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计划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7-01-06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

教学计划包含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下面是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计划,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将、主要阵地;蔡元培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必然性,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及原因。探究: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中,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在中国传播的原因、情况以及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分析历史史料并提出问题、总结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本课重点,对比历次思想解放运动,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新”意,探究本课难点问题。师生互动,学生全面参与,教师讲解为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探索;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使学生得出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在了解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的事迹过程中,感受他们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把握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理解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只有通过其内容的教学,才能深刻理解其实质,才能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的斗争精神和贡献。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本节内容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2)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是重点。它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一个整体。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2、难点分析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背景,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对辛亥革命前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难以理解。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共同分析: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后,尽管成立了中华民国,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并没有改变,仍然处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下;在思想领域中,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在辛亥革命前就不彻底,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思想上是黑暗时期;在经济上,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袁世凯上台后,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为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所不能容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难点。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共同分析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的认识。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让学生分析对东西文化的正确认识是什么。

★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整体上看他们已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因而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充些课外知识,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但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做到面向大多数同学,知识点不宜补充过多,以免冲淡重难点。针对高中生不爱发言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问题,从而起到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讨论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让学生掌握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学会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从教科书、课外读物、互联网等处收集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人物传记、文字资料等。

教师:将准备的相关材料、历史图片等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北京大学图片》创设情境:

提问:大家认识这是什么地方吗?有谁能说说它的历史?

学生:回答略。

过渡:这是一所令千千万万学子神往的高等学府,曾经是李大钊、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过的地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五四运动的发祥地。那么,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兴起的?北京大学又是如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营垒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多媒体板书)

【新课推进】

自主学习: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看书。(多媒体课件显示以下问题)

思路引领:

1、为什么要“新”?

2、谁要求“新”?

3、新文化“新”在哪里?

4、怎样评价“新” ?

师生互动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第一目知识的学习。

一、《新青年》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多媒体板书)

1.兴起的背景(多媒体板书)

●思考:新文化运动的掀起具有历史必然性吗?

思路点拨: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我们在探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加以分析。

出示材料,师生互动,归纳答案要点。

①经济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思想文化方面: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民主、自由、平等的人文精神和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政治方面: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教师:可见,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兴起的概况(多媒体板书)

师生互动,谈话法解决下列问题:

①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多媒体课件出示其简介)

③主要阵地:《新青年》

④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思考:北京大学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学生回答略。

归纳要点:(多媒体显示)

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善于用人、《新青年》迁到北大。

●思考:“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启发诱导:以前北大的教学思想如何?现在都重用些什么人?他们都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让资产阶级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⑤指导思想与口号:民主与科学

思考: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各指什么?陈独秀提出二者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学生:阅读后回答略。

归纳要点:(多媒体显示)

①民主和科学。“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主要包含了人权平等、个性解放、独立人格、共和体制;“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②当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大力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希望以此来争取实现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③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多媒体板书)

1.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多媒体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概括前期的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师生互动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课堂讨论:旧道德、新道德是指什么?新文化运动为何要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归纳要点:(多媒体显示)

①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②由于旧道德是历代统治者用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因此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思考:前期新文化运动到底“新”在何处?

师生合作完成下列表格:(多媒体显示)

名称

旧文化

新文化

政治

封建专制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

封建的愚昧、迷信盲从和偶像崇拜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道德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等

文学

雕琢、陈腐、艰涩的文言文

平易、新鲜、通俗的白话文

2.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多媒体板书)

●课堂讨论:阅读相关教材,找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发展变化,并讨论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背景:(多媒体显示相关图片)

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发生这一变化是因为辛亥革命及其之后反对北洋军阀的失败,使人们渐渐认识到单纯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已难以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使之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2)传入:(多媒体板书)

学生看书归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概况。

归纳要点:(多媒体显示)

①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影响:(多媒体板书)

指导学生看书,师生合作共同探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影响。

归纳要点:(多媒体显示)

①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相继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

②陈独秀、毛泽东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多媒体显示相关人物图片)

③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多媒体出示《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图》)

●提问:早期共产党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途径有哪些?

学生:一是创办刊物,如《共产党》、《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工人周刊》等;二是进行实践活动,办补习学校、识字班等。

④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三、思想界的空前解放——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多媒体板书)

●温故知新:回顾近代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回答近代中国有哪几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对封建思想有什么样的冲击?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进行激烈的论战,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思想的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②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到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③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提倡民主、科学、新文学、新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组讨论: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归纳总结:

1、进步性(多媒体板书)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思想基础。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2、局限性(多媒体板书)

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一些先进分子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决定肯定的片面性;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提问:结合中国近代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讨论总结这一历程呈现的特点?

学生课堂讨论。

教师总结: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器物(洋务运动)到制度(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再深入到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推展到一个深层次的全面发展阶段。它是辛亥革命后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解放和发展之路的新探索。因此,作为历史的重要一环,新文化运动既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又是新民主革命的序曲。

【本课小结】

一战期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而袁世凯却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这为知识分子所不能容忍,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他们以科学和民主为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巩固(多媒体课件展示)

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每周评论》的创刊    B.《青年杂志》的创办

C.《天演论》的发表      D.《湘江评论》的创刊

2、近代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学习西方文化

C.打破封建专制的思想基础  D.进行文学革命

3、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元培   D.鲁迅

4、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其中旧道德是指 (  )

A.道家思想           B.佛教思想

C.儒家传统道德       D.基督教道德

5、鲁迅先生把白话文与反对封建礼教相结合的第一部小说是(  )

A.《狂人日记》     B.《我之节烈观》

C.《文学革命论》   D.《文学改良刍议》

6、中国最早举起传播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胡适

7、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是(  )

A.器物—思想—制度   B.器物—制度—思想

C.思想—制度—器物   D.制度—思想—器物

[学习延伸]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活动提示:(分析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答案要点:

在新文化运动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为发展新文化,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正确的,对传统文化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

[问题探究]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又怎样传播开来?

思路提示:(从原因和情况两个方面着手)

答案要点:

(1)原因:外部原因是十月革命为中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内部原因是①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②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和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③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④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2)情况:①创办各类刊物;②翻译和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文章;③组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会和早期共产党组织;④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大力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

★多媒体板书设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青年》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兴起的背景

1、政治方面:袁世凯复辟帝制,实行专权。

2、经济方面;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3、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影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二)兴起的概况

1、兴起的标志:《新青年》的诞生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阵地:《新青年》

4、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5、指导思想与口号:民主与科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宣传马克思主义

(1)背景:国内、国外

(2)传入

(3)影响

三、思想界的空前解放——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进步性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解放

(2)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2、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没有同广大群众相结合;没有反帝等。

★课后反思

本节课线索明朗,知识体系强,为此可设计相关问题,采取让学生课前预习,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的做法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针对教材内容设计问题,积极引发学生思考,并注意联系以往旧知识,从而加强对新旧知识的对比和理解。

本课教学,以师生互动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给予点拨并总结出答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加大课堂容量、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通过展示材料、制作表格、课堂讨论、讲解概念、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要求。

★参考书目:

①《世纪金榜高中新课标全程学习方略(历史)》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第1版

②《历史③必修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3月第2版

以上就是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计划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帮助教师编写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教科书《历史Ⅲ》(必修)简介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

浅谈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中的评价方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新课标下的教学反思

历史课从古文字开始:《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国两制”与祖国的统一大业 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 全国大动乱 教学设计示例

七年级下历史 单元三复习 教学设计

浅谈历史新课标下的教材处理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