步分析。其方法可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知道“是什么”,弄清史料的基本大意,史料线索及真伪,并能用语言文字概括转述;其次,分析“为什么”,理解史料的观点,并从背景中找出条件、原因,从过程中概括出性质特点,从结果中分析其影响;最后,引申出“怎么样”,看这则史料与主题的关系,对当时及后来有何参考指导意义。

三、理论的渗透

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形成认识结构的过程。认识了这种结构,就能自如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怎样才能让学生认识这种结构呢?那就需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一些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让学生握“方法论”、“认识论”的手术刀,对活生生的史料进行解剖,这既可加深他们对史料的本质的认识,又可加强其对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理论的训练巩固,还对语文课文进行了复习,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

综上所述,让学生有目的地参与史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运用的全过程,并加强认识论、方法论的渗透,能够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历史史料,独立思考历史的能力。且融文史哲于一炉,并形成了一种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提升梯度,这符合认识特点,符合目前高考综合课的教学,也符合目前探究性研究。

【高三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处理】相关文章:

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的尝试与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对比研究》序

历史教学的求异思维新探

场景教学法在历史教学的运用

张凤娥: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的几个转变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教学反思3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录

高一历史 全国大动乱 教学设计示例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