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历史知识点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仁宣之治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仁宣之治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7-07-21 发表 | 教学分类:历史知识点

学习园地

查字典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仁宣之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仁宣之治的背景

经历元末农民起义建立的大明王朝,在立国之初与历史上众多王朝一样,在太祖、成祖稳定江山之后,仁、宣二帝时期出现了可以跟汉朝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相提并论的盛世局面——“仁宣之治”。

明太祖是中国第一个平民皇帝,从小放猪放牛为生,当过和尚讨过饭,历经磨难。因此,明太祖深知民苦之源,力推“休养生息”政策。明朝从明太祖到明宣宗,是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文化相对繁荣,国力强盛的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这与明太祖开启的“休养安息”政策是分不开的。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去世后,其子朱高炽、孙子朱瞻基先后继位。朱高炽就是明仁宗;朱瞻基就是明宣宗。明仁宗仁宗年号洪熙,洪熙一朝仅短短一年,明仁宗即行去世,明仁宗长子朱瞻基即位,建元宣德。在历史上,明仁宗、明宣宗常常被比作周朝的周成王、周康王,汉朝的汉文帝、汉景帝。继“成康之治”、“文景之治”之后,“仁宣之治”又是守成君王所创立的好典型。所谓“好”,指的是能继承创业君王的遗志,较好地治理国家。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仁宣之治

政治

明代经朱元璋和朱棣的经营,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社会经济获得了大发展,并且击败了北方蒙古入侵势力,巩固了边疆地区,使明朝出现了一个小康局面。但是在繁荣兴盛的背后也隐伏着社会危机。朱元璋的严刑峻法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而明朝所处的封建社会后期时代也使得封建社会固有的矛盾不断深化,阶级矛盾日趋紧张。仁宣二帝为了解决洪永时期遗留下来的弊政,采取了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消除内乱、息兵养民、整顿吏治等一系列政治措施。

1.改组内阁

明仁宗通过改组内阁,授予他的某些心腹顾问显贵的品位,以著名的翰林学士和干练的官员充实行政官署,来开始他组织新政府的工作。在他新任命的官员中,许多人在他在南京或北京摄政时已经为他效劳,有的人在他与明成祖有分歧时支持过他,为此受到了惩处。明仁宗特别重视儒家道德和个人品德。

2.严格用官

仁宣时期改革科举取士法,严格任用和考察官吏制度,严厉控制宦官,打击贪官污吏,使吏治清廉。在用人制度上,也改变了前朝偏重进士,排斥吏员的现象,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同时从明仁宗始,设立巡抚制,以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督察。通过一系列打击整肃,贪赃行贿现象逐渐减少。

3.仁政爱民

仁宣二帝,不但在政治上大有作为,还爱惜百姓。明仁宗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并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从而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31]此外,在他统治时期,他两次恕免诸如齐泰、黄子澄等官员的家属,这些官员因忠于建文帝被处死。恕免令免除其家属为奴,并发还没收的财产。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仁宣之治

军事

1.整顿军务

明宣宗试图清除军事的腐败现象,以大力建立文官统治。在历次征战中,贪污的军官只动员穷人而向富人出售免征券,在征用物资时,向黎民百姓过分勒索。他们非法地使用士兵作为自己的私人奴仆,侵吞他们的军饷和口粮,扣发他们的冬装。这样的非法勒索和苛刻待遇败坏了士兵的士气,助长了开小差,进而破坏了整个军事组织和严重地降低了部队的战斗力。

2.稳定边防

明宣宗担心秋高马肥时胡人侵犯边疆,于是整顿兵马,驻扎喜峰口以待敌军。守将奏报兀良哈率领万名铁骑骚扰边疆,明宣宗精选铁骑兵三千飞奔前往。敌军望见远处来军,以为是戍守边疆之兵,即以全军来迎战。朱瞻基命令将铁骑分为两路夹攻敌军,并且亲自射杀敌军先锋,杀死三人。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仁宣之治

经济

1.与民休息

由于仁宣时期正处四海威服,民心思定之时,明仁宗即位后积极推行与民休息政策。他告谕户部说:“农者生民食衣之原,耕耘收获,不可失时。自今一切不急之役,有当用人力者,皆侯农隙,前代盖有不恤农事而以谣役妨耕作召乱亡者矣。不可不谨。”

