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考章节复习要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考章节复习要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04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查字典历史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考章节复习要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1.两弹一星

(1)核能技术: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1991年和1994年先后建成②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和平利用核能为国民提供电力。

(2)导弹技术: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3)空间技术: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③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从此,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④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⑤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⑥南优2号。他是全世界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自1983年银河Ⅰ号研制成功以后,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2)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⑦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到20世纪末,中国的基因工程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易错扫描】

(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指的不是原子弹、氢弹。

(2)改革开放后,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靠的是科技,其次才是政策。

【深化点拨】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原因:(1)它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袁隆平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杂交稻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2)它又是一次农业上的革命。杂交水稻不仅种植面积广,而且增产增收创效益。(3)它又是一次世界性的革命。目前,世界上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党中央提出让⑧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影响: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在文学艺术方面,涌现出一系列出色的作品:老舍的话剧《⑨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这都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2.曲折的年代: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⑩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许多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3.文艺的春天:(1)文革结束后,党中央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邓小平提出两为方针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文艺领域再次繁荣起来。(3)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易错扫描】

(1)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具体来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2)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所主张的自由的实质不同:前者是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民族、国家利益的代表,为推动科技文化事业发展而推行的指导方针;后者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最终服务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温馨提示】

双百方针在贯彻中遭到挫折,并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思想的干扰。

三、教育事业的发展

1.人民教育的奠基

(1)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动乱中的教育:文革期间,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 人才缺乏。高考制度被废止,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教育的复兴

(1)背景: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

(2)概况: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对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学位制度,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在教育投资上,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不断增加基础教育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社会力量办学也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

【易错扫描】

(1)义务教育的义务性不仅指国家有为适龄儿童提供适当条件进行教育的义务,也包括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的义务。

(2)教育的三个面向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其中面向现代化是主体和核心,也是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归纳总结】

新时期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考章节复习要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复习冲刺的三大妙招

高中历史学习如何提高学习效率问题浅谈

高中历史三大考试题型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复习指导:把握纵横两条线

高中历史学习-高考历史主观题四“审”技巧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历史简单易行的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历史三大考试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