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八一中学2014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八一中学2014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5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读下列表格,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答案】C

【解析】考点:中央集权制。注意题干限制词:不能。秦汉至明清,县级政区都是县,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时期,州是高层政区,至隋唐时变为统县政区,清朝则为县级政区,故B项认识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是为中央集权服务,故C项促进了地方自主性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从简表可知,秦汉与隋唐是两级制,而魏晋南北朝、宋金、元明清都是三级制,故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答案】D

【解析】考点:军机处的设立。依据所学知识,清朝前期以武立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就已经实现了六部分掌行政权力的局面,清初贵族利益的代表机构为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无关,内阁权力的削弱主要是由于南书房和其后军机处的设置,所以A、B、C说法不正确,所以选D

3、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答案】A

【解析】考点:民主政治的特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职人员行使职权必须接受公民大会的监督,失职者皆受惩处,这反映出古希腊民主体制对预防行政专制制度性设计,答案选A.

4、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答案】B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罗马政治与法律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能力。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由贵族主导制定的,并且这部法律也主要维护贵族利益的,所以排除A项。C项错误,材料内容表明法律制定的关键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所以排除C项。D项明显错误。

5、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

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 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答案】D

【解析】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本题以美国政治权力的制衡为背景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不是专制君主强调了在美国权利的制衡,虽然政治和官僚精英的权利很大,大大超过了普通的公民,但不是专制君主,其权利受到制约,据此分析可知材料重在强调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故选D。

6、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不具有普适性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具有借鉴意义

【答案】B

【解析】考点:1787年宪法。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可以看出托克维尔认为,美国联邦宪法不适用于其他国家,故B项正确;AC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的意思与材料意思相反,故排除。

7、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答案】D

【解析】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材料要求选择1895年德国政体的评述,结合所学应该知道这时德国已经发布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该宪法的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故上议院主用世爵中上议院指的是德国的联邦议会,君权仍重更能看出是德国的情况,故选D。C应该指的是美国政体(三权分立),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更具有英国政体的特点,故排除CA。根据君主不能独断可以排除掉B。

8、《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答案】C

【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的外交。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与题干后面的信息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不符,故A项错误;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D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从题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逐渐自强,故C项正确。

9、《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 B.乾隆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答案】C

【解析】考点:光绪帝。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光绪帝亲政之时,正当洋务运动取得显著成效,是以春秋方富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指的是光绪帝和帝师翁同龢在甲午战争中主战而最终战败;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指的是重用维新派人士,变法图强。光绪帝符合材料所述,C项正确。ABD不符合材料。

10、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民主革命的知识点,可采用排除法。解答关键是理解组织的反应的概念。①属于技术的反应,②属于制度的反应,③④分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政党,都属于组织的反应。故ABC项排除,D项正确。

11、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答案】B

【解析】考点:国民革命运动。依据所学中共二大已经确立了民主革命的目标和纲领,所以A不正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已经逐渐克服教条主义,都是在井冈山的斗争时期,材料无从体现,所以C、D不正确;依据材料从莫斯科回来的同志轻视理论,以及1928年在苏联境内召开的中共六大,主要是为了总结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可以得出大革命深受共产国际影响这一结论,所以选B

12、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答案】C

【解析】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本题主要考查的抗日战争中全民族抗战。从材料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从南到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起来,故C项是正确的。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而国民革命主要在南方发展,故A项不符合题意;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社会状况,当时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故B项不符合题意;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状况,当时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故D项不符合题意。

13、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大抗议书》 D.《人权宣言》

【答案】B

【解析】考点: 《共产党宣言》。根据题干中的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可以推断它应该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对国际工人运动有指导作用的著作,根据时间可以排除掉CD;《四月提纲》虽然是有关工人运动的,但是它不可能被别国发行,因为它只是俄国十月革命过程中对俄国革命进程发挥指导作用的文件,所以排除A;所以只有《共产党宣言》符合上述条件,故选B。

14、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答案】A

【解析】考点:一届人大的召开。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当选的代表旧社会妇女哪有妇女的选举权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当时中国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故本题选择A项;题干时间1953年说明当时人代会还没有召开,故B项错误;C材料中没有提及该信息;D中法制化不符合题意。

