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6学年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练习

2016学年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练习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21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以下是查字典历史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练习,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历史网一直陪伴您。

一、选择题

1.(2011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解析】A本题考查了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有关知识点。根据教材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材料正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本题选A项。

2.(2011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三12月考试)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

A.都创办于19世纪末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

【解析】C考查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了解。《时务报》、《国闻报》、《民报》分别为维新派、革命派宣传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刊物,选择C项。《民报》创办于20世纪、《时务报》、《国闻报》 宣传君主立宪思想,对封建思想未彻底批判,排除ABD三项。

3.(2011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摸底考试)公民实质上是指具有国家国籍并有权参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与监督的人。在中国,公民一词是泊来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政治词汇中,公民取代了臣民,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开展B.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C.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普及D.近代教育事业的进步

【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从公民概念阐释看,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近代政治文明的标志就是公民取代了臣民,民主取代了君主。C项因果颠倒。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4.(2011山东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考试)1905年《民报》创刊号刊登了黄帝像(见右图)。其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D.反对帝国主义?

【解析】B本题考察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民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孙中山在为《民报》撰写的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主张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于是三民主义就成了《民报》宣传的主要内容。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表明了排满思想。

5.(2011山东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考试)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

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D.确立了联俄政策

【解析】B本题考察孙中山思想。注意题干时间1918年这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体现了世界的影响作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他接受列宁主义的内容和建立苏维埃政府的思想,这两项都不符合孙中山的主要思想。1923年1月《孙文越飞联合宣言》的发表,是孙中山选择联俄政策的标志。

6、(2011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解析】B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纲领,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资产阶级土地所有,故③说法不正确。

7.(2011辽宁铁岭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解析】A此题考查的是对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赶走北京皇帝说明宣传的重点是民族革命要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我们都要当官说明对政治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本质并不清楚。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8.(2011辽宁铁岭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民国1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南京国民政府将植树节从清明改为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

改革开放后,共和国也以此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

主要体现的是( )

A.民本主义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

【解析】D此题考查的是对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体现了为子孙后代造福的经济思想故应该是指民生主义。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9.(2011河南郑州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土地兼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它不仅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而且严重激化了统治危机,因此历代政权都采取了抑制兼并的措施。下列各项措施与此不相符的是()

A.北魏实行均田制B.明朝的鱼鳞图册

C.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D.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

【解析】A项北魏均田制,即把国家掌握的土地按规定分配给人们,有利于缓解土地兼并、加强对人们的控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B项鱼鳞图册是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明朱元璋时期,发现因土地隐匿给国家税收造成损失的严重问题后,开始编造完整、紧密的鱼鳞图册,在相当程度上摸清了地权、清理了隐匿,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C项太平天国运动中,为了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它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这一主张并没有涉及抑制兼并,本题选D项。

10.(2011沈阳市级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领导北伐战争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确定三大政策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相关史实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指导的辛亥革命故应该排除⑤;北伐战争是在1926年7月,而孙中山先生在1925年3月12日已经去世不可能领导北伐战争故应排除②。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11.(2011揭阳梅州高三二联)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第一次国共合作政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和所学史实应该是指孙中山晚年的转变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对外联俄、对内跟中共合作,共同完成中国近代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重任,故此题应该选择C。

12.(2011徐州综合测试)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着眼于()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盂

【解析】B根据材料,大意是章太炎站在汉民族立场上,认为国家被满洲人统治二百多年,洪秀全发动农民起义后,满洲人吓得逃往热河省,曾国藩虽是汉人但效忠于满洲人做了汉奸。据此本题中章太炎对于洪秀全和曾国藩两人的历史评价,主要着眼于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

13.(2011江苏省九校联考)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维新党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B.曾国藩C.孙中山D.康有为

【解析】C根据材料,西方报纸所指的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是指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其中守旧党应指封建顽固势力;中立党指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14.(2011南通高三期中考)美国19世纪末知名社会活动及和经济学家亨利乔治主张土地国有,征收地价税归公共所有,废除其他一切税收,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从而达到他称之为大协作的理想社会。他的这些主张被看作是社会主义流派的一种,即单税社会主义。参照此学说而诞生的是()

