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第五单元《面临挑战的中国》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第五单元《面临挑战的中国》教学设计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3-17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历史教学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第五单元《面临挑战的中国》教学设计

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第一课时《最后的盛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一课时“最后的盛世”讲的是明、清的一段历史。本文的明清时期指的是从1368年明朝的建立,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清历史。教材将明清的这段历史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中外比较,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盛世景象,并隐含了出现这一盛世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对外贸易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理解这一时期社会呈现的繁华景象及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呈现出的繁盛景象;同时,要对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有所察觉,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盛世”的自豪之情,对“最后”的惋惜之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明清时期吴越等地的“奢侈风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难点:正确看待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全面认识盛世,初步察觉盛世背后隐藏的危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您欣赏) 播放北京风光

这是哪个城市?②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我们知道北京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历史上明清两朝的都城。今天的北京有很多建筑都是那时保留下来的,那么我们对历史上的明清两朝究竟了解多少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时空的隧道,回到600多年前,看看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二、新课教学

1.(我从事的工作) 教师创设情境:

女生A、女生B、男生C、男生D、男生E、男生F,通过时空隧道分别来到了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湖州和松江)、湖广地区(湖南、湖北)以及安徽和山西。

要求根据史实,展开想象他们最有可能会从事的工作,并说明原因。

女生A:她可能从事丝织业,因为江南地区种桑养蚕很普遍,不少人从事丝织业。

女生B:她可能从事棉纺织业,因为松江一带棉纺织业发达。

男生C和男生D:他们可能从事农业生产,不仅种植水稻,也种植玉米和番薯。

因为当时湖广地区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男生E和男生F:他们最有可能从事商业活动。因为当时著名的徽商和晋商等商帮已经形成,

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有初步的了解。

2.(我眼中的变化) 教师创设情境:

这几位同学回来的时候都带回了一些所见所闻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资料。

①(人口的变化):男生C和男生D:他们带回了明初的人口和耕地数目表,以及17世纪和19世纪中国的人口数量。

17世纪初,中国人口已近两亿,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三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他们有一个问题不明白:这一时期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引导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当时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

②(民谚的变化)女生A和女生B:她们发现本地区“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已经无人说起,相,当时流行另外一种说法“湖广熟她们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她们解答:民谚的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③(城镇的变化)男生E 在苏州附近的昆山县方泰镇经商时亲眼目睹了该地区的变化:

他也同样给我们留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地区的变化?(商业的发展、市场的繁荣)方泰镇的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的什么特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④(对外贸易的变化) 男生F收集了一些外贸资料:

他也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从表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对外贸易频繁,而且长期出超)

⑤(社会生活的变化) 出示有关茶馆、酒楼、戏院的图片

这几位同学回来时,都向人述说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情况,但是他们同样不明白,需要我们帮他们回答:服务性行业兴盛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变化?

3.(我眼中的西方) 正是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哪些变化?

4.(我眼中的盛世) 你是如何看待明清盛世的?

第二课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清朝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粉碎准葛尔贵族割据势力、漠西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明清的“改土归流”、清朝台湾府的设置等史实;掌握明清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差异和清朝的疆域;充分认识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阅览、分析历史图片的能力;评价少数民族领袖人物的能力;以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分裂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 1、明清时期对边疆地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而进行的斗争。

清朝前期辽阔的版图及其行政区域的划分和管理。

难点 : 明清对待少数民族政策的差异。

【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教学要点,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并将《明长城图》《清朝疆城图》等相关教学参考图片及电影《士尔扈特东归》片段编辑到课件中去,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您欣赏)播放中国少数民族的有关图片(伴奏《爱我中华》歌曲)

二、新课教学

1、展示明长城和避暑山庄的图片

明朝为什么要大修长城? (防范我国北方蒙古、女真等族统治者南下扰掠)

②“避暑山庄与一般的避暑胜地相比,有什么特点?

(它是统治者避暑、围猎的场所,更是他们实行“怀柔”的民族政策、笼络少数民族首领的场所,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2、播放《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视频,进一步感悟避暑山庄所特有的政治功能。

3、展示避暑山庄周围的“喇嘛教寺庙群” “普宁寺” “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等寺庙建筑图片并回答问题,(组织4人小组讨论)。

①这些寺庙的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融合了汉、藏、蒙古族、维吾尔等族的建筑风格)。

②“明修长城清修庙”“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你认为这两句话反映了明清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态度有何不同?

(明代统治者主要以防为主,采取了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清统治者则比较积极主动,采取怀柔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4、虽然明清对民族政策有所不同,但明清两朝和少数民族关系都有了新的发展。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明清,演绎一段当时的民族关系史。

{说明:角色承担:①、以组为单位分6组,每两组承担一个少数民族角色(蒙、藏、西南少数民族。②、各组先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明清前华夏族(汉)与该民族融合的史实),然后重点指出明清时期与本民族的关系。 ③、代表在回答某一重大史实时,本组成员也可以小品等形式展示史实。 ④、准备时间为6分钟。}

5、出示《清朝疆域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图》

①说出清朝疆域四至。 ②对比《清朝疆域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图》,找出其中的异同。

(清代中国的疆域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相同点:基本版图相似,台湾等地一直就是中国的领土;

不同点:清代疆域更为辽阔、广大,今天的中国地图上已经没有北部的乌里雅苏台及东北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疆域范围缩小。)

6、歌曲《爱我中华》,前后呼应,升华主题。

第三课时《专制帝国》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加强的历史时期。但同时明清时期也是皇权高度强化,国家日渐闭关自守的时期。本课时就是在西方各国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的历史背景下,从专制国家机构、文字狱、科举考试及社会生活领域的专制等方面,重点描述了明清时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从而着重描述了明清时期中国繁荣背后的危机。此外,教材还补充了反对专制皇权的思想家的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明清时期的思想发展状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明清统治者在加强皇权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结果,进一步从社会生活领域加深对专制皇权的理解;知道反对专制皇权的代表人物,并尝试与同时代的西方思想家进行比较。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多种资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准确、全面地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明清专制皇权在国家机构及思想上的表现

教学难点: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前指导有表演才能的学生按教材P38中的小故事编排小品。

小品一:

生1:(朱元璋)听说爱卿家昨天晚上请客了?

