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新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的根本目的所在?

初中历史课程的根本目的所在?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3-01-15 发表 | 教学分类:新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上,《标准》规定“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这是初中历史课程的根本目的所在。兴趣是学习进步的根本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形同一种乏味而又低效的服役。所以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本次课程改革的最大变动之处,就是扭转方向,改变过去片面的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确立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学生为教育和教学的中心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这一新的教育思想的充分体现,又是这一思想的直接结果。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先天智力水平差别并不大,可是同样的教育制度却培养出千差万别的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非智力因素决定的。《标准》中国古代史部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学习内容标准,对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偏向有所针砭。过去的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注重保持较为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要求学生接受既定的知识成果,对他们的兴趣和实际接受能力注意不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兴趣。《标准》改变以往的做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努力保护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关于史前时期,过去的《大纲》称为“原始时代”,按照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阶段划分和顺序,罗列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氏族、尧舜禹等知识点,从历史学科自身看,的确是比较系统、完整的,可却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标准》与《大纲》不同,它仅列出三个内容:(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由此可见,知识点减少了,精简了学习内容,减轻了负担。同时,学习元谋人、北京人的内容,是为了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是为了说明中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目的明确了,与学生求知的愿望联系起来,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通过河姆渡遗址和仰韶文化遗存中稻米和粟米的发现,了解南方长江流域和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和了解中国人文始祖的传说,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具有科学探索意味,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提倡探究式学习方法,有重要意义,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课程的中国古代史部分除了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外,在提高国民素质上也有重要意义。因为国民意识的养成,离不开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而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又离不开这个国家、民族和文化得以形成的历史,只有对形成这个国家、民族和文化的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产生认同感,才会培养起爱国主义情感,有了爱国主义情感,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历史是今天的昨天,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继续,今天中国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历史的影响,特别是许多恒久性的东西,是在古代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形成的。学习中国古代史,对于了解中国文化中历久弥新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比如疆域的基本范围、中华民族的基本构成、政治统一的基本格局、风俗习惯的基本特点、思想文化的基本特征、伦理制度和道德意识的基本内容、中国人特性的基本结构等,都要在中国古代史中寻找它们发源的信息,探索它们形成演变的轨迹,领会它们的精神实质。因此,学习中国古代史对于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具有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标准》作如此的规定,可谓意味深长。

【初中历史课程的根本目的所在?】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普通高中学生选修课设置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普通高中学生必修课学习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

浅谈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感受

对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初中历史学案编写与使用的一点体会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