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8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

【摘要】高中如何复习一直都是考生们关注的话题,下面是查字典历史网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湖北省沙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

一、选择题(50分)

1、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简化分工,提高效率 B.削弱封国,集权中央

C.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D.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史学家们在总结其原因时,曾归结为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其中如下图所示的这一制度成熟与完善体现在()

A.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

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

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

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管理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

史载,有一个叫韩南老的人,考中了进士,很快便有人来向他提亲,他作了一首绝句表明自己的态度: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材料最能说明()

A.该人表明了自己拒绝的态度B.科举制度造成的人生悲剧

C.古代官本位的思想倾向D.该人知识渊博,但家境贫寒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当代学者顾准说: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雅典城邦为直接民主提供的主要条件是()

A.城邦人口相对集中,互相比较熟悉B.城邦公民不从事劳动,闲暇时间多

C.城邦人口较少,而且公民数量更少D.城邦政务简单,人人都有能力管理

学者M卡瑞曾指出:《十二铜表法》从未被废除过,实际上它的一些条款一直实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作为一个整体,它是一个有条不紊的法律而不是停滞不前的公社法律。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A.其条款适用于各个历史时期B.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其内容全面完整,无需修改D.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全球文明史》提到: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要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材料反映了()

A.罗马法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罗马法是维系帝国统一的工具

C.罗马法反对君主专制

D.罗马法是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历史学家巴里科沃德在《斯图亚特时代的英国(1603~1714)》中写道:《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几年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随意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据其描述,当时英国()

A.实行责任内阁制度B.削弱了议会的立法权

C.国王仍然拥有较大的行政权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易中天在《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说:美国宪法制定二百多年,没改一个字,只有一个一个的修正案。评价意在()

A.说明美利坚民族缺乏创新精神B.批判美国两党制制约宪法的完善

C.强调美国宪法存在明显的不足D.肯定美国宪法保证了美国的稳定下图为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解读不正确的是()

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单位:年)

A.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B.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专制和民主的斗争上C.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D.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按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备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对这个方案理解正确的是()

A.针对北方的农村现状而设计B.体现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C.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挽救了当时农民运动的危局

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战争前中国() A.备战充分B.盲目自信C.同仇敌忾 D.知己知彼

20世纪上半期上海某店贴过这样一副对联: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卖国,鹿獐螬。这副对联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最主要作用是()

A.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实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转折

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使这位诗人感到愤懑的历史事件是()

.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割让台湾

.八国联军侵华 .国民党败退台湾

根据下列图表的逻辑关系,椭圆处最有可能是()

A.空想社会主义 B.《共产党宣言》

C.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

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曾说: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其意在表明()

A.无产阶级推动了革命的发展B.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的必然性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需要调整D.战争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

多党合作制度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

②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各民主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共同的利益和政治合作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著名诗人余光中1963年在《春天,遂想起》一诗中写道: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喊,在江南,在江南。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这首诗()

A.写于《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之后B.创作于海协会和海基会接触之后

C.是海峡两岸缺乏交往的真实描写D.是作者对一国两制的真诚期盼

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2右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

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B.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

C.二战后的美苏冷战D.两极格局瓦解后的美俄关系

1949年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第二条规定:缔约国应消除其国际经济政策中之冲突,并鼓励任何缔约国或所有缔约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该条规定对于美国来说()

A.有利于从经济上控制欧洲B.增强了遏制苏联的经济实力

C.马歇尔计划的使命已完成D.强化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

2011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阿拉伯之春(中东乱局)、伦敦之夏(社会骚乱)、华盛顿之秋(占领华尔街)、平壤之冬(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

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B.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C.乱象丛生,危机重重 D.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分)(2)结合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依据材料分析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决策是如何作出的?(4分)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哪里?(2分)

(6)综上所述,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分)

考生们只要加油努力,就一定会有一片蓝天在等着大家。以上就是查字典历史网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湖北省沙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相关文章:

中国历史十大定律

名师分享高二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概念辨析汇编(三)

从高考分析 高中历史应该如何学习

名师教你: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历史

北大学子谈高考经验 分享历史高考技巧

五种有效记忆方法助你轻松学好高中历史

2010年高考学习历史的三大法则

高中历史概念辨析汇编(一)

高三历史学习中的常见障碍及对策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