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中国史对联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中国史对联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6-21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小编准备了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希望你喜欢。

1.浙江绍兴会稽山下有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内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据《史记》记载,传说他“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副对联歌颂的及《史记》里所盛赞的是:

A.神农教民农耕      B.黄帝创制历法      C.尧舜禅让        D.大禹治水

2.“宣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楹联褒扬的是

A.黄帝          B.孔子              C.孟子               D.司马迁

3.“气备四时,与天地明鬼神合其德,教重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下列各项中与对联所写的历史人物主张无关的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法不阿贵”

4.“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对联中的“太守”是指:

A.郑国               B.苏轼             C.李冰            D.欧阳修

5.“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对联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A.司马迁              B.班固               C.司马光           D.文天祥

6.“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该对联反映了我国古代:

A.道教文化的发展       B.佛教文化的发展

C.基督教文化的发展     D.伊斯兰教文化的发展

7.郭沫若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概括了谁的伟大成就?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8.“怒发冲冠,只缘二帝蒙尘(注:指两位皇帝被掳走),壮志欲餐胡虏肉;精忠报国,而竟千秋遗恨,英雄未复旧河山。”下列选项中与此联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白登之围          B.安史之乱           C.靖康之变         D.土木之变

9.“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对联中的“忠骨”、“佞臣”分别指:

A.魏征、杨国忠      B.岳飞、秦桧       C.周恩来、江青     D.孙中山、袁世凯

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其出现的背景是

A.宦官刘瑾专权                    B.权臣严嵩当道

C.崇祯帝时,宦官魏忠贤专权        D.明朝后期,知识分子提倡经世致用

11.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市有这样一幅题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之先河。”此联称颂的杰出人物和事迹是:

A.玄奘西行          B.马可•波罗来华     C.郑和下西洋        D.成吉思汗西征

12.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此联称颂的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刘铭传          D.左宝贵

1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此联是对何人作品高度而又恰如其分的评价?

A.罗贯中         B.吴承恩             C.吴敬梓                D.蒲松龄

14.“沈酐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西山尤壮丽,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这是一副嵌名联,描写的是北宋的科学家沈括,其主要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农书》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15.讽刺19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现象的一副对联写道:“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反映了:

A.外敌武力入侵的灾难        B.中国人惧怕洋枪洋炮

C.科学技术产生巨大威力      D.吸食鸦片危害无穷

16.“太平世界男女同权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此联是洪秀全为天京文阁殿新考时撰写的门联。下列对其所含历史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描绘了太平天国定都后的斗争片段        B.体现了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的政策

C.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文化改革措施      D.表达了要彻底击退外国侵略军的意志

17.x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18.章太炎1904年为某人70大寿所作的讽刺联:“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七十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做七十大寿的“某人”是:

A.光绪皇帝          B.慈禧太后          C.李鸿章             D.袁世凯

19.1895年有人题联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其中“割地”是指

A.割九龙司给英国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割台湾、彭湖列岛给日本         D.划分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20.以理学自命的大学士徐桐送给义和团的对联曰:“攻异端以正人心,仗神威以寒夷胆”。由此可见,徐桐是一位

A.爱国者、顽固派      B.叛国者、维新派

C.叛国者、洋务派      D.爱国者、革命派

21.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一位中方官员义正辞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这副对联反映的是中国什么时期的历史状况?

A.19世纪早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      D.20世纪早期

23.“江左识丹忱,多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流碧血,恨我今招侠女魂。” 孙中山先生写的挽联是纪念谁?

A.徐锡麟             B.秋瑾            C.陆皓东           D.宋教仁

24.“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        B.浙皖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25.对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非常有趣地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26.“作民权保障,谁非死后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是孙中山为谁而作的挽联?