15、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答案】C

【解析】考点:万隆会议。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的信息说明是新中国参加的万隆会议,该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与会国不同社会制度特点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成功,故本题选择C项。A属于中印之间会谈,不符合材料中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信息;B有西方大国参与的会议;D是1971年,时间与题干反映时间不符。

16、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答案】A

【解析】考点:美国全球战略。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扶植日本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亚洲一系列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成立,美国政府扶植日本的目的反苏反共,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二战后美国就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联合国、北约等确立其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没有转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20世纪60、70年代。所以答案选A。

17、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答案】C

【解析】考点:当今国际局势。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日本向世界组织的捐款和出资,希望安理会改革,反映日本提高国际地位,成为政治大国的愿望,C项正确。ABD项本身错误,且材料无法体现。

18、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答案】A

【解析】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等关键信息说明当今世界格局是单极世界和多级的结合,选择A项符合题意。B不符合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信息;C说法不符合美国也孤掌难鸣的信息;D说法明显不符合当今格局的特点。

19、《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答案】C

【解析】考点:精耕细作。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题干中的四则材料都是为了提高土地的生产率,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农书粪田之宜》的内容,故排除。

20、《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A.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不发达

【答案】B

【解析】考点:小农经济。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的直接这一关键词。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故选B。A、C、D项都不是材料直接反映的信息。

21、下列古代中国生产工具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耦犁 ②曲辕犁 ③冶铁鼓风水排 ④铁制农具

A.④②③①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答案】D

【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特别是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工具的掌握。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制农具;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故选D。

22、《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答案】B

【解析】考点:唐代商业管理。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以及京都街鼓今尚废说明政府对商业的管理放松,坊市制度已经崩溃已经崩溃,故本题选择B项。

23、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废除了海禁政策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

【答案】A

【解析】考点:海禁政策。材料主要反映了康熙时期放松了对海外贸易的限制。因此A 项正确; B 项表述不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仍实行海禁政策,只是对限制海外贸易程度进行了调整;D 项不符合材料,根据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可知政府仍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

24、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答案】D

【解析】考点:汉代的社会经济。题干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说的是汉初政府抑制商人的举措,后半部分强调的是汉初对商人的限制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被打破了,故答案D最符合题意。A与C中叙述的内容严重不符合史实,B的结论与材料内容没有必然联系。

25、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答案】A

【解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C项叙述的情况并不符合当时两国的实际;D项金银需求量大的并不只是局限于西、葡两国;而谈地理优越的话,法国和英国地理位置也不错,在这点上西葡两国并不占绝对优势;只有A,当时两国刚刚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并且对探险活动大力支持,这是造就新航路探险由西葡两国领导完成的主要原因。

2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答案】B

【解析】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指的是工业革命后产生的机器大工业,所以材料描述的是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A项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不是材料的主旨;工业革命发明的新式交通工具,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自由主义盛行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这些因素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故B项最符合题意。

27、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符合上述思想的实践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成立三支海军

【答案】C

【解析】考点:洋务运动的内容。李鸿章的话体现了民生富强的逻辑关系,重点是民生,故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民用工业符合这一思想,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是民用工业。

28、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

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答案】A

【解析】考点:通商口岸开放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运用能力,依据材料可得出通商口岸促进了城市的繁荣,据此B的表述不合题意;C、D的表述偏离材料主题,可以直接排除。材料主要阐述了通商口岸在繁荣城市的同时,造成了乡村的衰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更加突出,因此A符合题意。

29、汉口市政府在1928年发布了提倡国货的法令,声称提倡国货,为救国要图, 1935年7月汉口《商报》报道:在新市场举办了国货展销会,展出沪厂78家,汉厂51家,共45大类1000多种商品种类。第一天销售额就达169.356.17元。国货运动在当时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制约了中国对外交流 B.刺激了列强侵略野心

C.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强化了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30、下表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对表中信息评析正确的是()

国家资本经营的工矿产品占国统区工业品的比重(1947年)

