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第四单元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三维历史同步训练

第四单元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三维历史同步训练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6-03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以下是查字典历史网为您推荐的第四单元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三维历史同步训练,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四单元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三维历史同步训练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北魏孝文帝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是( )

A、规定官吏俸禄 B、分配土地给农民

C、迁都,实行汉化政策 D、没收寺院财产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秦国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3、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 )

A、长安 B、许 C、洛阳 D、殷

4、对于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胡人汉服现象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北方少数民族有穿异族服装的喜好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

二、填空题

5、从东汉末年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合称 。

6、鲜卑 部于386年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 流域,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年,北魏迁都。

维度B 能力提高

7、西晋末年为什么会出现人口大迁徙的现象?你认为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8、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

9、议一议: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北魏孝文帝能够在民族大融合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他早年所受的教育,还是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

10、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维度C 探究应用

11、材料阅读,并回答问题: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

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如降黜。 《资治通鉴》

(1)请将原文大意用现代汉语的意思说出来。

(2)想一想:你怎样看待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如何的措施?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1、C2、B3、C4、D5、五胡6、拓拔部 黄河流域 494年7、【答案提示】西晋末年,中原地区水利失修,灾害严重,为了求食,中原人民开始向南迁。八王之乱的破坏,以及西、北各族势力的冲击,引起更大规模的移民。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形成了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这次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它客观上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对后世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深远。8、可自由发发挥。9、北魏孝文帝早年受到的教育,对于他积极推行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孝文帝积极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则是当时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那时,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各族人民频繁交往,相互影响,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起义接近,民族大融合已成为一种历史发展趋势。10、北魏王朝注重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11、略。如何看待:开放性回答,尊重历史史实即可。

【第四单元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三维历史同步训练】相关文章:

备战2011年高考文综:怎样提高高中历史成绩

秦哀公

巧记两汉时期的少数民族及其地理位置

以考试说明为指导 高三历史如何复习与高考?

灌婴

海都、昔里吉之乱

夷陵之战

二战期间西班牙中立原因探析

八王之乱

试题中的对联 对联中的历史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