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随笔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18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随笔

历史教学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任初一(5)、(7)、(8)班历史科教学,经过两周的观察,学生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5)(7)班学习兴趣较浓,组织纪律性较强,(8)班同学反应相对比较慢,学习氛围一般,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针对这一点,在本学期要在课堂上课下多花时间鼓励,做好培优扶困的工作,缩小后进面。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整体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真正反映了课改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该书主要以人类文明史发展为主线,该教材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建立了新的评价机制。该书图文并茂,生动规范,单元,课和子目的设计合理规范,更注意吸收当代文化的变化发展,对历史的分期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关系等重大史学问题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把握和处理。

初中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课型设置上,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在栏目设置上,出现了许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学习栏目,而图文资料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也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区别

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直到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5、说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直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6、通过商鞅变法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认识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7、了解“百家争鸣”主要史实,以都江堰等为例,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9、列举汉武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0、了解“四大发明”,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以及祖冲之和《九章算术》。

1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主要史实,《史记》和《资治通鉴》。

1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人口南迁河民族交往。

1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

14、《水经注》、《天工开物》等著作,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四、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具体措施)

1、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即把历史科的地位提升到主科地位。

2、抓好课堂纪律,充分利用“45分钟”。

3、多讲述名人历史故事,与历史典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或历史博物馆,让学生增长见识,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5、多组织一些历史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6、每天布置适当的作业和练习,巩固知识,大约80多次。

7、做好“培优扶困”工作,提高两率临界生的成绩。

五、拟定本学期教学目标:

任教班级

学生人数

原及格人数

目标及格人数

原优秀人数

目标优秀人数

一(5)班

43

40

20

一(7)班

43

40

20

一(8)班

43

40

20

六、拟定本学期培优扶困计划。

培优对象

班级

升级成绩

目标成绩

扶差对象

班级

升级成绩

目标成绩

蔡月棋

一(5)

82

李志华

一(5)

65

梁祺勇

一(5)

82

陈健豪

一(5)

65

廖棱玉

一(5)

82

蔡耀津

一(5)

65

梁仲强

一(7)

82

何家笑

一(7)

65

黄嘉慧

一(7)

82

李敏仪

一(7)

65

黄帅

一(7)

82

康海泉

一(7)

65

马敏倩

一(8)

82

邓全辉

一(8)

65

黄绮伦

一(8)

82

莫柏林

一(8)

65

梅浩文

一(8)

82

卢绮婷

一(8)

65

培扶措施:

1、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发挥优生优势,让他们各带一个“学困生”,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介绍方法给他们的,让他们的懂得怎样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扶工作。

3、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带动“学困生”,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对于他们主要是多引导,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4、对“学困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进行心理沟通,提高他们自我判断与控制能力,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共同解决学习困难。

5、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科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课课过关,

各单元过关。

6、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有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单元课题

周次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一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

1、 元谋人

2、 北京人

3、 山顶洞人

了解我国主要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概况

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增强民族自信心

第二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部落

1

1、 半坡聚落

2、 河姆渡聚落

3、 大汶口原始居民

简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原始农业文明概况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2

1、 炎帝与黄帝

2、 尧舜“禅让”

3、 大禹治水

了解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形成所做出的贡献

如何传说和史实区别

第五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

3

1、“家天下”的夏朝

2、商汤灭夏

3、武王讨伐

了解夏商西周更迭,找出商代夏,西周代商的相同原因

区分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

第六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3

1、 西周的分封制

2、 贵族、平民与奴隶

3、 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认识礼仪教化,西周的社会网络图

第七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4

1、 齐桓公称霸

2、 问鼎中原

3、 合纵连横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科时间跨度长,人物多,头绪杂,学生不易掌握

第八课

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

4

1、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2、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3、 商鞅变法秦崛起

商鞅变法及历史作用

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第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6

1、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2、 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学会辨认甲骨文合金文,司母戊鼎的工艺成就

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青铜,铸造业取得辉煌成就由此反映国力盛衰问题

第十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6

1、 孔子

2、 百家争鸣

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主要思想成就

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

第十一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7

1、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2、 神奇的编钟

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大型编钟

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第十三课

秦帝国的兴亡

7

1、 秦王扫六合

2、 陈胜吴广起义

3、 楚汉战争

秦兼并六国的历史意义

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第十四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8

1、 废分封,立郡县

2、 车同轨,书同文

3、 焚书坑儒

废分封,立郡县

中央集权制

第十五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8

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削弱封国势力

3、 强化监察制度

汉武帝为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历史评价

秦皇汉武的措施比较

第十六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9

1、 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2、 张骞通西域

3、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

第十七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12

1、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2、 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

3、 《九章算术》

造纸术是我国成为世界四大发明古国之一重要标志

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第十八课

昌盛的文化

12

1、 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

2、 司马迁与《史记》

3、 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兴起

《史记》

秦陵兵马俑

认识宗教本质及其作用,正确对待宗教

第二十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3

1、 曹操统一北方

2、 三国鼎立

3、 官渡之战

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二十一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13

1、 人口南迁

2、 淝水之战

3、 江南经济的发展

归纳南方经济的发展过程

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第二十二课

北方民族的汇聚

14

1、 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2、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融和是历史的必然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第二十三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14

1、祖冲之和圆周率

2、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3、郦道元和《水经注》

感知,体会古代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

三位科学家取得成就

第二十四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15

1、“书圣”王羲之

2、顾恺之和绘画

3、石窟艺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的成就

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书法绘画艺术特点

八、作业格式及批改要求:

