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河北人民版)《历史》(7—9年级)介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河北人民版)《历史》(7—9年级)介绍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3-01-15 发表 | 教学分类:新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

河北人民历史教材(七—九年级)培训材料之二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共6册,依次供七至九年级(初中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使用。为使大家对新教科书有更系统的了解,同时为更广泛地征求大家对教科书的意见,现将河北人民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的基本特点作简要介绍。

一、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理念,构建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

河北人民版《历史》教科书的特点之一,是依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编写,充分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此来作为构建新的初中历史课程的指导思想。

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于回归历史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初中历史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特点,决定了初中历史课程是历史教育,而不是历史学科教育、历史专业教育。历史教育与历史学科教育、历史专业化教育不同,它强调的是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原则,即将历史学习的过程看成是一个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一体化过程。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能够使人更加富于“智慧”,即科学地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看待世界。

以此来衡量传统的历史教科书,人们会发现,它们大都以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为框架,过于注重系统化,面面俱到,线索繁多,内容十分庞杂。

例一,为了说明社会形态的变迁,传统教科书总要强调社会形态问题,强调中国的历史发展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内容,以致出现为了给学生灌输一种既定的理论和概念,而将一种枯燥的、教师难于讲授、学生难于理解的观念套用在教科书中。

例二,头绪繁多,面面俱到。讲到西晋和东晋时,要讲“西晋的短期统一”,要讲八王之乱、五胡十六国等等,以致使本来有趣的历史内容变得让学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因此,河北人民版新教科书对于历史课程标准强调的“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问题予以了特别关注,在此基础上来构建新的教科书框架体系。



二、教科书的框架设计采用主题单元结构,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主线的把握

本套教科书依据教育部新颁布的《标准》精神,采用的是主题单元的编排体系。每一册确定若干个学习主题,每一学习主题为一单元,每一学习单元有若干课。

学习主题的确定,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把历史的时序性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紧密结合起来;二是主题的确定要适应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这两个原则又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历史的发展固然是十分复杂的,所包含的内容和头绪是纷乱的,但不能否认的是,历史的发展既有其脉络和主线,同时又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河北人民版历史教材按照《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内容分为两大板块,即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模块。每一学习模块下设若干学习主题单元。其中中国古代史一共为8个单元;中国近代史为6个单元;中国现代史为4个单元;世界古代史为2个单元;世界近代史为5个单元;世界现代史为5个单元。全套教材共有中国历史18单元;世界历史12单元。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所采取的就是学习单元主题的结构。

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内容共分为九大学习主题,它们分别是:(1)中华文明的起源;(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3)统一国家的建立;(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8)科学技术;(9)思想文化。前七个学习主题所包含的内容,基本上与中国古代史发展的阶段性相一致,但又不完全相同。因为,每个主题既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又表现了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社会的若干重要侧面,这符合中国古代历史的内在逻辑。第八、第九两个学习主题的内容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时期,内容标准也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编排的,目的依然是要从历史发展的历时性和学习主题内容划分两个方面,展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过程和重要特点。

在学习主题的确定方面,课程标准(也是教材本身)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以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作为基本线索来整合历史

初中的中国古代史课程应该讲些什么内容,以什么线索来统领和整合学习的内容,这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过去的初中历史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与社会发展史相近,也与高等院校历史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体例相差无几,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较为完整,因而在呈现方式上,偏重于理性化,形象感和生动性相对不足,无法完全适应初中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理解能力。《标准》以中华文明的发生和发展史作为学习内容和基本线索,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第一,强调历史的连续性。我们知道,古代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华文明的来源,当代中华文明是古代中华文明的成果,两者只是时间不同,发展程度和状况不同,但基本内容和结构是大体相同的,因而,要想了解今日的中华文明,就必须了解古代的中华文明。

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曾依据劳动资料、生产力类型,将人类历史演进从宏观上划为采集渔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大时代。新教材对历史分期和单元阶段的划分,便主要依据这一框架并结合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特点确定。第1单元谈“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单元为“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以下诸单元则描述中国古代进入农业文明之后的阶段性发展与变迁,最后一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则从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演进的角度对明清时期审视定位。

第二,强调整体性,具有综合特征。任何一种社会现象,任何一种行为方式,都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要了解这个社会现象,要认识这种行为方式,要理解这种思想意识,单纯从某一个因素出发作线性思考是不行的,还必须了解其他诸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因此,了解诸多因素作用下某种社会现象、某种行为方式和某种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可以对理解今天的问题起到借鉴和帮助的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讲,学习中国古代史必须要学习它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第三,强调贴近生活。以生活为出发点,从对今天生活的感受出发,提出理解昨天历史的要求,这是从今日的角度来看待历史的,因此具有鲜明的的感性特征和生动性。以上几条,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适应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与《标准》“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要求是一致的,也符合初中历史教学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

(2)以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统一为主要呈现方式

中华文明的发生和发展是个历史过程,是历史就一定可以划分阶段,不划分阶段就无法准确地把握历史发展的动向和特点。因此,《标准》也按历史发展阶段来呈现主题,但这种呈现不是单纯的以某种单一的标准进行的,而是照顾到古代文明的各个侧面,以某一历史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内容来反映这个时期的特点,如“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这个主题说的是中国从夏朝到秦统一这个历史时段。这个时期的中国史有方方面面的内容,多姿多彩,但《标准》只选取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这两个方面,正是考虑到了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因素。

事实上,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都处在国家产生和完善的过程中,也处在不断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如从大禹治水到启建夏朝,到商周早期国家的发展,直至春秋战国时期从分封到郡县的转变,这么长的历史时段都是国家产生和形成并最终确立的过程;国家的建立,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也是社会制度变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又可以说,整个先秦时期,中国社会都处于变革过程中,社会的其他方面内容都是次要的,都应为这个主题服务。再如“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这个主题反映的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在这个阶段中,《标准》没有沿袭上面以国家和社会变革为主要内容的划分办法,而是把最足以表现这个阶段整体历史特点的南方经济超越北方和北方民族关系的新发展作为主题,这样做,正是考虑到了阶段性与社会侧面的最重要特点的统一关系。

中国古代史部分的九个学习主题,既告诉我们在中国古代史课程中,学生要学习并掌握什么内容(九个大的方面及每个主题下若干内容标准),又表明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理解(如发展阶段的划分、内容标准的选定、学习目标的确立等)。这是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需要和特点制定的。
在原来体系庞大、面面俱到的内容中,提炼出这样的阶段性特点和历史发展主题,对于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了解历史发展的时段性特点,是十分有利的。这也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习惯。历史课程标准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思路,教材编写也贯彻了这样一个思路。

按照这样的思路,河北人民版《历史》依据课程标准,在课程主体结构方面作出重大变动,在传统的“一条鞭”式课文排列之上增加“单元”一级的层次,《历史》七年级上册共确定了4个学习主题,即4个学习单元,叙述了从远古时代到隋统一前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确定的是三个学习主题,即3个学习单元,叙述的是从隋朝统一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历史。每个单元标题都是突显那个时段时代特征的历史主题。同时,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主题。单元主题的设立,是按照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来确立的。

[1] [2] [3] 下一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河北人民版)《历史》(7—9年级)介绍】相关文章:

第二节(续)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课标培训: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

初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二章 必修课程《历史Ⅰ》解读

必修课程《历史Ⅱ》内容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3(必修)》介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本体解读:第一章 课程目标解读

谈历史课程标准较之历史教学大纲的发展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改革要点简介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