生2:(大学士宋濂)我请了几位好朋友,请厨师烧了几个好菜。

生1:(朱元璋)卿家没有欺骗我。

生1:(钱宰摇头晃脑地)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生2:(朱元璋见钱宰)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但是我何尝“嫌”你,为什么不用“忧”字呢?(钱宰吓得忙磕头请罪)

小品二:

以上两个小品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明朝统治者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对官员思想和行为的控制,竭力维护专制皇权的史实。)

明清时期,中国的专制皇权高度加强。由此导入。

二、新课教学

1、出示朱元璋像和明朝中央机构图

明朝皇帝为什么能知道大臣的种种私事?

启发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并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对厂卫特务机构有初步的了解。

2、出示雍正皇帝像

清代又是如何加强专制皇权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引出专制皇权在清代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内容,并通过图片资料,使学生明确设置军机处和大兴“文字狱”两个要点。

3、皇权的加强除体现在强化统治机构外,还体现在思想和社会生活领域中。

① 出示左图诗句,让学生思考上面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思考:清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大兴文字狱?(通过大兴文字狱,清统治者以更加严密的方式控制人们的思想,并达到打击异端、强化皇帝权威的目的。)②出示考生看榜图和抄有范文的夹带衫图

引导学生思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是否还像以前那样可以选拔出优秀人才?考试的内容有没有发生变化?人们(统治者和读书人)对科举考试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③看《范进中举》视频片段或flash,分组讨论评价科举制度。

4、指导学生看图5-70、5-71,对明清统治者在社会生活领域内的专制产生直观印象。统治者为什么要修建贞节牌坊、禁止世俗文化?(专制皇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5、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很顺从统治者的意志?

①出示黄宗羲的图像,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黄宗羲及其主要思想。

②出示同时代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图象,启发学生比较同时代中外思想家的共同点。(都反对专制皇权,批判君权神授的思想。)

6、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高度集权统治的时期,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那么西方的君主专制与中国的专制皇权有什么相同之处?各自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

(都是王权至上,由统治者牢牢掌握着国家政权,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臣民的监控;西方君主专制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中国依然维持着皇帝专制的国家体制,在西方国家变革的历史大潮中,逐渐趋于落后。)

第四课时《来自海上的挑战》

[教材分析]

本节将明清时期的中国融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之中,以郑和下西洋、传教士来华、欧洲殖民者东来和马戛尔尼来华等案例,来体现同一时期中外统治者在海外拓展上的不同态度。通过描述明清统治者海外探索的尝试与拒绝,西方文明的东来与野蛮的侵略,和中国人民英勇反抗的史实,从而揭示在古老的中国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教学目标]1.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后传教士与欧洲殖民者东来史实的学习,知道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探索的态度,分析东西方在这一时期产生差距的原因。

2.学习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传教士东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通过感受明清时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传教士来华、马戛尔尼来华等事件的分析,理解同一时代中外统治者在海外拓展上的不同态度。

难点:如何理解古老的中国在明清时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教学过程]

一 出示《郑和远航路线示意图》并提问:

①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从这幅地图上你可以了解到发生在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事件?

②从图中你还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③你对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还有哪些了解,和大家交流一下?

二 放映影像资料:郑和下西洋——朝廷中的争议片断 提问:根据资料和以前所学的知识,你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结果吗?为什么会这样?(讨论)

三 承转:在郑和停止航海的半个世纪后,西方却兴起了航海的热潮。提问:

①有哪些航海家进行了新航线的探索?②他们都受到过谁的支持?③这说明了什么?

四 补充资料(澳门被占的过程、台湾被占和荷兰统治下台湾当地人民的的悲惨生活。)提问:看了上面的两个材料你有何感想?

五 播放影像资料:郑成功收复台湾。提问:这段录像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有何启发?

说说你所了解的今天的澳门与台湾。

六 角色扮演活动(请预先准备的几名同学表演乾隆皇帝与马戛尔尼的两次见面谈话

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回答:

“为什么马戛尔尼使团没有达到来华的目的?”(主要从当时中国统治者的角度考虑)

为什么从19世纪开始,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世界历史背景下思考问题,强调国家体制、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最后,把落脚点应该放在“为什么从19世纪以后,中国开始面临着以往没有过的挑战,并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中逐渐落后了?”上,让学生正确认识明清时的中国。

七 以史为鉴

谈谈今天的中国所面临的挑战,请你为祖国迎接挑战出谋划策。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第五单元《面临挑战的中国》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第十三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十课 现代文化 教学设计示例

美国中学历史教师中国近代史研修团访问广东云浮

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亚洲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 教学设计示例

高一历史 全国大动乱 教学设计示例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教学设计一

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教学设计示例三

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设计示例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备课资料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