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4小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2014小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6-20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2.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有利于封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4.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言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

2.消极:极大地阻碍社会进步,拉大东西方差距

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与西方国家

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南京条约》:184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香港

2.《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九龙司

3.《马关条约》:1895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割台湾

4.《辛丑合约》:190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抗战胜利的意义1945.8.15(9.2签署)

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2.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评价《资政新篇》1859洪仁玕

1.积极: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2.局限: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未能实行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意义:推翻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3.成功依据: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失败依据: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五四运动的影响191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基础)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直接参与,毫不妥协)

2.青年学生起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上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显示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遵义会议的意义1935.1

1.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2.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问题

5.妥善处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与分歧,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建立起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2.国际:改变世界政治格局,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增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标志我国外交成熟)

1.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

2.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197126届

1.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美、中日关系改善对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

1.对中国:掀起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局面,为中国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2.对国际: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缓和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到积极作用

雅典民主政治形成

1.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改变贵族专权局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3.伯利克里时期: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发展到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1.积极: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局限:只是男性成年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1.维系统治(当时):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利益,缓解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

2.影响后世: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使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有力武器

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3.代表罗马帝国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差异

1.英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1689

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首相(行政权)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多数党领袖

议会分上院(贵族)下院(平民首相)

2.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联邦制《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

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

决定对外政策。

内阁首脑:宰相(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议会(立法):联邦议会(上议院)帝国议会(下议院)

3.美国:民主共和制联邦制《1787年宪法》1787

三权分立:行政权(总统)立法权(国会:参议员,众议院)

司法权(法院最高:联邦法院)

分权与制衡

4.法国:民主共和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

立法权:议会

行政权:总统(对国会负责)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1871.3.18~5.28

1.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3.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暴力夺权)和教训

教训: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领导

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

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1917.11.7

1.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无产阶级)

2.实践层面: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国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为俄国走上现代化道路开辟道路(斯大林)

国际: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理论层面: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两极格局

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美国:杜鲁门主义(政治):1947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马歇尔计划(经济):1948经济手段扶持控制欧洲

北大西洋公约(军事):1949集体防御

3.苏联: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1

华约成立:1955.5

世界格局

1.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美欧盟日俄中)

2.影响: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小农经济的特点

1.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提高效率)

2.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近代后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重农抑商

1.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2.影响: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社会倒退)

海禁和闭关锁国

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2.影响: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

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

评价重要会议

中共八大

1.分析正确,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未能坚持

十一届三中全会

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2.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3.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1978.2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制

意义: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积极性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1984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意义: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企业效益显著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思路提出

2.1992.10中共十四大目标提出

3.1993十四届三中全会基本框架确立

4.1997中共十五大理论完善

5.21世纪初基本确立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历史的进步)

1.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

2.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管道

3.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4.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8/60~19世纪中期)(19/70~20世纪初)

1.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2.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罗斯福新政1923~1933

1.特点:国家干预经济,经济制度改造

2.意义:使美国度过经济大危机

缓和社会矛盾,秩序稳定

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3.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使美国经济步入高速发展期

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作用1921~1928

1.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为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2.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从而巩固苏维埃政权

3.是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教训之后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百家争鸣的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戊戌维新的作用

1.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2.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3.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化运动1915~1919

1.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一场反封建斗争

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化发展提供新模式

促进民众的觉醒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过于偏激

2.前期:破冲击封建思想统治地位,思想解放

立民主科学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

3.后期:为中共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为中共建立准备了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

4.反对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5.与启蒙运动的相同之处:在新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

具有反封建斗争的性质都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6.与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相比,作用上表现在较为彻底的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三民主义

时期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前期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后期

明确反帝

普遍平等的民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

意义: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毛泽东思想

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5.独创性成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6.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7.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相同点:做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195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毛泽东

2.196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5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1970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3.1973南优2号袁隆平第二次绿色革命

4.1983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

5.1986《义务教育法》普及义务教育

6.1995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

7.1999神舟1号2003神舟5号杨立伟

西方人文精神

1.普罗泰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本质

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2.苏格拉底:18世纪启蒙思想家先驱

主张:美德即知识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地位: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文艺复兴14世纪~17世纪意大利欧洲

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2.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4.彼得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宗教改革16世纪德意志欧洲(马丁路德)

1.因信称义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与解释《圣经》的权利

3.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

4.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5.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高举人文主义旗帜

6.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欧洲启蒙运动17世纪~18世纪

1.法国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主要观点:反对神权,抨击教会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天赋人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著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孟德斯鸠主要观点:三权分立

国家的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著作:《论法的精神》

卢梭主要观点: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著作:《社会契约论》

2.德意志康德主要观点: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强调人的重要性,人非工具

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在法律范围内

著作:《纯粹理性批判》

3.影响: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爆发法国大革命推翻专制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影响远远超出欧洲范围,极大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

【2014小高考历史复习资料】相关文章:

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题方法指导

高中历史复习指导:把握纵横两条线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详解

高中历史学习-记忆方法揭秘

近年高考历史7大解题技巧解析

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方略

高二历史学习方法简单指导二

2011高考历史复习规划和技巧

备战2011高考: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方法

2012高考状元给高中学生总结的复习技巧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