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闯关检测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闯关检测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26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进行工业生产和生活用品生产的活动,以下是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闯关检测,请考生认真练习。

1.(2014重庆文综,3,4分)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2.(2013安徽文综,12,4分)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3.(2013江苏单科,1,3分)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4.(2013重庆文综,2,4分)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5.(2013北京文综,14,4分)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6.(2013福建文综,15,4分)《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2012广东文综,12,4分)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8.(2012海南单科,1,2分)《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9.(2012浙江文综,14,4分)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10.(2014四川文综,13,22分)瓷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

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宣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嘉靖至万历年间,商品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景瓷销量大增。清初对御窑厂进行了诸多改革,如匠役制改为雇募制,使康乾时代景德镇瓷业再度鼎盛。嘉庆后,因墨守旧法,且有粗制滥造之弊,景德镇瓷业渐趋衰落。(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

(1)据材料一概括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8分)

材料二 1708年,萨克森一炼金师在欧洲率先研制出瓷器。1710年,萨克森王国宣布掌握制瓷专利,并成立梅森皇家瓷器厂。1722年,两把交错的蓝剑成为梅森瓷器的商标且沿用至今。经过不断研发与创新,梅森瓷器逐渐摆脱了中国的影子,被誉为白色金子和欧洲第一名瓷。后来受工业化冲击,全手工作业的梅森遇到极大挑战。1864年新厂建成,为保护手工技艺,他们将原厂改为博物馆,专门保存模具,300年的石膏模具至今无一缺失,随时能重新制出原汁原味的梅森瓷器。

梅森瓷器经久不衰,根源在于对质量一丝不苟的奉守,也离不开一万多种绚丽的色彩和精细的浮雕。全球瓷厂中,梅森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学校,工艺师要完成近4年的技术与艺术教育和10年的经验积累才能上岗。梅森,300年来一直贵为欧洲瓷都,是与严谨的梅森人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分不开的。(据蒲缇《梅森:300年的白金盛宴》等)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与景德镇相比,成就梅森瓷业300年辉煌的独特之处。(9分)

(3)综上,任举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案例,就其如何传承并发扬光大,阐述你的见解。(5分。要求:见解应与所举案例形成合理联系)

11.(2012四川文综,39,10分)(节选)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

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颁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3)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1.B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由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和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可知,江南经济开发新格局形成,B项正确。A项中迅速超过、C项中优势地位不复存在的表述错误。全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D项错误。故本题选B项。

2.B 图中数据表明,除隋朝外,两汉至唐朝水利兴修的次数总体呈上升态势,其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故B项正确。图中并不能反映出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也无法说明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故A、C两项错误。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才转移到南方,故D项错误。

3.B 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成套铁农具的使用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存在以偏概全的错误,故均可排除。

4.D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均田制是在不改变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由国家将掌握的部分土地和无主荒地按一定的标准分配给农民耕种,不得买卖,故A、B两项错误,D项正确。受田农民除向国家缴纳赋税外,还要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C项错误。

5.C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故该船在理论上的最早沉没时间应为C。在A、B两个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尚未成立,故可排除。D不符合最早这一要求。

6.B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表明工匠职业是世袭的,不可更换工种,排除①④,正确答案为B。

7.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考查学生处理历史信息和进行基本历史研究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历史研究方法的初步掌握。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字形的甲骨文,属于历史文物类资料,是证明商代可能出现牛耕的最有利的证据,故D项符合题意。商代遗址中出土的牛骨,只能证明牛在当时的存在,而不能说明牛已用于农耕,A项错误;B、C两项反映的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状况,不符合题意。本题易错选A项,主要原因是混淆了牛与牛耕的区别。

8.D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A项与史实不符,周代制度并未被后代严格奉行,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活动,并非政治制度,排除B项。重农抑商是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开始的,C项错误。材料中统治者重视农桑,反映出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D项正确。

9.C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资至百万可知庄园经济力量强大,故A项表述正确。根据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可以判断出庄园内经营活动齐全,说明自给自足程度很高,故B、D两项表述正确。草市是乡村集市,在东汉时尚未出现,并且材料中未体现乡村集市繁荣的信息,故C项表述错误。

10.答案 (1)主要因素: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海外需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如创建御器厂、改革工匠制度。注重借鉴和改进技术,不断细化分工;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如青花瓷。

(2)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如保护模具;重视技术专利和品牌保护,如申请专利和蓝剑商标沿用至今;重视人才培养,如建立专门学校。

(3)要求:见解应与所举案例形成合理联系。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比较分析能力。(1)要注意认真阅读材料,从原料、生产环境、政策、技术发展、市场需求等方面归纳概括。(2)要通读两则材料,从梅森与景德镇的不同做法上入手分析。(3)考查身边的历史即地方史,要注意选材的典型性,见解与案例之间的联系性和针对性。

11.答案 (3)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4分,每点1分,任答四点即可)

原因:人多地少;(2分)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2分)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2分)

解析 第(3)问,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古代农业技术的提高一般从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品种的改良等方面归纳。从人地关系、土地制度及国家的经济政策等方面回答原因。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闯关检测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历史网预祝考生可以金榜题名。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闯关检测】相关文章:

三国历史上昙花一现的贵族女人

一项至今难以超越的古代中国科技成就

高三复习最实用的技巧:勤奋和坚持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

高中学生如何提高历史复习效率

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高中历史复习冲刺的三大妙招

高三历史学习中的常见障碍及对策

高考优秀生分享高中历史学习经验

高中历史 谈高一历史学习方法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