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文科)

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文科)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6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唐太宗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查字典历史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单项选择题。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开启你的聪明智慧,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卷内(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

1.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2.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3.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A.B.C.D

4.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己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5.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B.唐末的长安C.北宋的东京D.明初的南京

6.既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又是宋四家之一的是()

A.米芾 B.苏轼 C.辛弃疾D.陆游

7.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 B.经商思想淡化 C.拜金主义盛行 D.商品经济发展

8.他所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华事夷言》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而且记录了中华民族最初借助文字而了解到的泰西(西方)形象和情态。文中的他是指()

A.林则徐B.魏源 C.严复 D.康有为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回答9~11题:

9.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10.19世纪中后期以来,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D.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随之消亡

11.近代以来,优秀的中国人把人类先进的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三民主义 ③毛泽东思想 ④邓小平理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 D.③④

12.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主张已经突破张之洞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13.下列是近代中国人的著述或创办的报刊,其主张不能够反映当时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前进方向的是()

A.B.C.D.

14.《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5.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16.有首歌颂中国某著名高校的诗云:横空出世非一般,继往开来济世艰,奋舞德赛自由剑,拨云现日整坤乾。据此推断是哪所高校?()

A.京师同文馆B.清华大学 C.复旦大学 D.北京大学

17.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

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

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

18.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的推论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西方习俗礼仪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36530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B.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19.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就是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从这段话中,我们能读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可能存在排斥满人的种族思想 ②孙中山主张民族革命的目的其实是要实现民主共和 ③孙中山把反对清王朝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 ④孙中山革命的目的只是为了反对君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20.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孙文的三把利剑(见右图)。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儿完了。关于清末这三把利剑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三把利剑指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B.三把利剑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C.三把利剑虽然不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但能够彻底解决封建制度下农民的土地问题

D.三把利剑推动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21.中华民国1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规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主义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22.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23.某博客在分析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时列出了下列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C.工人运动发展,中共的成立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

D.以中共为首的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

24.《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到: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其中的春天主要是指()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②邓小平南方讲话 ③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④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A.①和②B.②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25小题14分,第26小题9分,第27小题9分,第28小题20分,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2分)王韬认为他实倡先声是指什么?(1分)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⑵根据材料二,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2分)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 毛泽东认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⑶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2分)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2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3分)

26.下表是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对三百名中小学生所做的题为现在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结果,请仔细阅读,认真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序号被崇拜者崇拜者人数

1孔子157人

2孟子61人

3孙中山17人

4颜渊(孔子弟子)11人

5诸葛亮、范仲淹各8人

6岳飞7人

7王守仁(王阳明)6人

8大禹、朱熹、华盛顿等各4人

9程德全(时任江苏都督)3人

10秦始皇、司马迁、韩愈、二程、梁启超、苏格拉底、牛顿、培根、卢梭等各1人

11无崇拜者23人

⑴请根据孔子、朱熹、王守仁等人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各自简要地说明他们为什么会被崇拜?(3分)孔子和孟子在被崇拜者中位列第一、二,且遥遥领先,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的怎样的状况?(1分)

⑵孙中山在当时被崇拜的人物中高居第三,仅次于孔子和孟子,原因又是什么?(2分)

⑶在约6年以后的另一份类似的调查问卷中,①孔子和孟子的崇拜者人数大大下降,开始低于孙中山等人;②梁启超、苏格拉底、华盛顿、培根、牛顿、卢梭等人的崇拜者人数大大增加;③马克思和列宁也榜上有名。结合当时的重大史实,说明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7.从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中国的民主思想经历了长期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民主思想的内涵和地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古者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⑴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民主思想在当时是否是主流思想?为什么?(2分)

材料二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长安久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都俞吁咈,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

材料三 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⑵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些政治派别的民主思想?(2分)在政治体制方面,两者有何不同?(2分)哪一种思想更符合20世纪初中国的时代进步潮流?(1分)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⑶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其民主思想有何本质区别?(1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民国政府,已为军阀所控制,军阀即利用之结欢于列强,以求自固。而列强亦即利用之,资以大借款,充其军费,使中国内乱纠缠[纷]不已,以攫取利权,各占势力范围。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民族解放之斗争,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社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也还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而我们要建立起来的,则是与此相反的东西,乃是中华民族的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⑴根据材料一、二,请指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2分)并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毛泽东所创立的革命理论及其主要内容。(6分)

材料三 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他说: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陈明新《领袖情毛泽东与周世钊》

⑵根据材料三,请概括什么是毛泽东思想?(3分)

材料四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⑶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说明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2分)它们分别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2分)

材料五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⑷根据材料五,请指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又有了哪些发展?(3分)

⑸综合以上材料,三位伟人的理论创新有何相同特点?(2分)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文科)】相关文章:

新高一须知: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及建议

2011高考历史学科答题方法总结

2012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历史知识要点巧记

怎样学好高中历史

名师策略:高中历史答题思路分析

高中历史复习的五种方法

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答题必备技巧

高中历史学习-记忆方法揭秘

由2010年高考题 寻找高中历史选择题新解法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