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4-2015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4-2015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6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高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查字典历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了2014-2015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

1、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2、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据此推断,下面孔子的哪个主张有可能贴不上正能量的标签( )

A、提倡为政以德 B、仁者爱人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3、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C.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4、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这一评论针对的是 (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5、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7、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

8、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活字印刷术 B.造纸术 C. 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9、如果举行中国古代文艺展,下列文艺形式中最能体现文人的审美价值、独特个性的是

()

A.隋唐的草书 B.宋代的风俗画C .元代的杂剧 D.明清的小说

10、 中国古代文人经常以书法、绘画抒发自己的意趣、思想,明末清初石涛的绘画作品《睡牛图》中绘一人在牛背上凝思,意境孤凄,自题曰:牛不知我睡,我不知牛累。彼此却无心,不睡不梦寐。这一艺术作品的主要寓意是()

A.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农耕经济的反思 B.讽刺了中国人闭关锁国,不了解世界大势

C.表达了作者懒散不愿入仕的心绪 D.作者试图改造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

11、电视剧《贞观长歌》塑造了李世民及魏征、房玄龄等历史人物形象。下列镜头在剧中有可能出现的是( )

A.魏征高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 B.唐太宗正聚精会神欣赏《清明上河图》

C.御书房悬挂着八大山人的书法作品 D房玄龄用楷书书写奏折,陈述国事.

12、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主要是因为他( )

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B. 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C. 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D.古希腊第一位自然哲学家

13、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14、荷兰裔美国作家、历史学家房龙在谈到莎士比亚时曾说:莎士比亚是这样一个蒸汽挖掘机手,他所挖掘的对象是人类,而不是大地。对此段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莎士比亚为蒸汽时代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

B.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的思想巨匠

C.莎士比亚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D.莎士比亚的作品顺应了市民社会成长的潮流

15、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土,或是修土、修女 ,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

16、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17、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18、 某中学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演讲的主题包括:司汤达的小说创作、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与俄国革命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柴可夫斯基之夜。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 )

A.印象派的文化风格 B.浪漫主义的文艺

C.批判现实主义的文艺 D.后现代主义的艺术

19、美术馆陈列着三幅世界名画,下列与名画顺序相对应的信息,正确的一组是

达芬奇《蒙娜丽莎》 莫奈 《干草堆》 毕加索《少女》

A.浪漫派、印象派、现代派 B. 写实派、印象派、现代派

C.写实派、抽象派、现代派 D. 古典派、浪漫派、现代派

20、梁博和吴莫愁,这两个名字火爆网络与电视,曾经让多少人魂牵梦绕。他们优雅的旋律撼动了多少人的心弦。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体现的电视功能是 ( )

A.资讯传播 B.新闻报道 C.大众娱乐 D.艺术鉴赏

21、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

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玕 B.洪仁玕、康有为

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

23、孙中山说 :同盟会之主张,创立民国后,则继之以平均地权,倘能达此目的,则社会问题已解决过半矣。平均地权者,即井田之遗意也。这里的井田之遗意应指

A.实行土地私有 B.实行土地国有 C.实行集体耕作D.实行个体耕作

24、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

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D.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全面发动

25、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26、在19世纪的最后一天,物理学家W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说,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它美丽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其中一朵是同热辐射有关的问题。驱散这朵乌云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电磁感应理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27、科技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许多新兴职业也应运而生。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电影播映员火车司机电视节目主持人-网络管理员

B.火车司机电影播映员电视节目主持人网络管理员

C.电视节目主持人电影播映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D.电影播映员电视节目主持人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28、温家宝曾提出,中国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科技成就中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 )

A.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 B.发射载人航天飞船

C.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D.实施希望工程

29、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召开了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 ()

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

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

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

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

30、1956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活动和文化科学的指导思想,这是已经确定的。但是,在学术问题上,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有人不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或达到了和马克思主义不一致的结论,他仍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评论围绕的主题是 ()

A.双百方针的实施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題25分,第32、33、34题15分,任选其中一个题做,共计40分)