作业格式:

1、作业本左边画上竖线,约距离0.5cm空白。

2、每次作业在第一行中

间注明作业的时间,包括目标和周次。

3、每题作业的编号写在竖线外。

4、每题作业之间要有一行隔开。

批改要求:

1、每题作业都要有批改,对的打“V”,错的打“X”。

2、每次作业要及时批改,批改时在作业最后一行的右下方给出具体分数,并注上批改时间。

3、学生做错的题目要更正。

九、级科出题计划表:

单元

内容

周次

练习出题人

单元(或综合)测试出题人

第一单元

伍坚充

第二单元

伍坚充

第三单元

12

余东红

第四单元

16

余凤仪

第一次月考

余东红

期中考试

10

余凤仪

第三次月考

13

余东红

期末复习

填空题

17

余凤仪

简答题

17

余东红

分析题

17

伍坚充

质量情况分析表

(期中)

班别

一5

一7

一8

学生人数

43

40

42

考试人数

43

40

42

平均分

67.8

70.3

66.8

及格人数

26

28

23

及格率

60.5

70

54.8

优秀人数

15

18

11

优秀率

34.9

45

26.2

高分人数

3

4

2

高分率

7

10

4.8

低分人数

3

3

5

低分率

7

7.5

11.9

90—100

3

4

2

80—89

12

14

9

70—79

5

6

7

60—69

6

4

5

50—59

8

7

8

40—49

7

4

4

30以下

2

1

3

二、综合情况分析:

总体情况还可以,及格率也不低。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多数同学基础知识掌握得还行,表现在选择题得分高些,从学生的卷面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采取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进行解题操作;学生基本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大部分同学能认真的按质按量完成任务。但学生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略差些,表现在材料题、问答题上,部分同学不能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原因是平时训练得不多,另外还有部分同学对历史学习不重视。

三、整改措施:

1、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核心,整体构建有效教学,实现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构建知识树:一是学科知识树,按教材将学科知识梳理、归类整理形成一个“树”状的知识体系,或知识网络图;二是学科能力体系,即在知识树的建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科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形成学科能力体系。我们倡导使用“知识树”方法,就是要通过运用“知识树”教学,让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理清知识的纵横关系、独立地整理画出知识网络图并能灵活运用,最终培养学生的学科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行每单元一卷,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要抓落实,其关键是堂堂清。

2、要把每个知识点转变成不同的题目进行训练,每节课学生都要做题,泛泛而讲、泛泛而看是没有效率的。

3、同级科教师一定要加强合作。反对“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问题,学科间的老师一定要有团结合作精神,产生团队力量。做好集体备课和教学案研究。

4、注重学困生的个别辅导。我们要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负责,让每一位学生进步的态度。加强补差的力度,强调补差帮困的实效性,激发学习兴趣,及时做好补缺、补差工作,力争做到日日清。对于学困生,更要常抓不懈,要对学困生的辅导有一个具体可行的计划,并能在日常繁忙的教学中挤出时间,加以实行。要针对他们的每一个进步予以表扬,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使他们迎头赶上,学有所得。

质量情况分析表

(期末)

班别

一5

一7

一8

学生人数

43

40

42

考试人数

43

40

42

平均分

75.23

76.7

70.69

及格人数

38

37

28/

及格率

88.37

92.5

66.67

优秀人数

19

22

19

优秀率

44.19

55

45.24

高分人数

10

7

9*

高分率

23.26

17.50

21.43

低分人数

2

0

2

低分率

4.65

0

4.76

90—100

10

7

9

80—89

9

15

10

70—79

12

9

10

60—69

7

6

8

50—59

3

2

10

40—49

0

1

2

30以下

2

0

2

二、综合情况分析:

这次期末考试的试题具有新颖性、导向性、合理性。试题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的课程改革的精神,有些题目的答案可以在书本之外,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很好的检验。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历

史的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国际大事。从命题的知识点分布看,注意各专题知识的合理分配,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多数同学基础知识掌握得还行,表现在选择题得分高些,从学生的卷面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采取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进行解题操作;学生基本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大部分同学能认真的按质按量完成任务。但学生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略差些,表现在材料题、问答题上,部分同学不能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原因是平时训练得不多,另外还有部分同学对历史学习不重视。

三、整改措施

1.进一步强化“全员过关”意识。目前的历史考试的难度并不是很大,但一些学生掌握的程度并不是很好。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和复习中,对于考点,应该做到“全员过关”,不要轻易放弃部分学生,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要一个一个的检查学生对考点掌握的情况,不要泛泛地做题,泛泛地讲解。

2.注意对一些考点属性的强化。对于一些考点内容、基础知识,要进行必要的梳理。下一阶段要注意强化学生对一些知识点属性的认识(如:性质、背景、意义等)。

3.积极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教师只有帮助学生建构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才能将所学的知识用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4.注意变式训练。对一些学生已经掌握较好的考点,要注意从变换题干呈现的方式和从不同角度进行专题组合等方式进行变式训练。

5.强化答题的规范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6、认真抓好学习困难生的帮扶工作。想法设法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关键增长点,对于后进生决不能放弃,要注意情感的投入。

7、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要加强历史语言规范性表述的教学,要求在答题中表述准确,没有歧义;表述完整,没有信息丢失;表述符合逻辑,没有相互割裂甚至自相矛盾。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

2016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

七年级上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一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二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4)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三

启发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