2.兴修水利

明宣宗时期进行的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甚多,明宣宗曾言:“凡水利当兴者,有司即举行,毋缓视。……慢者治以罪。”其间,修复泾阳洪渠堰、都江堰,修建济南运河、眉州新津通济堰,并疏浚了太湖入海水道,解除了苏松地区的水患。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仁宣之治

文化

在思想上,明仁宗崇尚儒学,褒奖忠孝,他统治期间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明仁宗还在京城思善门外建弘文馆,常与儒臣终日谈论经史。明仁宗非常善于纳谏,曾经给杨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励他们进谏,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见,皇帝可以择善而行。明仁宗在后宫之中也不恋女色,除皇后张氏之外,仅谭妃一人。张皇后非常贤惠,与明仁宗相敬相爱;谭妃也是一位贤内助,在明仁宗死后自缢殉节,被谥为昭容恭禧顺妃。

明仁宗对科举制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时由于南方人聪明而且刻苦,进士之中多为南方人,但北方人天性纯朴,忠贞,也是皇家不可或缺的支柱,但北方人文采出众的较少,为了保证北方人可以考中进士,明仁宗规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仁宣之治

外交

明仁宗在位期间,他满足于让精干的军事将领守卫北方诸前哨以防东蒙古人的入侵,和继续保持与中亚和南洋各国的纳贡关系。但他主要关心的是安南,虽然安南已被合并了几年,但仍没有平定。他渴望和平,提出一有可能就承认黎利的政权;但因为这样做时机不成熟,他就继续执行其父朱棣诱降黎利的政策。他断定黄福为人过于谨慎,不能继续在安南任市政按察使,于是以荣昌伯陈智接替他。但是明军未得到加强,在洪熙末年,这种情况仍未改变。历史学家认为召回黄福是中国在安南失败的主要原因,并委过于皇帝,因为黄福对当地的行政有丰富的经验,并得到当地人的尊敬。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仁宣之治的历史意义

明朝经过朱元璋、朱棣半个多世纪的苦心经营,为“仁宣之治”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仁宣二帝能够在这一基础上励精图治、革除弊政、稳定局势,使“天下益归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太平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贤明君主。所以谷应泰在《明史记事本末》中评论说:“创业困难,守成匪易。仁宣之治,非高、成不开;而高、成之政,非仁、宣不粹也。”

明仁宗在公元1424年即位,他效法文景之治的做法,开始了他一系列的改革,废除了古代的宫刑,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采办珠宝;下令减免赋税,对灾区无偿给以赈济,开放一些山泽供农民渔猎,宽待流民。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也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明仁宗虽然在位时间仅10个月就去世了,但仍无愧于一代仁君的称号。

明宣宗即位后继续推行明仁宗的与民休养生息政策,任贤纳谏,君臣关系融洽,完善并确立了内阁制度和巡抚制度,改善并加强了明代的监察和司法制度,同时大力发展了明代的宫廷文化,经济也稳步发展,政治较为清明,出现了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明宣宗在位仅10年,染不明之疾而逝,但他可算是一位称职的皇帝,他对明王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被史学家称之为太平天子、守成之君,让明王朝的“仁宣盛世”达到了顶峰。

明宣宗和他的父亲明仁宗的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这十一年是明朝的黄金时代,对这段统治时期,史料中溢美之词不胜枚举。仁宣二帝不仅继承了朱元璋开创的事业,而且还革除了洪永时期遗留下来的弊政。在发展社会经济、轻刑罚、薄赋税、纳谏、用人方面都有建树,大明帝国空前繁荣强大,一切似乎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仁宣之治】相关文章:

2011高考历史学科答题方法总结

学习高中历史必须要知道的两点

2010年高考历史最后冲刺注意策略

近年高考历史7大解题技巧解析

高考历史考查知识的切入点注意事项

2012年高考历史备考建议:方法为主兴趣至上

端正会考复习态度 看透会考知识点

巧用数字记忆高中历史知识点

2010年高考学习历史的三大法则

高中历史知识的记数记忆法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