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6届山西高三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6届山西高三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6-21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复习历史的重点在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以下是2016届山西高三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请考生认真练习。

1.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材料主要说明了

A.宗法制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 B.宗法制有效地维护了西周的统治

C.宗法制深刻影响了封建统治 D.宗法制保证了封建统治的稳定性

2.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采访时提出,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下列治国理念与其一致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B.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D.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下。监察官员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这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

A.权力的高度集中 B.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C.澄清吏治,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D.加强监督,防止地方割据

4.贞观元年,唐太宗曾对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比来(近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唐太宗认为

A.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B.中书省门下省不该互相牵制

C.制度实行的效果与初衷不符 D.三省六部制能抑制宰相权力

5.(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材料表明大学士

A.拥有很大的行政权力 B.和原来的宰相没有区别

C.限制了皇帝的行政权力 D.凌驾于宰相的权力之上

6.明朝王世懋在《闽部疏》中说:闽西诸郡人,皆食山为足。为举子业,不求甚工。漳泉海隅,其人以业主为不赀,以航海为恒产。福建内地与沿海的社会价值观差异的决定因素在于

A.山与海不同的地理条件 B.农与商不同的经济模式

C.儒与佛不同的文化背景 D.汉与越不同的历史传统

7.历史学者郭蕴静认为,历来任何主权国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自身的地位,在对外关系方面(无论政治或经济)制定的政策、措施,都带有限制性。以下各项说法可为这一观点提供历史依据的是

①明朝推行海禁政策 ②中国签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③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④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8.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9.1911年10月某报刊登文章写道:辛亥之秋,八月既望,武昌起义,各省回应。预料中国此次革命,大功必可告成。材料中大功后来主要表现为

A.以共和制取代封建帝制 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C.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 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0.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主张尊孔是为了复辟帝制。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传统伦理道德对人们的毒害,比皇帝的权威加于人们身体上的淫威更加严重。这说明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A.儒家伦理道德不被重视 B.孔孟儒学等同于国学

C.批判儒学成为运动重心 D.封建礼教依旧束缚人们的思想

11.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据此判断,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C.中共八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在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三本帐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这一现象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

C.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D.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

13.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A.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推行不结盟政策

14.1978年4~5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外经贸部的干部访问香港;5月,北京成立了一个国务院下属的港澳事务办公室;外经贸部副部长也在当年12月访港,期间促请港督麦理浩访问北京。这一连串举动的主要目的是

A.将解决香港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B.认识自身落后以解放思想

C.发挥香港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D.借鉴香港现代化成功经验

15.对19821995年中国移民国外人数,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全国北京上海广东福建

198256,93012,5655,4572,950997

1990234,80070,10054,90016,40032,500

1995236,80021,70036,0007,20066,200

A.90年代以前移民剧增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北上广移民国外人数增多是由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C.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移民国外的人数呈下降趋势

D.全国移民国外人数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16.梭伦改革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同时,在军事义务方面,一、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是对从前按照血缘划分等级的肯定 B.维护利用血缘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利益

C.加剧了贵族阶层和社会下层的矛盾与冲突 D.体现出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统一的思想

17.某位古希腊哲学家提出: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在这里,应当适时地注意,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样的。据此可知与此思想家观点相似的是

A.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B.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C.思想便是灵魂在对自己说话

D.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

18.罗马法对口头契约的效力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所有的仪式表明已完全正确进行,则纵使以允约(契约)是在威胁或欺骗之下做出为辩解,也属徒然。这反映出古代罗马

A.法律具有公平性和正义性 B.注重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C.法律程序有形式主义特征 D.法律注重维护契约的公正

19.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为全世界生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英国出现了

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C.责任制内阁 D.1832年议会改革

20.1786年,麦迪逊给华盛顿的信件中说:当前宪政的弊端实在是太严重了,以致不少人对共和政体感到失望,希望转而建立不损害根本原则的稳定政府,也就是君主制。此观点实际上反映了

A.共和政体不适用于独立后的美国 B. 美国人民希望建立君主制政体

C.美国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D. 联邦制削弱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21.在阅读某本书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美丑对比。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了,在作家的浓墨重彩之下,构成了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其创作风格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2.《世界史纲》指出: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该论述

A.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B.分析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

C.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

23.这种经济危机特别难以应付,用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医治通货膨胀,就会使生产停滞,

