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云南省高二下学年历史期末备考模拟试题

云南省高二下学年历史期末备考模拟试题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6-28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学习要相互促进,相互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查字典历史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二下学年历史期末备考模拟试题,欢迎大家阅读。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葡萄牙殖民者占领了我国澳门

C.香港被英国占领

D.中国封建统治者逐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3、18世纪,中国文化在西欧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曾在他的著作中对中国文化进行过专门论述的思想家是

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君主立宪派当政时完成的历史任务是

A.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义务         B.推翻君主制成立共和国

C.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           D.推行全面限价法令

5、拉美独立后,大多数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表明

A.独立后大部分国家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B.拉美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受欧美革命的影响

C.独立后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D.欧洲移民起了领导作用

6、17-18世纪,欧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普遍具有的本质特征是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彻底解决土地问题

C.向法制化国家过渡                      D.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7、马克思说:“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条件,同样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最能体现马克思这一论述的事件是

A.奴隶贸易      B.英国的圈地运动

C.北美的种植园经济    D.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的掠夺与经营

8、被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誉为“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的经济思想是

A.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思想            B.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思想

C.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D.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9、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不断加剧,其基本的推动力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世界联系的不断加强                   D.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10、奔驰汽车是享誉世界的名车,该品牌的命名是为了纪念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该历史人物是

A.英国人                                 B. 法国人

C.美国人                                 D. 德国人

11、科技史专家W.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

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

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图所示上述

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2、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

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C.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适应生产力发展

D.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发生变化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其主要依据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B.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C.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被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

D.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完全确立

14、孙中山在论述其“民生主义”时说:“……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工业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面。材料所说的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面应当是

A.效率问题                        B.贫富问题

C.环境问题                        D.安全问题

15、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16、与欧美国家的近代化相比,中国的近代化

①受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固抵制  ②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 ③发展畸形,结构不合理     ④资产阶级掌握着近代化的领导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7、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为摧毁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运用了

A.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D.达尔文的进化论

18、下列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中,开辟了人类生活新时代的是

A.法拉第用实验证明电磁感应现象    B.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历史原理》

C.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D.爱因斯坦提出物理学相对论

19、美国南北战争前夕,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

A.西部领土问题                       B.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C.对英国的贸易问题                   D.关税高低问题

20、19世纪60年代,美国和日本在革命或改革中采取的土地政策相似之处是

A.私人可以购买土地                    B.拍卖奴隶主、地主土地

C.禁止土地买卖                          D.小块土地卖给农民

21、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 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子:“为什么买不起?”     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

子:“父亲为什么失业?” 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这段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早可以出现于

A.1825年的英国                   B.1861年的俄国

C.1868年的日本                   D.1871年的德国

22、《共产党宣言》之所有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A.是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

B.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

C.第一次提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3、“亚洲的觉醒”与“亚洲革命风暴”相比,最大的区别是

A.以反侵略反封建为革命任务

B.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C.斗争对象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

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2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但很快就发生动摇,其主要原因是

A.侵略集团间军备竞赛激烈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列强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D.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2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等缺乏原材料的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这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A.战争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B.社会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C.科学技术是维持战争的根本保障

D.发展化学工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26、近现代史上,通过农业的规模经营,促进了社会经济总体发展的国家是

A.日本、苏联                        B.英国、美国

C.法国、德国                        D.美国、法国

27、下列条件不属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的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B.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

28、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亚洲不同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

A.以反帝反封建为革命任务         B.代表了近代化的方向

C.由无产阶级领导                 D.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9、俄国十月革命与以往的革命相比,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B.目的是推翻旧的统治阶级

C.有人民群众广泛参加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30、在苏俄新经济改革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是

A.农业领域   B.流通领域  C.工业领域   D.分配领域

31、斯大林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A.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

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D.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

32、本世纪20年代,苏维埃俄国能与国际帝国主义列强共存,其前提条件是

A.国内经济恢复发展快         B.得到了英美等国的承认

C.反武装干涉斗争胜利         D.一战后列强需要和平

33、凡—华盛顿体系形成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 20 年的休战。”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依然存在

B.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

C.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D.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34、对英国所推行的“势力均衡”政策的正确解释是

A.英国与欧洲大陆诸国势力保持相等

B.英国与欧洲大陆某一国势力相等

C.保证欧洲大陆有两个势力相等的国家

D.保持欧洲各国的势力相等

35.1923年—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B.加深了美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C.有利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加剧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贫困

36、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失业者的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

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37、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有利于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的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政策               D.兴办公共工程

38、罗斯福新政和当前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都注重基础工程建设,其共同目的是

A.扩大内需                         B.变革生产关系

C.发展交通运输事业                 D.改建原有基础设施

39、在世界上影响力持续时间最长的货币是

40、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

A.德军空袭英国            B.日军偷袭珍珠港

C.德军进攻苏联            D.德军突袭波兰

41、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实践了

A.德黑兰会议决议              B.开罗会议决议

C.波茨坦会议决议              D.雅尔塔会议决议

42、下列二战中通过的国际文件,中国代表参加签字的有

①《联合国家宣言》 ②《开罗宣言》③ 《雅尔塔协定》 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43、1940年纳粹德国在奥斯维辛建立了集监禁、劳役和屠杀为—体的集中营群。现在该遗址已开辟为纪念馆,目的是向人们警示:

①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后果  ②恐怖主义造成的惨剧  ③犹太人和波兰人被无辜屠杀的灾难④麦卡锡主义造成的结果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④

44、下列文件,不带有大国强权主义色彩的是

A.慕尼黑协定                       B.《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C.《大西洋宪章》                   D.雅尔塔秘密协定

45、下列三幅图示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三图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大国结盟威胁和平                     B.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                 D.“冷战”局面的形成

46、马歇尔计划远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① 它使受援国度过了经济困难②它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势力范围③它使受援

国成为美国的商品输出市场 ④它使受援国在经济、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受美国控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7、下列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因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

B.是在雅尔塔会议等确立的基本原则上建立的

C.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D.是美苏两国势力均衡的重要体现

48、下图是位于联合国参观中心入

口处的一座雕塑,这是一支枪管打结

的枪。此图寓意联合国所行使的主要

职责是

A.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B.协调国际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

C.协调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D.促进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

49、布拉格之春”的出现,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人民群众关心改革,支持改革

B.东欧国家要求摆脱苏联的控制

C.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弊端暴露

D.共产党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正常

50、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该观点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最终没有走出斯大林模式

C.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D.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51、东欧剧变最主要的教训是

A.社会主义道路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坚持改革开放

C.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52、战后日本发展现代经济必须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是

A.挖掘国内资源扩展海外市场

B.发展外向型经济,实行对外开放

C.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产生率

D.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53、下列关于印度经济发展的论述,正确的有

①推行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共同发展政策 ②已建立部门齐全的工业体系 ③实现粮食自给,科技取得较大成就 ④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等因素,严重阻碍印度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4、1971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演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尼克松演说中的“挑战”是指

A.苏联的威胁              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美国经济滞胀

55、20 世纪 80 年代后,美国经济逐渐复苏,主要原因是

A.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

B.国家紧缩银根,限制通胀

C.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D.国家采取各种方式干预经济生活

56、下列各选项中,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

A.欧盟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

B.欧盟的形成、联合国的建立

C.第三世界的兴起、联合国的建立

D.联合国的建立、东欧剧变

57、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综合展示,它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是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揭示人类已经进入城市化时代

B.“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提醒人类已经步人信息时代

D.“科学、文明和人道主义”;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

58、“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 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简,

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二战”客观上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59、科技改变生活。下列职业按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C.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埋员

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60、20世纪五十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29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A.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D. 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二、材料解析题(61题16分,62题24分)

第61题:(16分)。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回答:

(l)根据材料一的图示发并明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4分)这些趋向对20 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 3分)

材料二: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技革命,现代科学诞生。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之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纪科技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她仅仅用了40多年时间(1871-1913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知识经济与现代化》

回答:

(2)依据材料二,17—19世纪先后产生了哪几个世界科学中心?分别指出其产生

的主要影响。(6分)

材料三

科技、工业和政治领域内发生的这三大革命使欧洲获得了影响和支配世界的势不可挡的力量。……西方确立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优势,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回答: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确立其优势地位的主要途径?(3分)

第62题:(24分)

东北亚(右下图)是当今世界性大国最集中的地区之一,19世纪中期以来,也成为世界性大国长期激烈争夺的地区

之一。

材料一(右图一):

请回答

(1)指出图中19世纪60年代进行改革的三个国家(字母及相应社会改革)。(3分)

(2)20世纪50-70年代,该地区哪三个国家先后实现经济起飞?  (按时间先后写出三个国家的代表字母及名称)。指出三国实现经济起飞的历史机遇和共同措施。(9分)

材料二(图二):

请回答:

(3)材料二中图14 人物对中国革命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分)

参照图15 、16、17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支持对建设新中国的主要作用。(10分)

玉溪一中高二期末测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CCB            6—10:CBABD           11—15:ACCBA

16—20:ADABA           21—25:ADDCB           26—30:BDBDC

31—35:DCCCA           36—40:BDABB             41—45:ABBCA

46—50:CACBB            51—55:ADDBC             56—60:ADCCD

二、材料解析题。

61题,(16分)

(1)趋向:交流时间缩短;交流范围扩大;交流信息量更大;交流方式更便捷。(4 分)

影响:使世界各国经济交往与合作更加紧密;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3分)

(2)17—18世纪:英国,英国率先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迅速发展,引发法国大革命。19世纪:德国,德国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6分)

(3)确立途径: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3分)

62题,(24分)

(1)A日本明治维新;D俄国1861年改革;E中国洋务运动。(3分)

(2)A日本、B韩国、E中国。(3分)

有利条件:二战后国际局势长期相对安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2分)

共同措施:根据本国国情制订并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的外资;重视教育。(4分)

( 3)体现: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2分)

作用:有助于冲破帝国主义外交孤立政策;有助于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助于新中国培养人才。(10分)

查字典历史网提供的高二下学年历史期末备考模拟试题大家要认真阅读,更多试题复习尽在查字典历史网。

【云南省高二下学年历史期末备考模拟试题】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三大考试题型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复习冲刺方法

高中历史世界史四言记忆法

期末备考: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如何才能得高分

高中历史备考中需培养四大能力

新高一须知: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及建议

新高一须知:高中历史材料型试题的答题步骤

方法指导:高中历史考前应试答题技巧

学好高中历史的七个关键方法

高中历史会考方法浅谈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