31.(25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少人习惯上也将这个时期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几位大师所提倡的经世致用之学,能令学者对于二百多年的汉宋门户得一种解放,大胆的独求其是。他们曾痛论八股科举之汩没人才,到这时候读起来觉得句句亲切有味,引起一班人要和这件束缚思想、锢蚀人心的恶制度拼命。他们反抗满洲的壮烈行动和言论,蓦地把二百年麻木过去的民族意识觉醒转来。总而言之,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实际是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 分是新文化运动,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 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时就已经开始了。第二部分是1919年5月4目前后的抗议运动。但在我看来,这两个实际上是两回事、两个事件。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启蒙。个性解放和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调,大批青年投入其中。五四运动本身也像各种政治运动一样,充满了爱国激情。但是这个政治运动中经常是限制别人自由的,道德口号起来了,你不跟着走就是卖国贼。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36年,陈伯达发表《论新启蒙运动》,一方面强调新启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强调此次运动是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希望发扬五四自由讨论的传统,把思想文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来。1937年5月,亦即纪念五四运动十八周年的前后,新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摘编自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6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梁启超所说的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并说明19世纪末思想界重视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的背景。(6分)

(3)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观点。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所描述的新启蒙运动的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13分)

32、[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德,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臣旧将自代(诠: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孝文帝曰:今欲断 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

始班体样。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

《魏书高祖纪》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对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不乏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 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分裂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跋部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

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6分)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观点,请加以说明。(9分)

33、[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卢梭出,以为人也者,生而有平等之权,即生而当享自由之福,此天之所以与我,无贵贱一也,于是著《民约论》大倡此义。谓国家之所以成立,乃由人民合群结约,以众力而自保其生命财产者也,各从其意之自由,自定约而自守之,自立法而自遵之,故一切平等。若政府之首领及各种官吏,不过众人之奴仆,而受托以治事者耳。自此说一行,欧洲学界,如平地起一霹雳,如暗界放一光明《民约论》者,法国大革命之原动力也;法国大革命,十九世纪全世界之原动力也。

摘自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材料二 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伏尸二十九万,变法三次君权变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城市为墟;至夫路易十六,君后同囚,并上断头之台,盖大地杀戮变乱之祸,未有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大自法肇也。

摘自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记序》

(1 )依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主要政治观点。指出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法 国大革命特点的概括及康有为的政治用意。(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梁启超与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变革主张上的主要不同点。(9分)

34、【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 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材料三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 ,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6分)

(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9分)

高二历史试卷答案

12345678910

ACB CCDCBAC

11121314151617181920

DBCBDCBCBC

21222324252627282930

ADBBDCBACA

31.(l)社会条件:经 世 致 用之学的产生;八股 科 举 束 缚 思想满汉民族矛盾尖锐;君主专制的强化。(6分)

(2)理解:初步的反专制的民主与民权思想。(2分)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反专制的民主启蒙思想发展。(4分,两点即可)

(3)观点:五四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一次文化启蒙,后期是一场政治运动;政治运动以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名义阻碍思想自由。(6分)

特点:由强调思想解放到把思想解放与民族救亡有机结合。(3分,未说明变化的2分)

影响: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了近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4分,言之成理可给分)

32. (1)改鲜卑姓为汉姓;让鲜卑族学说汉话;实行俸禄制;均田制。(6分)

(2)(可任选一种观点作答)同意。在孝文帝统治期间,他通过改革,学习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用汉人的文化改造了鲜卑族,这些措施使鲜卑族丢弃了本民族的特色,导致了鲜卑族军事力量的衰退和统治力量的削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9分)

不同意。迁都洛阳后,鲜卑族在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下,其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隋唐时期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33. (1)卢梭的政治观点:天赋人权说和人民主权思想。(2分)

法国大革命的特点:革命进程具有反复性、长期性;充满了暴力和血腥。(2分)

政治用意:对光绪屈服于顽固派压力,不敢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发出的警示。(2分)

(2)不同点:康、梁主张进行自上而下的和平改革,孙中山主张进行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康、梁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孙中山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康、梁 主张仿效英、日,孙中山主张仿效美、法。(9分)

34(1)理解: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十一届三中

【2014-2015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高中学生应该如何备战期末考试

高中历史选择题应试策略和技巧

高考学习指导:比较型选择题解答

2010年高考学习历史的三大法则

高中历史主观题解答分类指导

高中历史填补型材料选择题解答方法

历史考试原因类试题答题技巧分析

高中历史学习:历史三大考试题型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答题必备技巧

方法指导:高中历史考前应试答题技巧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