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查字典历史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模拟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本卷共25小题,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特权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场改革( )
A.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 B.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
C.恢复公民大会的应有地位 D.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2.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名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
A.遵循先代旧制 B.因时进行变革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专制统治
4. 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新法并未被废除,故史书上说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 B.新法适应时代发展趋势
C.秦孝公及其继任者坚决拥护和支持新法 D.变法措施得当,未给秦国带来消极影响
5.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 )
A.长期分裂 B.民族融合 C.统一北方 D.阶级矛盾
6.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其主要特点是( )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C.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赋役 D.限制地主兼并土地
7. 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B.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
8. 有学者认为,庆历新政中范仲淹等人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有时还互相推崇。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它抵触了宋朝的家法。这里的家法最有可能是指( )
A.朝廷对文官的防范 B.朝廷对朋党的防范
C.朝廷对割据势力的防范 D.朝廷对宰相重臣的防范
9. 王安石谏宋神宗: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由此实行了(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10. 司马光在《司马温公集》这样写道: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侫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
A.变法的措施超越了时代,不合实际 B.王安石为人处事不当,用人不适
C.王安石过于自信,高傲自大 D.急于求成,损害了百姓利益
11. 卡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
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卡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12.宗教改革中产生的新教在教义方面的共同点有( )
①信仰得救 ②《圣经》是最高权威 ③通过教士等神职人员得救 ④信徒人人可以成为祭司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马丁路德、卡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①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4. 奥斯曼素丹在埃及征税主要是通过包税制的形式实行,包税人在包税区内享有的权力包括( )
①征税权 ②铸币权 ③土地所有权 ④军队统率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5.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麦斯顿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有( )
①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危及英国的殖民利益 ②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③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④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中最广阔的一块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
16.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写到:(俄国人意识到)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前进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反对拿破仑战争的胜利掩盖了俄国存在的问题
B.欧洲稳步前进的动力是制度和技术的创新
C.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是俄国停步不前的最大阻力
D.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是俄欧差距的反映
17.列宁在评论1861年改革时说过;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后来又高度评价道: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对这两种评价的正确理解是( )
A.对立统一 B.失之偏颇 C.相互矛盾 D.继承和发展
18.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19. 福泽谕吉提出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的观点,反映了他( )
①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观念
②反对日本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
③宣传自由平等 ④反对对外扩张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0.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21. 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22.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康有为认为改制代表平民利益 B.康有为认为改制是惊人的大事
C.托古改制最稳妥,不担风险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23.譬如: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这则有关戊戌变法的材料( )
A.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 B.指出了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的根源
C.批评维新派脱离人民群众 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
24. 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
C.进行社会风俗变革,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
25.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重新分割土地,并对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在这个时候,雅典人中最明敏的人都把眼光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牵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的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梭伦传》
材料二 (王安石)于是上万言书,以为:尽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道耳。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三 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文书》第五卷
请同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梭伦是如何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6分)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 治财有道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富商争夺利益的措施?(3分,每多答一点扣1分)
(3)材料三中大久保利通的经济政策体现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分)
(4)这三次改革都有哪些共同的成效?(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8分)
(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4分)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6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6分)
(4)综合以上材料,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哪些重要启示?(4分)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模拟试题精选】相关文章:
★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