失业增加;用赤字财政政策医治生产停滞,增加就业,又加剧通货膨胀。美国结束这种状

态主要借助于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世界基金组织提供的短期贷款 D.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

24.下图为两位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可见,两位学者对国际格局的认识

A.完全对立 B.完全一致

C.无法比较 D.基本一致

25.李文同学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中国因不满美国对中国某一输美商品大幅度提高关税,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对于世界贸易组织做出的一些分析或结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最主要的职能是调节国际贸易纠纷

B.世界贸易组织消除了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

C.世界贸易组织在解决贸易争端方面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

D.世界贸易组织重视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

第Ⅱ卷 非选择题(50分)

26.(23分) 西方民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近代西方国家创造出了多党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对其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也日益显现,甚至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后的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由蛊惑家造成的。在以法律为依据的民主政体中,最好的公民占据了首位,那里没有蛊惑家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佞臣得势。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二者都对好的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佞臣之于僭主。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说没有宪法。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 盖洛普民调所2011年9月20日发布的民调报告称,49%的选民认为两党都不代表美国人民,而无党派选民中持此观点者高达60%。有趣的是,仅10年来,美国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两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属一个党)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有两点呈现某些定向趋势。其一,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从2005年达到36%的最高点以后就呈现出下降的总趋势,到2012年下降到23%其二,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

庞卓恒《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

材料三 西方国家把本应该是内容丰富、文化深厚、操作精致的民主大大简化程序是万能的则导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游戏化:民主已经被简化为竞选程序,竞选程序又被简化为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被等同于拼资源、拼谋略、拼演艺表演。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上,西方所谓只要程序正确,谁上台都无所谓的游戏民主似乎越来越玩不转。《经济学人》:(西方)民主正在毁掉西方,尤其是美国,因为这种制度使政治僵局制度化,使决策平庸化,还经常选出一些像小布什这样的二流领导人。美国梦今天之所以风光不再,主因就是美国的资本力量似乎已经压倒了政治和社会力量。西方世界今天经历的一场又一场危机背后都有政治制度的原因。西方自己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政治制度。

张维为《西方民主真的该吃药了》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雅典民主政体的局限。(6分)

(2)归纳材料二中美国选民对一党政府还是两党政府的选择趋势。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力制衡和监督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6分)

(3)材料三作者认为西方民主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纵观近代以来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史,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作者的观点?(9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认识。(2分)

选做题:请考生在第 28、 29、 30 、31四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

28.(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慈禧曾表示,变法乃素志苟可以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然推之太后之心,未必不愿皇上能励精图治也,未必不愿皇上天下财富民强也。至法当变不变,未必有成见在胸也。

摘自苏继祖《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 学者马勇认为:晚清政局的糜烂,不能完全怪罪于统治者的错误政策,而是历史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如果一味把中国的失败都夸大到必须由一两个执政者负责,这种看法无疑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客观标准。慈禧只是在她的历史角色上做了必然要做的一些事情而已。有哪个伟大人物能够在这样的思想酱缸中励精图治,挽救大清这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呢?

《慈禧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慈禧太后在变法中的表现。(6分)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观点。(9分)

29.(15分)【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真正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够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

(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二 我们在1960年诉诸武装斗争,建立战斗组织民族之矛,纯属自卫行动。过去那些要求我们进行武装斗争的因素在今天依然存在,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希望尽快出现利于谈判解决问题的氛围,这样就可以刀枪入库了。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而斗争,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而斗争。我珍视有一个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在这个社会里,人人和睦相处,机会均等。我为这个理想而活着,也准备为这个理想而死。

(南非)曼德拉的出狱演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丁路德金与曼德拉领导民权运动时在目标、方式方面的主要不同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民权运动领袖坚持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共同原因。(5分)

30.(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0年(戴高乐)邀请了苏联领袖赫鲁晓夫访法,初步改善了两国的关系。1966年戴高乐访问苏联这在冷战期间被西方那些僵硬的意识形态分子视为对所谓的大西洋联盟的背叛。戴高乐以对东方外交的突破加强了法国对美抗争的资本,可以说,作为一个中等强国,法国最大限度地在两个超级大国的矛盾中争取到了外交活动空间,起到了拿二等票,坐头等舱的效果。

《二战后戴高乐主义的外交战略》

材料二 戴高乐将军警告他的后人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时,不会预料到有一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版图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不过戴高乐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法国复兴,通过将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实现了,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

