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新课程标准 >浅谈历史新课标下的教材处理

浅谈历史新课标下的教材处理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3-01-15 发表 | 教学分类:新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

今年连云港市实行了高中历史新课改,在使用新教材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我曾遇到过几点困惑:1、我发现新教材一个课时的容量太大,在规定的时间内讲不完;2、我觉得一个专题的内容在时间或空间的跨度上太长、太大,学生要面面俱到的掌握难度太大;3、我感到有的专题与专题之间、小节与小节之间、以及相邻的学习内容之间缺少过渡显得生硬,所以在初用新教材时总做不到得心应手。不过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探索与实践,发现只要对教材进行认真的处理,新教材还是有它自身的优势的。下面我就历史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处理谈一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求能抛砖引玉。

(一)打破教材的“圣经”地位,突出其“工具性”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新教材与课改前教材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课改前,我们对教材的性质定位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而且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把这种资源看作是“惟一的资源”。在这样的教学观念下,师生们都力求用足教材、学透教材,有的学生甚至可以做到背熟教材。课改后,我们对教材性质的理解发生了转变,我们认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教材的“资源性”没有改变,但我们必须强调的是,教材绝不是教学的惟一资源,而只是最重要的资源。更重要的是,教材除了具有资源性,还具有“工具性”,它承担着提供学生学习方法的功能、方便学生随时查阅的功能等等。而现在所使用的新教材,从编写的角度看,它是编者按照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来编写的,而不是与新课标的体例一一对应的,这也是现在我们国内出现好几套高中历史教材的原因。因此,过去那种将教材奉为“圣经”认为教师必须一字一句地讲授教材、学生必须一字一句地背熟教材的观念已经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了。

(二)立足于课程标准大胆整合教材重难点

《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教学建议、评价标准等,它既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教学与评估,以及升学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衡量教学成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立足于《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大胆整合。

首先,依据《课程标准》本着有利于突破难点把握重点的原则,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现以人民版历史教科书必修一的第二专题(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的学习内容(伟大的抗日战争)进行探讨。

本学习内容含盖了日本十四年的侵华史和中国军民十四年的抵抗史,子目录有侵华日军的罪行、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全民阻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个课时完成。如果按照教材的体例原封不动面面俱到的进行授课,恐怕三个课时也难完成,为此我们必须立足课标本着有利于突破难点把握重点的原则对教材进行整合,我对教材的处理是这样的:

将本学习内容从宏观上分为日本的侵略和中国军民的抗战两条线索,在讲述日本的侵略时,指导学生自主探讨日本侵华的原因和列举日本侵华的罪行,学生因为平时看的抗日影片、看有关抗日的书籍、听爷爷奶奶口述再加上阅读教科书,这条线索学生一般可以自主完成。

在教授中国军民抗战这条线索时,一定要有重有轻,突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后国共两党的不同反映和关内外军民的斗争,到随着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共再次连手,因初中时介绍过,在这里我们可略讲有些部分甚至可让学生自己阅读。对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以及各族人民、各界群众包括海外华侨,这几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之间是相互配合共同抗日的最后取得抗战胜利关系可作为教学重点,以突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并加深学生对全民族抗战重要性的理解。

最后,将抗日战争与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做简略对比来引导学生探讨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地位。

(三)立足于课程标准根据学习专题内部逻辑关系来整合教材

课改的精神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必须树立起牢固的课程观,要以课程主人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来。课程到底是什么?按我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课程就是教师本身。在课程以前,我们也有课程,但那种课程被一些学者称作是“防教师的课程”,其特点是由国家组织一批专家包办了课程的大部分环节,中学教师惟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按照专家们设计好的体例、内容去授课。本次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课程的自主权交还给中学教师。教师可以在课标的指导下自由地整合教材、选择教法、积累资源、科学评价。因此,一万名历史教师就有一万门历史课程,如果每位教师都表现出自身的特色,那么我们就有了一万门富有特色的历史课程。

以人民版历史教科书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为例谈谈对教材的处理。

课程标准提到了英、美、法、德四个国家,但在建立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的问题上,英美的道路基本上是一样的,所以我把代议制的建立模式划分为三种:英国模式、法国模式和德国模式。依据范例教学法的思想,在教学中没有必要详细地分别讲述三种模式,只要挑其中的一种来帮助学生分析就可以了。鉴于法国的内容最复杂、线索最凌乱,可以考虑选择法国来讲授。

关于英、美、德的内容,可让学生依据教师讲授法国的思路来自学。自学前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总结英、法、德三种模式的特点。英国模式的特点是:民主的力量作坚持不懈的斗争,封建的势力作适时的让步,整个社会走上了渐进改革、不断自我完善的道路。法国模式的特点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力量非常顽固,而民主的革命力量也非常的强大、坚定,两者的矛盾冲突总是以暴力斗争的形式来解决的。德国式道路的特点是:借民主的形式来行专制的实质,以代议制的幌子来掩盖专制独裁的腐尸。

在了解三个国家建立代议制民主的道路后,让学生探讨——这三种模式对国家自身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从英国的发展历史来看,渐进改革的模式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人民所受的苦难最少,国家所受的危难也最少。而且由于迅速建立了一种与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政治结构,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国家的进步。法国是以与封建势力作毫不妥协的激烈对抗的方式来实现国家政体的资产阶级化的,这种模式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反封建斗争的彻底性,二是总是引起了激烈的社会动荡,也引起了国家政体的频繁变换,在大革命爆发近一个世纪之后,国家才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度。德国其实一直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军国主义的道路几乎毁灭了整个德意志民族,因此,二战后德国被迫在盟军的刺刀下进行了历时三年的彻底改造。

[1] [2] 下一页

【浅谈历史新课标下的教材处理】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课标培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我看美国的历史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国近代史部分)与教材编写问题略论

在线收听: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二)

浅谈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中的评价方法

新课标是如何来规定课程目标的?

新课标中学习主题的设置,贯彻了哪些原则?

关于新课标的讨论

历史课程标准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