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苏苑高级中学11年高三历史上期10月月考试题

苏苑高级中学11年高三历史上期10月月考试题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6-20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69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题,每题3分,合计69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故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2.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A.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

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

3.广东省新会县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A.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B.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

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D.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

4.北宋时期,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收入除少量自用外,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1804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宪法既未授予联邦,亦未禁止各州享有的权利,该归各州各自保留,也就是说宪法单独列举中央的权力而未经列举的权利一概归各州。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的这些措施实际上都是为了:

A.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C.给予地方一定的自治权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势力

5.清乾隆年间黄霆在《松江竹枝词》中写道满天霜雪尚鸣机,腊月寒纱价甚微。官税才输私债急,几曾裁剪作新衣。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B.家庭手工业受到官营手工业排挤

C.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小农经济 D.松江地区农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6.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正确革命道路尚未被全党认可

C.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仍处于高潮

D.中共没有找到一条正确革命道路

7.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雉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表现的理解,错误的是

A.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反军阀的奋斗目标

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C.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D.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8.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11年4月14日,第三届金砖国家领袖峰会在海南三亚举行,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宣言》,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

A.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C.一直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D.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

9.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

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

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10.2011年7月22日,欧盟领导人召开紧急峰会,讨论对希腊的第二轮救助方案。峰会公布的最新草案显示,各国已就新的希腊救助达成一致,这进一步消除了市场对欧元区的担忧情绪。以下对欧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国的联合初衷是为了加强成员国间的防务合作

B.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

C.对当今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冲击美国单极企图的重要力量

D.2001年欧元的正式启用使欧洲的联合再次迈出关键步伐

11.国民党政府监狱中所有的因共产主义或左派活动而被拘禁的人都释放了,其他逃亡到国外的人也回国为民族事业而听从分配。甚至蒋介石也照孙逸仙的意思谈论战争对民族革命的重要性。这一情况的出现是因为

A.国民革命爆发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抗战取得胜利 D.新中国成立

12.2006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3.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4.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哀启,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反映当时中国

A.文明简洁的葬礼成为主流 B.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

C.知识分子已抛弃纲常礼教 D.中西文化产生碰撞和交融

15.陈独秀说: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孔教尊为万世师表。 上述引文旨在

A.强调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动力

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

C. 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

D.说明孔子之道是反民主的封建伦理纲常

16..《京华时报》2010年10月8日载文:一名男子5月在英国克罗斯比加勒特村一处田地凭借金属探测器发现一顶头盔,头盔制作于公元一世纪晚期至公元二世纪期间。10月7日英国佳士得拍卖行将它拍出228万英镑(约合363万美元)高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二世纪是中国东汉时期,头盔是用杜诗水排冶炼的

B.保护这个头盔最初拥有者诸多财产的是雅典陪审法庭

C.保护这个头盔最初拥有者诸多财产的法律是罗马习惯法

D.保护这个头盔最初拥有者诸多财产的法律是罗马成文法

17.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工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保守党的态度

18.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19..恩格斯指出 (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科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生存。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20.某书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日爵房,一日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最有可能的国家是

A.中华民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21.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堀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22.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选项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神创论与进化论 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D.相对论与量子论

23. 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使生产设施回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上述材料应出自

A.《欧洲联盟条约》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罗马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1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51分,其中24题16分、25题19分、26题16分、

24.政府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政府的经济

职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材料二 美国1929-1937年失业率变化图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5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失业率有何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政策因素。(4分)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请概括指出1958年、1978年和1992年这些峰值出现的最主要因素。(5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而是利泽长久。(4分)并请分析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试图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改造中国却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4分)

材料二 1832 年,议会下院中土地利益的代表489人次,而工业、商业和金融业利益的代表248人次,工业企业家的代表只有44人次。1852 年,下院中土地所有者和工矿主双方代表各为442人次和122人次。 沈汉《英国近代国家是怎样形成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议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3分)?反映了什么样的发展趋势?(2分)

材料三 对美国《独立宣言》的介绍,在辛亥革命时期外国史的介绍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期间,《独立宣言》曾五次全文发表,在国内广为流传。1901年5月10日,刊发《美国独立檄文》,这是在中国最早全文介绍美国《独立宣言》1911年11月21日,《民国报》创刊号刊发了《美利坚民主国独立文》 摘自《北方论丛》

(3)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在二十世纪早期的中国引起强

烈反响的原因。(4分)并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2分)

26.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阅读材料,回答问。

材料一: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

山起草的《兴中会章担》中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把兴中会的纲领概

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1)振兴中华是个人价值与民族利益相结合的产物。试述这一口号出现的时代背景。(6分)

材料二: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自豪而又自信的经典口号。

(2)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从政治、经济、外交三个方面说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历史论断。按要求完成下表。(6分)

史 实

政治

经济

外交

材料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加拼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干了再大干,超产了再超产,奉献了再奉献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众多口号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想富,先修路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少生孩子快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标语口号,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口与还成了口头语,广为流传。

(3)据材料三,分别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口号的显著特点。。(5分)

26、(1)民族危机加剧;满清政府腐朽;救国救民意识高涨;民族民主意识增强;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形成(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得满分)

(2)

史实

政治结束半封建半殖民地历史,实现民族独立;共同纲领确立人民民主国家的架构;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及通过的宪法,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每点2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

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一五计划建设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确立。(每点2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

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独立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每点2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

(3)50、60年代:主观热情高、革命性强、政治色彩浓、群众运动色彩明显、鼓动性高。(2分,答出2个特点即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贴近社会实际、更加理性务实、语言朴实、发展经济意识浓、多为经验总结。(2分,答出2个特点即可)

总结:高三历史上期10月月考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小编提醒同学们要重视月考试题,提高自己的做题能力。

【苏苑高级中学11年高三历史上期10月月考试题】相关文章:

怎样学好高中历史

高中学生应该如何备战期末考试

关于中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的几点建议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历史三大考试题型解题技巧

专家支招—巧用排除法解决高中历史选择题

高一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学生如何掌握历史时间问题

名师指点:高中历史答题技巧总结

学好高中历史的七个关键方法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