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一、科举制焕发的活力
概念: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标准:它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原则
科目:明经?? 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进士?? 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形成: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并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庆祝方式:雁塔题名?? 曲江宴饮(状元)?? 杏园宴
科举制的意义作用: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激情,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后,推动一系列改革,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二、衣食住行时尚
衣:喜穿胡服,带胡帽,蹬胡靴及幞头
食:喜胡食、饺子、点心、茶(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住:居住条件大大改善,规定房屋等级,普通百姓的房屋不能随意装饰
行: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打马球,唐代妇女可以再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娱乐活动)
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原因:盛唐时期国运鼎盛,政局安定。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革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特点: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活力的时代精神。结果: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高分辅导:中考历史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复习提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