产品名称 占国统区% 产品名称 占国统区%

钢铁 98 硫酸 80

电 78 纺锭 60

煤 80 机制糖 90

出口植物油 70 机制纸 50

――资料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辑,第1446页

A.国家资本的膨胀使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B.国家资本的垄断地位阻滞了民营工业发展

C.国家资本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地位

D.国家资本的扩充缓解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

【答案】B

【解析】考点: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工业。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表格的数据可知,1947年国家资本经营的工矿产品占国统区工业品的绝大多数,处于垄断地位。1947年国统区的经济濒于崩溃,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四伏,A、D项不符合史实;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并不是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获得,C项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6分,第32小题10分,第33小题14分,共计40分。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材料二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四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1分)这种经济模式有何特点?(4分)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2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2分)

(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概括说明经济规模曾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为何没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4分)

(4)材料四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答案】(1)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1分)特点: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4分)

(2)信息:国家税收呈上升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2分)特征:当时小农经济占主体,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分)

(3)原因: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中国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落后。(4分)

(4)①同意。理由: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明清时期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状态。(3分)

②不同意。理由:中国自宋朝以来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3分)

【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1)据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种地、晚上纺线织布,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小农经济的显著特征。

(2)通过材料二柱状图的数字信息,分析清朝国家的总税收、农业税、工商税的变化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的趋势可以反映出的经济特征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活跃。

(3)原因可以据下表分析:

国家 政治 经济 外交 科技

英国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进行工业革命 殖民扩张 先进

中国 封建制度衰落 小农经济为主 闭关锁国 落后

(4)本题为开放型的为题,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需史实正确,论证充分。

32、(10分)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时期 材料 结论

第一组 15、16世纪 他们游到我们的小船上,用鹦鹉、棉线团、短矛和其它很多东西交换,我们给他们玻璃、念珠和小铃铛。总之,我们以物换物,两相情愿。

哥伦布《航海日记》 欧美联系加强

第二组

19世纪

中期 世界强国英国在1846年和1849年先后废除了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全面实施自由贸易政策,和一些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希腊(1837年)、土耳(1838年)、波斯(1836,1857年)、中国(1840,1842年)、日本(1858年)等,其中绝大多数是不平等的贸易协定。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六期 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不平等贸易体系形成

第三组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开通,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竣工。铁路网密布全球,洲际铁路开通的有:1869年美国横贯北美的大铁路与太平洋铁路接轨;1903年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世界通讯网形成。60年代,有线电报的使用已经越出国界;70年代,电话开始使用;1901年,无线电波飞跃大西洋成功。汽车和飞机已经出现。20世纪初期,全世界已由200万辆汽车奔驰在交通运输线上。

麦克尼尔《世界史》 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本堂课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不同时期的变化。(10分)

【答案】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分)

19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分)列强在全球扩张,世界大部分落后国家与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2分)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光大地区基本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分)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重新组织整理材料并得出变化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紧扣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物种的交流和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使各地区商品种类增多,商业贸易扩大,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日益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这个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33、(14分)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的原因有哪些?(6分)

(2)材料二中是青岛瑞蚨祥生产经营销售额变化曲线图,说说1912年至1925年阶段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扼要指出此阶段发生变化的相应原因。(8分)

【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2分);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2分);受洋务派的诱导。(2分)

(2)1912年至1925年变化趋势:发展上升(2分);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2分);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2分);国内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2分)。

【解析】考点:民族工业。(1)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是山东较早的民族工业,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外商企业的诱导以及自然经济的逐步的解体造成的。(2)有关于根据青岛瑞蚨祥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说说1912年至1925年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的问题,需要正确的把握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阶段特征。1912年至1919年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间,而1919年后,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势力卷土重来,使中国的民族经济又萎缩下去,所以答案可以据此归纳。有关其变化的原因,可以依据时间来分析。

查字典历史网第一时间为您发布八一中学2014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八一中学2014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相关文章:

期末备考: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如何才能得高分

2012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高三历史期末复习备考详细计划

高中历史歌诀记忆法

怎样学好高中历史

巧用数字记忆高中历史知识点

专家指导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答题必备技巧

高一历史期末有效复习方法的研究

学好高中历史的七个关键方法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