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5年历史高二年级寒假作业试题与解析

2015年历史高二年级寒假作业试题与解析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7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查字典历史网为您提供的2015年历史高二年级寒假作业试题与解析,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读下列表格,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答案】C

【解析】考点:中央集权制。注意题干限制词:不能。秦汉至明清,县级政区都是县,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时期,州是高层政区,至隋唐时变为统县政区,清朝则为县级政区,故B项认识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是为中央集权服务,故C项促进了地方自主性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从简表可知,秦汉与隋唐是两级制,而魏晋南北朝、宋金、元明清都是三级制,故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答案】D

【解析】考点:军机处的设立。依据所学知识,清朝前期以武立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就已经实现了六部分掌行政权力的局面,清初贵族利益的代表机构为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无关,内阁权力的削弱主要是由于南书房和其后军机处的设置,所以A、B、C说法不正确,所以选D

3、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答案】A

【解析】考点:民主政治的特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职人员行使职权必须接受公民大会的监督,失职者皆受惩处,这反映出古希腊民主体制对预防行政专制制度性设计,答案选A.

4、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答案】B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罗马政治与法律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能力。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由贵族主导制定的,并且这部法律也主要维护贵族利益的,所以排除A项。C项错误,材料内容表明法律制定的关键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所以排除C项。D项明显错误。

5、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

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 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答案】D

【解析】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本题以美国政治权力的制衡为背景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不是专制君主强调了在美国权利的制衡,虽然政治和官僚精英的权利很大,大大超过了普通的公民,但不是专制君主,其权利受到制约,据此分析可知材料重在强调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故选D。

6、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不具有普适性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具有借鉴意义

【答案】B

【解析】考点:1787年宪法。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可以看出托克维尔认为,美国联邦宪法不适用于其他国家,故B项正确;AC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的意思与材料意思相反,故排除。

7、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答案】D

【解析】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材料要求选择1895年德国政体的评述,结合所学应该知道这时德国已经发布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该宪法的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故上议院主用世爵中上议院指的是德国的联邦议会,君权仍重更能看出是德国的情况,故选D。C应该指的是美国政体(三权分立),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更具有英国政体的特点,故排除CA。根据君主不能独断可以排除掉B。

8、《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答案】C

【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的外交。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与题干后面的信息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不符,故A项错误;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D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从题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逐渐自强,故C项正确。

9、《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 B.乾隆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答案】C

【解析】考点:光绪帝。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光绪帝亲政之时,正当洋务运动取得显著成效,是以春秋方富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指的是光绪帝和帝师翁同龢在甲午战争中主战而最终战败;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指的是重用维新派人士,变法图强。光绪帝符合材料所述,C项正确。ABD不符合材料。

以上就是2015年历史高二年级寒假作业试题与解析,祝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5年历史高二年级寒假作业试题与解析】相关文章:

历史考试原因类试题答题技巧分析

解答历史题是要分三个方面

近年高考历史7大解题技巧解析

高中历史学习:历史三大考试题型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详解

世界近现代史重点知识解析

高中历史选择题特殊解法10例

高中历史各种题型解题技巧

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2013年高考一轮复习如何向二轮复习过渡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