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新课标2015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3《政治史》(必修1)

新课标2015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3《政治史》(必修1)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7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精品编辑为大家整理了新课标2015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希望大家喜欢。

新课标2015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3《历史》必修一政治史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4分,计40分。

1.

A.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协助丞相管理军事 D.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

2.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质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

A.共和制 B.联邦制 C.代议制 D.三权分立

3.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者把鸦片战争称为英国为维护正当贸易而进行的通商战争。其实质是①掩盖战争的性质②强调战争的作用 ③为殖民侵略辩护 ④表达对东方市场的渴求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4.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上新酒,还不至于引起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建立

C.法国共和制战胜君主制 D.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掩饰下的皇帝专制

5.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宣政院 ④军机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认为,中国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的50年左右,或者它传到第二代、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历史显示,能够通过这个瓶颈,即可获得一个较长期的稳定,不能够通过或一直胶着在这个瓶颈之中,它必然瓦解。中国历代王朝能否通过这个瓶颈取决于

A.第二、第三代君主的品德与才能

B.冥冥中存在着的万古不变的周期律

C.当时自然经济能否得到快速恢复与发展

D.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7.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下方两幅图中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 B.维护封建经济

C.反对封建统治 D.反对外来侵略

8.最近香港部分居民和学生发起了一个占中的运动,对2017年后特首的产生提出了公民提名、公民推荐和政党提名等方案,目前均被特区政府拒绝。这些方案被拒绝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不符合广大香港公民的利益

B. 不符合一国两制的原则

C. 违背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意愿

D. 不符合《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

9.没有谁能具备他那样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把握历史的魄力,也没有谁能像他那样以微薄的政治力量,获取过那样巨大的胜利。在人类历史上,他几乎是唯一一位仅仅靠着个人的智慧和勇气,就彻底地改变了大半个世界命运的政治伟人。材料中的他应该是

A.马克思 B.毛泽东

C.孙中山 D.列宁

10.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材料一 18世纪的法国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材料二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逐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1)材料一中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6分)

( 2)材料二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8分)

指出

12.(1 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90年代)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1)列举20世纪50至80年代中国在冷战格局中外交政策随机应变的相关史实。(6分)

(2)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有关史实,简要评述材料中亨廷顿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这一观点。(6分)

13.(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因为光荣革命而产生的主权在议会的体制,形成了对本国产权、经济活动、信仰自由以及个人自由的政治保护,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取资源,这种历史安排便产生了一个强国。

杨光斌《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

李风林《中苏关系的历史和未来》

《中国怎样建设现代文明大国》

(2)材料二中,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大喜、大悲分别指什么?(2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说明中苏关系的大喜、大悲分别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14分)

(3)依据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如何成为现代大国的认识。(4分)

新课标2015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3《历史》必修一政治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4分,计40分。

1.

【答案】D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本题考查三公九卿制,三公中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很大。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全国军事。但鉴于军事的重要性,太尉一职始终空着,由皇帝兼任。实际上是两公,可见御史大夫起到牵制相权的作用。A、B、C三项表述均有误。故选D项。

2.

【答案】B

【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反映了美国联邦制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特点,这属于联邦制的影响,故选B

3.

【答案】C

【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到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通商战争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为殖民侵略辩护。C项正确。

4.

【答案】A

【解析】考查分析材料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旧瓶子指的是君主制,新酒是制定法律限制王权,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宪法方面的胜利是因为国王权利受到法律的制;惊人的技艺喻指英国通过和平渐进的方式逐步确立民主制度。故选A。

5.

【答案】A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而不具有监察职权,军机处只是跪受笔录,也不具有监察职权,御史大夫、刺史本身的职能就是监察,所以具有监察职权,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6.

【答案】D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决定一个王朝的长久或者短暂主要是一个朝代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对外政策、民族政策上的综合因素的结果;当然这其中还包括统治者个人的才能和品德等,这就是和黄炎培定律一样瓶颈定律。故选D

7.

【答案】D

【解析】英国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并严重摧残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第一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虎门销烟,实质是反对英国的经济侵略。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三元里抗英,实质是反映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因此选择D。

8.

