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随笔 >“口述历史”努力不当“小女孩”

“口述历史”努力不当“小女孩”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3-01-15 发表 | 教学分类:教学随笔

历史教学

历史本来就是说出来的,2500年前都是这样的,太史公在《史记》中也引用了大量的口述者说。

今天,口述史学重新面世。

历史是当事人的感受,不是后人的评价

口述史学是新流派,可以歌哭,可以品味,可以感受,可以动情……一个人的一张嘴有时顶过几十个学院的国家阵容。

口述历史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上世纪70年代发端,近来风靡全世界的史学界,这几年也波及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去年底推出《口述历史》丛刊和《口述自传丛书》,大大小小,十几本书册,可以说是中国的“首创”。

口述历史近似于中国传统上的“野史”。中国传统史学中向来有“正史”与“野史”之分,相较而言,由于“正史”“涂饰太厚,废说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大摆史官的架子”(鲁迅《华盖集》)。

有人极而言之,历史教科书是一种政治上深思熟虑的结果,而不是真历史,这点在中国尤甚,或者说它只提供了普遍的概念、现象,而没说出一个人在历史中的感受。感受才是真历史,就像我们极力说某段历史不好,而生活在其中的人却感觉幸福,那段历史好也不好?其实,历史是当事人的历史,而不是后人评价的结论。这也与当前汹涌世界的人性人文大潮相吻合。

不管光彩还是肮脏,都是历史

口述史学在中国发展很快,参与者不但有史学工作者,也有新闻记者、作家和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学者,成了学术界的一种时髦。中国社科院上月刚成立了口述史学中心,其他研究单位和院校也准备涉及。

这里面有巨大的市场。因为读者喜爱口述历史,它强大的可读性湿润丰厚了干瘪的历史,与近来风靡全球的纪实作品热汇在一起,形成了对虚构文学的巨大冲击。

口述历史对中国有特殊的意义。中国社科院的专家说:“单凭文献研究20世纪的中国历史,局限性很大。许多重要的事件,没有留下文字记载;许多重要的档案尚未开放,就是专业研究者也不得随意查阅;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20世纪的中国历史,难度甚至大于研究19世纪以前的中国历史。寻找历史事件当事人进行口述采访,便成为拓展史学空间、廓清历史谜团的一条可行之路。”

不仅史料难寻,而且中国现当代史,由于大家所知道的原因,许多时候是“任意打扮的小女孩”。一个政策变了,一个路线被斗争了,历史的解说就完全变样了。而口述历史,由于叙述时的环境宽松、氛围带有终极追述的意味,口述者一般都不会违背本心而作假,可信程度要大得多。

当然还是有禁区的,但口述者透露出来的星星点点,总是耐人寻味。说的人多了,就像走的人多了一样,一条新路就会出来了。

口述历史对当今中国大量存在的“愤青”和“右右”也有特殊意义,它会校正历史教育的许多偏差。著名学者冯其庸说:“我们这个时代,是复杂变化的时代,是多姿多彩的时代,但也曾是艰难的时代,痛苦的时代。我们的痛苦,我们的灾难,再过若干年,等到亲身经历过的人都过去了,再要记录就很难了,甚至是不可能了。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连‘文化大革命’都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了,说到许多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著名学者、专家、艺术家都曾经遭到残酷的折磨,甚至折磨致死等等,他们往往睁大了眼睛问:‘是真的吗?’他们听了觉得不可思议。再如抗日战争,日本人的残暴,简直比禽兽还要凶残,他们更加难以想像。现在这些身经的人大都还在,但也已有不少人不在了。他们的不在,就是历史的失记,就是珍贵史料的损失。惟其如此,我们应该及时做好这个工作,为这个时代留下它的踪迹,留下它应该给后人留下的东西。不论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欢乐的还是痛苦的,光彩的还是肮脏的!因为这都是历史,是历史的立体而不是历史的平面!”

谁有资格评说历史

理论上讲任何人都可以评说历史,但中国社科出版社还是排出了一个很有可读性的阵容。其中有毕业于黄埔军校、在国共两党都搞过特工的“双面间谍”,有曾经一辈子服务于大陆的基督教女青年会、受尽磨难的传教士,有在“文革”中深受迫害曾目睹老舍轻生的学者……“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走向生命晚境或是临终时,终把自己曾藏于心底的经历无所顾忌地口述出来,好像对此生有个总结或交待,对已逝者公正追忆、良心终可以安稳……

出版他们的口述,有一种抢救历史的意味。冯其庸说:“我们这个时代,从20世纪走到21世纪,现今70岁以上的人,所经的事情可多了,其中选择各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为他作口述历史的记录,这等于是抢救了历史。例如张学良这样的人,其意义更为明显。但社会是多方面的,人也各有不同,所以口述自传,也应该是多方面的,不拘一格的,只要对社会有益,只要值得做,就应该去做。”

这些口述者都是近百年曾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幸福而奋斗的人,哪怕是走在截然不同的路上,但不同的路上有不同的风景,殊途同归,都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社科院的口述历史

社科出版社推出的“口述历史”既是学术的、也是商业的。出版社想用高档次的可读性进行商业上的突围。他们的《口述历史》每3个月出版一辑,每辑约20万字,配发相关的照片,力求图文并茂。第一辑已经在2003年秋天问世。《口述自传丛书》以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高龄知名人士为传主,由学者或作家与传主合作完成,一传一书。已有许福芦的《舒芜口述自传》、刘延民的《文强口述自传》和蔡彻的《黄药眠口述自传》3种问世,还有几种正在编辑中。近日将要推出的还有《中国知青口述史》和《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后者是一本研究口述史学的理论专著。

第一辑和第二辑选登的口述历史作品题材较宽。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已经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比如,口述者王元元是胡耀邦的忘年交,由于父母的关系,她在少女时代便认识了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她回忆了胡耀邦在“文革”中和改革开放后的许多日常生活细节,读来十分亲切。这是那些与胡耀邦在工作中相识的人们的回忆录所不能替代的。又比如陈明远整理的吴祖光回忆盛家伦。过去人们只知道盛家伦是一位著名的歌唱家,本文让读者了解到他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还有梁戈亮口述的乒乓外交、余秋雨口述的老舍之死等。

【“口述历史”努力不当“小女孩”】相关文章:

新课标是如何来规定课程目标的?

研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体会

课标培训:如何正确理解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国也有“教科书问题”

新课标对学生学习的历史内容提出哪几个层次的要求?: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圆明园在珠海?海南学生问卷调查答案太荒唐

第二节 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法国“公民素质教育”课“登陆”诺曼底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