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5年高考历史提分专项训练:北魏孝文帝改革

2015年高考历史提分专项训练:北魏孝文帝改革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6-21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由查字典历史网高考频道提供,2015年高考历史提分专项训练:北魏孝文帝改革,因此老师及家长请认真阅读,关注孩子的成长。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1)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次改革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问,第一小问,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材料信息反映了这一思想。第二小问从重农抑商对农业、商业发展的影响角度分析。第(2)问,从材料信息中对土地分配可知是均田制。从材料中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等信息入手分析原因。第(3)问,回忆教材知识,从变法的积极影响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 (1)思想:重农抑商。

影响:成为中国封建政府的基本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的繁荣,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措施:均田制。

原因:百姓贫困,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3)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国力,为后来统一全国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年),徙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受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被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哪些改革措施?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渊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把材料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第(1)问,从材料一中提到的计口受田这一信息入手回答。第(2)问,联系教材知识回答,注意答案的条理化。第(3)问,从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的角度加以论述。

答案 (1)按人口分配土地。

(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

(3)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措施加速了鲜卑族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关于2015年高考历史提分专项训练:北魏孝文帝改革就介绍完了,更多2015高考复习等信息,请关注查字典历史网高考频道!

【2015年高考历史提分专项训练: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文章:

2012高考状元给高中学生总结的复习技巧

2009高考历史备考的五大记忆方法

剖析高中历史 总结历史学习方法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

高考历史复习注意“三联系”

高中历史年代记忆法十大方法

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方略

2007年高考历史阅卷体会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分享-学习要计划性

2010年高考学习历史的三大法则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