【答案】D

【解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能力。题中材料反映的是香港回归后相关政治的管理问题,回归后的香港,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其它的一切政治问题都必须符合《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故D项正确。

9.

【答案】D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政治洞察力和把握历史的魄力就彻底地改变了大半个世界命运的政治伟人等关键信息可知,材料中的他应该是列宁。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使世界历史从此进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新时代。

10.

【答案】C

【解析】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所以此题实际问的是割占台湾的是那个条约,根据所学知识,割占台湾的是甲午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其他选项不涉及台湾问题。

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目,第11题22分,第12题12分,第13题26分,共60分。

11.

【答案】

(1)角度:近代化 (2分)

影响:地理大发现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发生接触和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4分)

(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2分)

内涵:解放全中国;(2分)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2分)

(3)角度:以1992年为界是从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角度来划分的,(2分)以2001年为界是从中国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角度来说的。(2分)

说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主要解决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问题,成为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的标志。(2分)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必将促进中国的体制改革,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与世界认同。(2分)

【解析】第(1)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角度一问可从材料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们的知识、促进了思想自由等信息判断出是近代化角度。简述影响一问是开放性设问,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角度说明。当然也可以从社会史观、革命史观等角度说明,只要论从史出即可。

第(2)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背景一问,紧扣材料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基本内涵可结合材料信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逐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等得出: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

第(3)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问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角度一问,紧扣1992和2001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开始深入,2001年中国开始加入世贸开始深入融入世界。说明一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这两件大事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角度进行解答。

12.

【答案】

(1)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行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积极发展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结盟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6分,回答其中三点即可)

(2)该观点错误(或不赞成、反对该观点)。(1分)

新时期中国始终坚持反对霸权主义;(1分)以联合国为中心,积极开展多边外交;(2分)积极推行新型的区域合作。(2分)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联系所学新中国的外交总结归纳: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中国实行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中苏分裂后即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积极发展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不结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2)亨廷顿的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冷战结束后,我国积极建立以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特征的具有建设性的新型大国关系,这是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有效手段,而不是要恢复东亚霸权,新时期中国始终坚持反对霸权主义。

13.

【答案】

(1)原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形成财产所有权制度,对自由的政治保护;采取对外进行扩张政策(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6分)。

(2)大喜:50 年代前期、中期,中国一边倒,中苏结盟(1分);

大悲:50 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1分)。

影响:大喜:政治上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国防建设(2分),经济上有利于经济恢复(2分),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2分),文化上促进了中国教育、文化和科技的发展(2分)。

大悲:政治上:使得中国国际环境更加险恶、中国在美苏争霸中处境更加艰难(2 分);经济上:中苏关系恶化是造成中国5961 年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2分),中国的建设缺少外援,中国进一步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2分)。

(3)完善民主政治制度;以负责的态度处理国际外交;发展经济;发展高科技;宣扬中国优秀文化。(每点2分,其中的任意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4分。)

【解析】(1)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说明,所以从材料一中的因为光荣革命而产生的主权在议会的体制、对本国产权、经济活动、信仰自由以及个人自由的政治保护、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取资源可以得出相应的三个原因。

(2)20世纪50年代是解答这个题的关键,根据这个时间和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大喜是指两国关系的友好,即50 年代前期、中期,中国一边倒,中苏结盟;大悲则应该是两国关系的紧张恶化,即50 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影响:题目要求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说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所以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分别去写对中国的影响,只要基础知识熟练,不难得出。

(3)认识:题目要求依据三则材料谈 对中国如何成为现代大国的认识。根据材料一可以考虑完善民主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中的在国际关系的准则下建立起君子之交可以得出以负责的态度处理国际外交;根据材料三中的美国就将其经济、高科技和美国文化三者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将共同成为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支柱可以考虑到发展经济;发展高科技;宣扬中国优秀文化;等等。

以上就是查字典历史网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2015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新课标2015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3《政治史》(必修1)】相关文章:

新高一须知: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及建议

2011年高考历史简答题解题技巧指导

高中历史学习的三个境界及学习四法

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

高中历史概念辨析汇编(三)

学好高中历史的三大法则

学习和记忆历史的技巧和方法总结(二)

高中历史学习: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学习指导

怎样培养高中生历史理解能力

专家指导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