A.徐锡麟       B.秋瑾          C.陆皓东        D.宋教仁

27. “或在圜中,拖出老袁还我国;余临道上,不堪回首话前途。”与这幅对联直接相关的背景是

A.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B.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C.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D.袁世凯复辟帝制

28.“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挚,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结叹由衷”此对联评价的人物应是:

A.鲁迅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胡适

29.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30.“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31.1924年,孙中山到黄埔军校视察时,看到学校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走别路”,下联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孙中山看后非常高兴,对陪同视察的称赞道:“好,军人应当如此!”黄埔军校把下列哪项内容列为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

A.文化教育           B.政治教育        C.传统教育        D.礼仪教育

32.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身畏死勿入斯门”。对这副对联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黄埔军校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办学宗旨

B.说明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C.说明黄埔军校培养的全部是中国革命的精英人物

D.体现了孙中山通过黄埔军校创办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的革命理想

3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聂荣臻曾为当时一位革命烈士题写挽联:“……并肩北伐,南昌广州,共举义旗,……抗日军兴,血战大江南北,茂林惨变痛陷身……”。挽联中逝去的历史人物应当是:

A.冯玉祥      B.叶挺        C.吉鸿昌       D.项英

34.挽联“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称颂的回族抗日英雄是

A.马本斋母子       C.谢晋元母子         B.杨靖宇母子         D.左宝贵母子

35.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张学良曾写了一副“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的挽幛悼蒋,这幅挽幛坦露了蒋张之间近半个世纪的特殊关系,对“政见之争”的正确理解是:

A.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张主张“先攘外再安内”

B.东北易帜后,张没有真心服从中央

C.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张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联共抗日

D.张发动西安事变,蒋对张施以政治报复

36.2001年10月,张学良将军在美国夏威夷去世,其中一个网友写的挽联是“一代名帅,功泽九州,受千秋万代敬仰;百岁寿星,忠心爱国,誊五湖四海恩名”。张将军之所以受人景仰,是因为:

A.冲破“不抵抗政策”,领导了东北抗日斗争

B.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

C.促成了国共两党结束内战,实现第二次合作

D.晚年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推动两岸合作交流

37.1940年春,一位身处华东日本占领区的爱国人士撰写对联讽刺当局曰:国祚不长,八十多天儿皇帝;封疆何窄,两三条巷伪政权。据此推断,该对联讽刺的可能是:

A.袁世凯洪宪帝国   B.伪满洲国        C.汪伪政权      D.重庆国民政府

38.1941年旧历除夕,自诩是孙中山信徒的某君在南京的寓所贴出对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气愤的人们在对联上略作修改“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民之大业。”“某君”指的是:

A.张学良          B.溥仪           C.汪精卫            D.蒋介石

39.“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羞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陈毅此联是对谁的高度评价?

A.鲁迅          B.郭沫若          C.茅盾            D.巴金

40.“看红旗,五星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针对建国初期社会上某些人一度出现的这种惶恐心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采取的举措是

A.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B.合理调整工商业     C.开展"五反"运动  D.进行三大改造

41.“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恩来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通俗易懂的注解

A.“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总路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42.“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基本如此”这两副对联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写照?

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              B.新中国成立初期

C.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43. 1976年“四•五运动”中,人民群众写下了大量的悼文、挽联。“五•四运动,四•五精神,顶天立地大英雄。生荣死哀,光耀二十世纪;八•一倡义,一•八赍志,赤胆忠心好总理,鞠躬尽瘁,恩被九亿神州。”张复同志写的这副挽联表达了对谁的讴歌、哀思?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董必武

44.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擎;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45.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家贴了这样一副对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大跃进”运动没有实现人民的愿望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46.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诚家的1974年、1980年、1983年贴出的三幅春联:

1974年的春联是: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的春联是: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

1983年的春联是: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

这三幅春联内容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的辛勤劳动                     B.农业经济的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

47.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48.有一副春联: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横批:天人合一。下列对节气和对联内涵的阐述正确的是①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制了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②二十四节气是农业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③少数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源于我国二十四节气④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9.下列几条是建国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集锦。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50“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 50年代末60年代初         B. 60年代末70年代初

C. 70年代末80年代初         D. 80年代末90年代初

参考答案

1—5:DBDCA       6—10:BBCBD      11—15:CBDAD      16—20:DBBCA

21—25:DCBCC     26—30:DDCDB      31—35:BCBAC     36—40:CCCAB

41—45:DDBDA    46—50:DBCDC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中国史对联】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名师指导:学好历史的四个关键

高中历史复习冲刺的三大妙招

高中历史 谈高一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记忆法

历史名师总结高中历史学习中常遇到的障碍

解析高考历史选择题丢分的几种原因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应该掌握历史概念的两方面

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2011高考历史学科答题方法总结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的原则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