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4年高考历史考点:"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

2014年高考历史考点:"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6-20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摘要】2014年高考如何复习一直都是考生们关注的话题,下面是查字典历史网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2014年高考历史考点: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

利用表格简要分析双百方针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背景(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2)意识形态领域混淆了两类矛盾。

内容文学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成就长篇小说繁荣。电影艺术生机勃勃。戏剧创作百花争艳。学术争论热烈。

曲折(1)原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文革。(2)表现:①政治批判扩展到学术领域。②知识分子错划右派。③双百方针被篡改和歪曲。④样板戏独占舞台。⑤文艺界百花凋零。⑥科学研究停滞。⑦图书报刊萧条。

文学艺术的春天(1)原因:①清算极左路线。②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2)表现:①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②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

经验教训(1)正确贯彻执行双百方针能直接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2)脱离双百方针就会阻碍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3)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人民生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拓展提升】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其影响

1.背景 :三大改造完成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党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来建设伟大的国家。引导回顾: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1951年4月,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据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陆定一回忆,1956年2月毛泽东主持的一次中央会议上,他汇报了学术领域的教条主义表现,会议决定对科学采取百家争鸣的方针。4月25日,毛泽东作了主题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论十大关系》报告。在随后的讨论中,陆定一发言再次谈到学术、艺术、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它自由。陈伯达则回顾了1953年中国历史研究委员会成立时,因郭沫若和范文澜在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上有不同观点,他向毛泽东请示工作方针,毛泽东说了百家争鸣四个字。鉴于毛泽东早在1951年为中国戏曲研究院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题词,陈伯达在发言中提出在文化上、科学上,恐怕基本上要提出这样两个口号贯彻,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双百方针。他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他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这次讲话经整理补充后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于6月19日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同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对科学文化工作基本性的长期性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3.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1)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的内涵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学术领域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不仅是文学领域的一项长期方针,也是科学学术领域长期方针。

(2)现实意义:①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③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4.双百方针的影响

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第一,在学术领域: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会议,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双百方针的提出使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自由讨论的风气浓厚了。

第二,在文学艺术领域: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以不同的风格,生动地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各方面的创作成就都很突出,硕果累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在背景、内涵和意义方面的不同

1.背景不同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随着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同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百家争鸣提出的背景: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②有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③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内涵不同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各学派就其思想和政治主张进行宣传,如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政。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指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并不涉及治国主张等政治思想。

3.意义不同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意义体现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意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有关于2014年高考历史考点: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就为您介绍完了,查字典历史网编辑将第一时间为您整理全国考试资讯信息,供大家参考!

【2014年高考历史考点:"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相关文章:

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学好高中历史的七个关键方法

北大学子谈高考经验 分享历史高考技巧

2011年高考历史成功的8大秘诀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考查知识的切入点注意事项

2012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高考历史复习三大法则 保持一颗平常心

由2010年高考题 寻找高中历史选择题新解法

历史复习:多种记忆法记牢大事件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