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新课程标准 >解读高中课标:国内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及现状分析

解读高中课标:国内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及现状分析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3-01-15 发表 | 教学分类:新课程标准

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在线注:本着“宣传高中历史课标,推进高中历史课改”的目的,我们节选发表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编写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的部分文章。版权属于编写者,未经编写者同意,请勿转载。

第一章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

三、国内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及现状分析

(一)高中历史课程目标分析

1、国际历史课程目标特点分析

特点之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观国际历史课程在目标上的特点,可以看出,历史课程目标基本上是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认知目标、应用目标和情感目标(包括思想、观点和信念,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综观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特点和趋势,都非常注重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力求达到认知与情感、知识与智力、主动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如在美国《历史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除了注意到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外,还注意到情感性的目标的实现。日本小学“社会科”担负着除了认知目标外,还有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等目标的实现。

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次会议在重新界定教育使命的基础时,提出了为最终实现真正的世界公民的目标而必须予以思考的几个问题:

(1)培养和平、人权和民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所依赖的价值观念;
(2)不能再只是强调认知学习,还要强调情感和行为学习;
(3)学作世界公民,是以把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基础的。

特点之二:强化历史课程的民族意识

对于“民族意识”一词,按照1975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中对民族的解释,民族意识是指的是每一个人对于民族国家(thenation-state)应尽的最高的世俗忠诚的一种心态。从世界各国目前的教育来看,义务教育下,在课程设置上及其注重本国历史发展的比重,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对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的传承,这无疑是贯彻国家意志、民族精神和强化民族认同的重要体现。其目标是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具有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有良好素质的公民。而历史课程,是义务教育课程下对国民进行民族教育最强烈最明显的基础课程,简单来说,历史课程的目标在于如何使学生做一个合格的本国人,以及拥有对本民族发展的自豪与自信、明白一个公民应该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在民族性的基础上如何使学生树立初步的民主开放,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尤其是青年人思想上一直存在着民族虚无主义和民族观念薄弱的现象。针对俄罗斯现行历史教科书存在的若干问题,比如知识体系不系统、不全面;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薄弱,很多教材的观点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且带有片面性。其中在写二战时,对苏联在二战中抗击法西斯的作用写得不够,也没有写出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的爱国英雄主义。同时,对苏联军队在解放东欧国家中的作用也写得不够,须知,如果没有苏联军队的帮助,东欧国家的解放是困难的,诸如此类问题,教育部专门成立了历史教科书改革审定委员会。该委员会提出,历史教科书改革应该遵循两个宗旨:科学性和爱国主义精神。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历史课成为社会科中的核心课程。其教育目标总的来看,是通过学生对美国历史发展历程的学习,强调学生对美国式民主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意识的塑造。美国依阿华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社会科教授菲齐博士在谈到美国历史课思想教育的目标时说:“在美国,历史教学有时讨论某一事物的起源和过去,那是因为这样有助于适合社会并能与社会融洽的观念形成。我们认为历史教学有益于合理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忠于美国的情感培养。同时参与政治的民主期望公民参加选举,我们认为这样的知识能使他们成为更能干和理智的选举人。”“我们都希望发展对我们社会起重要作用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我们希望告诉学生这些财富是怎样成为我们一部分遗产(历史)以及为什么他们对于维护我们的社会是重要的。我们感到对这些价值观形成的知识的掌握,能使公民更好地认同它们,从而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在美国这一观点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历史教学中。”应该承认,美国历史教育在民族意识的养成上是相当的成功的。正如一位接受中国学者采访的美国民众所谈到的,“水门事件”和越南战争,从未动摇过我对祖国和民主制度的热爱。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跋山涉水,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为的是建立一个以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为基石的理想社会。它是美国的国家认同,是‘合众为一’的基础,也是我们的理想之所在,美国的历史教科书一直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同美国相似,加拿大历史课程是“社会研究”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也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但在历史课程目标上,重视强调某种既定观点的树立和养成,比如加拿大议会民主制比其它的政治制度优越,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能正确评价加拿大历史发展的独特性,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及其在科学方面对世界历史的贡献。英国的历史课程目标,正如英国政府教育和科学部大臣指出的:“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理解英国人共同拥有的价值观的发展。正是这些价值观使英国区别于其他的社会和文化,并且,持续不断地雕琢影响着个体的态度和公共政策。”

历史课程所强调的民族意识以及其衍生出来的价值倾向性则是历史课程最鲜明的两大特征。综观世界历史课程改革发展的脉络,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不断加强,一个基本的趋势是,都在加强历史课程的民族性。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课程,其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明显了。江泽民同志在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之“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内容中,特别强调了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必须重视“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江泽民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无疑,历史教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极其重要的。

特点之三:注重历史课程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和谐统一

众所周知,历史教育中存在着想当多的敏感内容。比如在处理与别国尤其是临国就疆域、战争等相关问题上,非常的棘手。因为这涉及到如何看待历史遗留问题,如何养成国民一种科学国际观。处理不好,会影响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来往。所以这就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历史教育注重民族性,是合理的。不过,过分强调民族性,容易导致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产生一种对他民族的偏见和歧视,给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之间的交流来往制造了障碍。这就有必要在历史课程建设上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理解,有赖于历史教科书编写者之间的协商与交流来解决。所以除了关注民族性,尊重历史事实,树立开放的国际意识也是很重要的。

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指出:在历史等学科和领域需要国际理解教育,也可以并且应该广泛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从全人类利益,全球观点出发考虑问题,理解国际社会,关心和宽容异国文化的精神,帮助学生跳出狭隘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从全人类、全世界进步的视野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养成国际交往中的合作精神与来自不同文化、不同民族或不同国家的各种人交流沟通与协作的品质;缓解和消除不同文化背景可能带来的矛盾或冲突的能力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比如历史教学应把本国的历史与文明联系起来,并更多地关注人类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等方面,少强调纯粹的军事历史、战争历史,应特别关注为人权,包括为民族自由和社会公正而进行斗争的历史,关注那些改善人类福利的国际机构的发展,以及不同国家伟人的工作和成就对人类的贡献。

返回目录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解读高中课标:国内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及现状分析】相关文章:

解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之“课程目标”(节选)

在线收听: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二)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初中历史课程的根本目的所在?

浅谈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中的评价方法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从创新的角度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解读高中课标:国外高中历史课程设置与历史教学

高中课标解读:选修课程《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解读之一

课标对普通高中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是什么?

最新历史教学
热门历史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