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历史2016届高三复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专题提升检测

历史2016届高三复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专题提升检测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29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君主专制制度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以下是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专题提升检测,请考生练习。

1.(2014大纲全国,14,4分)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2.(2014四川文综,4,4分)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

政区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

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

府、

州 府、

直隶州

/州 府、

直隶州 县级

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3.(2014天津文综,1,4分)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4.(2014广东文综,14,4分)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5.(2013福建文综,17,4分)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6.(2013大纲全国,12,4分)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7.(2013天津文综,1,4分)右图为《岛夷志略》片段。从其内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8.(2013上海单科,7,2分)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甲说、乙说 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

9.(2013海南单科,6,2分)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10.(2013重庆文综,5,4分)《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11.(2012北京文综,13,4分)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12.(2012海南单科,5,2分)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13.(2012上海单科,9,2分)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14.(2012江苏单科,4,3分)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15.(2014福建文综,38,16分)(节选)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6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0分)

16.(2014安徽文综,37,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16分)(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17.(2012江苏单科,21,13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即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

1.B 唐代宰相是皇帝的政治助手,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明代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后来内阁首辅权力上升,也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据此分析,B项正确。

2.C 宋元至清,我国中央集权逐渐加强,地方自主性逐渐减弱,故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从表格信息看,自秦汉至清,各朝都设置县级行政区划,这说明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故A项表述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州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之后州之上有过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等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故B项表述正确。秦汉、隋唐时期我国行政区划以二级制为主体,自宋之后,以三级制为主体,故D项表述正确。

3.C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君权至上、皇位世袭。正是君权至上,才容易导致皇帝身边的近臣、内侍或其他人干预朝政,形成专权局面,从而导致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因此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明显不符,排除A、D两项;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因此B项也不符合题意。

4.D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根据题干中的私人顾问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职权范围明确,故均不符合题意。

5.C 材料仅是陈述学子追求功名利禄的现象,并没有批判,排除A;材料并没有指出学子的愚昧无知,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出科举制丧失了人才选拔功能,排除D;材料反映的是学子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故选C。

6.A 古代中国的监察区是由中央派驻官员实行间接管理的区域,行政区则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区域,监察区转为行政区是中央集权加强的体现,A项正确。B项中的经济发展、D项中的疆域变化均与监察区关系不大;监察区转为行政区后,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更强,C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

7.C 图中的万里石塘是指今天的南海诸岛,唐宋时期就有此称谓。由挂四帆乘风破浪海上若飞等信息,可知此时航海业发达。由此可判断《岛夷志略》的出现应不晚于宋元时期,故选C项。

8.A 解答本题应注意题干的时间限制宋代。宋代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从钱、权、兵等方面削弱地方权力,所以甲、乙的说法符合题目要求。丙说的中书省行省是元代的;丁说的军机房是清朝的。故选A。

9.B 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礼乐是治平的核心手段,刑政是辅佐礼乐的,排除A,选B。材料没有涉及休养生息和兼采儒法的治国思想,排除C、D。

10.B 本题考查明朝的政治制度。明太祖时期的殿阁大学士只是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大学士参预机务,内阁正式形成,A项错误、B项正确。仁宗后大学士虽悉由票拟,但并不表明其就是丞相,因而其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C、D两项错误。本题选B项。

11.C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同时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以及解读图片信息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根据图中的信息中书省枢密院及中轴线可判断出该都城为元大都,因为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分别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和最高军事机构。

12.C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并未反映出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故A项错误。B项中开始二字的表述不符合题意。D项与史实不符。材料反映的是宰相权力的削弱和皇权的加强,故C项正确。

13.C 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因此非常贵显。根据所学,即可判断C项正确。

14.D 本题考查明代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内阁的出现并非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故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并非法定决策机构,六部也不是内阁的下属机构,故B、C错误。由明成祖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与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可知,内阁地位有所提高;据所学可知,明代内阁的职能基本未变,故D正确。

15.答案 (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答三点即可)

(2)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答五点即可)

解析 第(1)问要求据材料归纳,可将材料中的文言文转换成白话文,同时要适当进行归纳总结,注意不要遗漏要点。第(2)问首先从材料二、三中归纳出若干要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如维护统治和促进社会稳定等。

16.答案 (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2)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等次 论述 第一等 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正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第二等 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第三等 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评价,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现象的能力。(1)实际是考查每项制度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积极作用,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即可。(2)实际是考查每项制度的实施情况对治乱兴衰的影响,选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即可。

17.答案 (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说明历史现象、历史观点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抓住题干主旨进行分析。第(1)问,联系所学很容易得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分析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通过与汉晋时期选官制度的比较得出有利于破除朋党之私,限制徇私舞弊;结合所学知识从扩大官员来源,提高官员素质等方面进行补充完善。第(2)问,本问较好地体现了题目的主旨,即科举制的统合功能,解答时注意从政治、思想以及社会整体等方面归纳。第(3)问,本问答案来源于对材料的整理、提炼。从材料三中提取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机会均等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等信息,可将其概括为促进人才的流动、客观公平、激励人才等借鉴价值。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专题提升检测及答案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历史网希望考生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历史2016届高三复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专题提升检测】相关文章:

高考复习需处理好3个关系 才能做到高效复习

世界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历史上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高中历史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结构与线索概览

高中历史复习冲刺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的增强记忆法

高一历史期末有效复习方法的研究

高中历史复习的五种方法

高中历史复习冲刺的三大妙招

高中历史学习-表格法在高考历史复习中的作用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