A.孙中山的民族主义B.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能力要求是对材料的解读并获取相关有效信息。试题以亨利乔治系统地提出土地国有和实行单一税的主张为情境材料。亨利乔治的思想引起了孙中山的极大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平均地权的主张。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认为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防止垄断,也能使公家愈富,从而促进社会发达。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指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所以A不符合题意。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指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B不符合题意。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主要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所以D不符合题意。

15.(2011南通高三期中考)关于三民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B.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C.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代表当时民主革命方向,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纲领三民主义。由于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不是一个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所以C表述错误。

16.(2011扬州宝应高三调研)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共和主义

【解析】B从材料可以反映出孙中山主张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体现了民权主义思想。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本题选B项。

17.(2011中山实验高中高三期中考)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解析】B本题关键词在于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的产生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选择B项。AC项与社会责任感无关,D项传统文化扼杀人性并非主要原因。

18.(2011河南新乡六校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下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D本题考查影响近代中国民主发展的因素。本题可从时间限制入手,用排除法解答。①是在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③始于1915年。排除①③。1905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这些都使得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答案为D。

二、主观题

1.(2011北京高三起点考试)(12分)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壮者以眼日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

材料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其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材料三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首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者所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思考回答,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怎样实施仁政?(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4分)

(3)结合材料二、三,比较孙中山与胡锦涛在民生问题上有何相同的看法。(4分)

(4)你如何看待民生问题?(2分)

【解析】本题目以民生问题作为切入点,必修一和必修三中相应的内容。第一问、第二问和第三问都是重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进行概括即可。第四问从民生的重要性和政府的重视性入手回答。

答案(1)必须让人民有恒产,即分配土地给人民;实行轻徭薄赋,省减刑罚。(2分)

(2)看法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认为政府应当高度关注民生问题)。(2分)

办法政府耍与民众一起大力发展经济以解决民众的食、衣、住,行等四大问题政府

要通过调节十地等社会财富来解决民生问题(解央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2分)

(3)都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都主张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建设来改善民生;

都主张提高民众的社会福利待遇。(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4)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往往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甚至国家的存亡,因此,任何政府都应当想法设法采取措施以保证国民的生计和生活(2分)

2.(2011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考)(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略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央机构与前代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2分)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材料二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黄宗羲、康有为、孙中山的政治设想。(6分)

(3)黄宗羲与孙中山的主张有本质的区别,结合所学,说明产生本质区别的原因。(10分)

【解析】第(1)(2)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第(3)题主要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去思考。

答案

⑴变化宰相制度最终废除,内阁建立。(2分)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

⑵黄宗羲提出皇权需要宰相制度补救;(2分)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2分)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武器,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发展资本主义。(2分)

⑶黄宗羲专制制度的腐败、明朝灭亡的刺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4分)

孙中山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工具;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想传入。(6分)

3.(14分)(2011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摸底考试)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材料一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材料一中体现出的孟子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2分)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 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7分)

材料三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公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账。当时的人民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券里,从吃的粮食、油到穿的衣裤,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的定量供应。

(3)据材料概括当时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5分)

答案(14分)

(1)治国思想仁政(1分)

实质丰衣足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小农经济)(1分)

(2)国外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

国内地主垄断土地,农民生活贫困。(4分)

具体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3分)

(3)状况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文教卫生水平低下;生活用品严重缺乏。(只要答出两个要点即可)

原因左的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5分)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题,主要考查古今民生问题。材料一文言文难度大,其大意是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能够使)七十岁的老人穿上好衣服吃上肉,让普通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却不能称王的,自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人啊。

第(1)问考查古代孟子的治国思想,他主张仁政,材料反映了孟子主张给予农民一定的土地、足够劳动时间,让人们安居乐业。第(2)问考查近代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第(3)问考查现代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练习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2016学年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时练习】相关文章:

学好高中历史的三大法则

高一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

2010年高考学习历史的三大法则

高中历史应有意识的建立“线索”进行学习和复习

高三历史单选题应试策略和技巧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的原则

高中历史备考中需培养四大能力

高中历史与政治学习方法比较

高中历史年代数字记忆法

高一新生历史学习的主要问题与形成原因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