《欧洲由对抗到统一 亚洲为何做不到》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戴高乐对大西洋联盟背叛的实质。这种背叛给法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9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国民是如何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的。(6分)

31.(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实业之范围甚广,农工商矿,繁然待举,而不能偏废者,指不胜屈。然负之而可举者,其作始为资本,助之而必行者,其归结为交通。苟无铁道,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

1912年6月22日孙中山与《民立报》记者的谈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原因。(4分)

(2)概括材料一、二中孙中山的主要活动,(4分)并对孙中山的上述认识和活动进行评价。(7分)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CDACA 610 BADAD 1115 CDBCD 1620 DACDC 2125 BBDDD

非选择题

26.【答案】(1)局限:命令代替了法律;法律失去约束力(权力不受法律约束);参政公民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重大决策容易受少数蛊惑家的影响。(6分)

(2)趋势:选择一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明显高于选择两党政府好,且呈日趋增长的趋势。(2分)

原因: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作用的削弱;两党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削弱。(4分)

(3)问题:民主制度游戏化、程序化,过于注重形式;政治僵局制度化;决策平庸化;为利益集团所操纵;缺乏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忽视人才素质。(任意答出3点即可得6分)

看待:作者看到了西方民主制度存在的弊端,并指出西方民主制度必须改革;但未能看到其进步性。(3分,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

(4)认识: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民主政治制度,适合国情的才是最好的;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民主政治制度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改革,才能充满活力,推动社会进步。(答出任意1点得2分)

28.(15分)

(1)变法之处有限度支持改革,并未明确反对变法;但慈禧代表守旧势力,阻碍变革;囚禁光绪帝,屠杀戊戌六君子,废除变法措施。(6分)

(2)材料二观点认为:对清朝政局的糜烂,慈禧太后不该负全部责任。(2分)

评价一:同意材料二的观点。(1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官吏腐败成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官员、民众普遍形成天朝上国、虚骄自大的心态。(任意答出2点得4分)慈禧太后当政期间,她支持洋务派,允许有限改革,推行清末新政。(2分)但毕竟积重难返,最终没能挽救清王朝的灭亡。

评价二:不同意材料二的观点。(1分)固然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日趋腐朽,但政局稳定,农耕经济繁荣。(2分)慈禧太后当政期间,在民族危机面前,出卖国家主权、利益;对内掣肘洋务派(或镇压义和团运动或破坏戊戌变法均可)。(4分)她是封建顽固势力的总代表,对清朝政局的糜烂,清朝的灭亡应该全部负责。

29.(15分)

(1)目标:前者是坚持在原政府的统治下,争取实现黑人与白人同等的民主权利;后者是要求推翻南非白人政府,建立一个黑人与白人共治的新政府,实现种族和解。(6分)

方式:前者是通过和平演说等方式;后者有从武装斗争到和平方式的转变。(4分)

(2)对民主和自由的不懈追求;爱国心的驱使;领袖个人经历和特殊环境;世界民族主义潮流的推动等。(5分,任意2点得4分,任意3点得5分)

30.(15分)

(1)实质: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分)影响:缓和了法国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关系,增加了对抗美国控制的资本,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6分)

(2)法国通过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实现了与西欧国家的联合成立了欧共体(或欧盟),不仅在合作中得到了发展,也冲击了两极格局,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使欧共体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一极。(6分)

31.(1) 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2分)对袁世凯抱有幻想(或答革命派的软弱性、或答出帝国主义的压力、或答出立宪派、旧官僚的破坏均可)(4分)

(2)活动:致力于宣传实现民生主义(或社会革命);呼吁优先发展交通业,修筑铁路。(4分)评价:注意吸取欧美国家的教训,重视民生问题;体现了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错误地认为民族、民权革命已经成功;(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民生设想基本停留于演讲和规划层面,实际进展不大,在当时的中国难以真正实现。(3分)

2016届山西高三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历史网预祝考生取得满意的成绩。

【2016届山西高三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考试经

高中历史学习:历史考试的五种心理

中国古代的国家政体试题含答案

2010年高考历史最后冲刺注意策略

高三历史:最后的备考历史复习策略

2011高考历史复习规划和技巧

名师讲解:如何在高三复习中提高历史学科成绩

浅谈高三学习历史卷的复习技巧

历史考试原因类试题答题技巧分析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