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6届高考历史古代史专题综合集训(含答案)

2016届高考历史古代史专题综合集训(含答案)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31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中国古代史始于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以下是古代史专题综合集训,请考生认真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5徐州检测)这是2015届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社会转型的概括解读,该时期最有可能是()

A.夏商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三国 D.两晋南北朝

2.(2015湖南五市十校联考)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被派到地方服务。在地方有了政绩,再经长官推举到中央,经过中央的考试,然后才正式入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材料体现的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B.材料体现的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

C.材料体现的是世卿世禄制

D.材料体现的是汉代的察举制

3.(2015日照统考)《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4.(2015东营联考)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朝设立行省制是为了()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5.(2015青浦质检)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6.(2015合肥二次检测)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7.(2014福州调研)古希腊诗人阿尔凯奥斯说: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或是坚固的城墙在这里伫立,不是运河或码头让城邦成为城邦,而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阿尔凯奥斯所言与城邦相关,据此可以说明城邦的一大特点是()

A.城邦林立 B.独立自治

C.民主政治 D.小国寡民

8.(2015滨州联考)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发展

9.(2015浙江五校联考)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论述道:人聚于乡而治,聚于城而乱。聚于乡则土地辟,田野治,欲民之无恒心不可得也。聚于城则徭役繁,诉讼多,欲民之有恒心不可得也。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是()

A.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市民阶层争取自身权利

D.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10.(2015洛阳二次联考)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出现该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

(时代) 弘治(1488~1505年) 嘉靖(1522~1566年) 万历(1573~1620年) 吴江县 3市4镇 7市4镇 10市7镇 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江南城市的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11.(2015烟台联考)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据宋史专家周宝珠研究,熙宁十年(1077年)县以下税收单位有1013个,元丰末(1085年)有正式市镇1 871个。这表明宋代()

A.城市化不断发展 B.行政区划不断调整

C.农村草市发展迅速 D.财政收入大量增加

12.(2015潍坊联考)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13.(2015浙江五校联考)明清时期,杭州东街(现建国北路)的丝行在每年正月十六日开张,四月的小满一过,近到笕桥、乔司(方言茧桥缫丝的谐音),远到南浔、湖州,投售土丝的蚕农摩肩接踵东街的土丝收购价一高,德清、海宁的蚕农摇船赶来了从中可以得出()

A.商品经济已影响农村

B.杭城丝织业十分繁荣

C.杭城经济文化生活丰富

D.资本主义萌芽始现

14.《儒林外史》记载:两个读书人在茶馆喝茶,看到一个商人,大概挺有钱,也儒冠儒服,一副知识分子的打扮,坐在那里喝茶,于是把那个商人一阵好打:你也敢来冒充儒生!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抑商政策大行其道 B.商人败坏社会风气

C.社会秩序需要维护 D.社会等级观念盛行

15.(2015临沂第一次联考)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A.孟浩然 B.杜甫

C.李白 D.王维

16.(2015信阳第一次联考)《中国社会史》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积极而又务实的思潮,这一思潮基本上紧扣帝国建立前两百年整个政治生活所关心的两大实际问题:一是富国(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二是强兵(以兵力确保君主广泛的霸权或主权)。掀起这一思潮的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17.(2015广东省十校第一次联考)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18.(2015天津联考)阅读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姓名 朝代 著作 贾思勰 北朝 《齐民要术》 郭守敬 元朝 《授时历》 李时珍 明朝 《本草纲目》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②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表中著作一脉相承 ④农耕经济是古代科技发展的保障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9.(2015枣庄检测)古罗马大将恺撒进军到埃及后,与埃及女王克丽奥佩特拉一见钟情,并有了一个私生子,取名托勒密恺撒。恺撒归国执政后,克丽奥佩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恺撒相会,并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按照罗马公民法,法官会判决()

A.克丽奥佩特拉享有罗马籍

B.克丽奥佩特拉和托勒密恺撒都享有罗马籍

C.托勒密恺撒享有罗马籍

D.克丽奥佩特拉和托勒密恺撒都不享有罗马籍

20.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曾说:我们所应当悲伤的不是房屋或土地的丧失,而是人民生命的损失。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使我们城邦光明灿烂的是这些人和类似他们的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他的这一思想()

A.否定了基督教神学世界观

B.使人们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

C.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本质

D.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观念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2分,第22题18分,第23题20分,共60分)

21.(2015昌乐期中)儒家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里,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皇权因与孔学结合而理论化。皇权虽不断更迭,而孔子的权威却日益稳固,从未动摇过。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孔学政治化和皇权理论化的具体表现。(4分)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二程集》

(2)据材料二,指出二程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儒学面临的危机。(4分)

材料三 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门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李贽《道古录》

(3)据材料三,李贽对人性有着怎样的认识?结合李贽所处时代,指出影响这些认识产生的因素。(4分)

材料四 清朝前期戴震等一些儒学思想家关于礼的设想,隐含了一些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4)戴震等人的思想继承发展了前人的理论成果。据材料四,说明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4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学思想发展的认识。(6分)

22.(2015咸阳模拟)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显露某些民主的、人文的近代社会的熹微晨光,其在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某些表现就是它的背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之中叶以后,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两大主流之一的是讲世情。讲世情小说的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间于人间的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最著名的是《金瓶梅》。清代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比较的多,我现在可以分成四派来说。人情派,即可以著名的《红楼梦》做代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

材料三 某校教师研习李贽思想的学习笔记

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李贽对正统的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他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也就是说,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他在批判理学家的天理道心的同时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他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他所宣扬的自私在当时的背景下,显然具有反对灭人欲的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价值。他是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他的观点具有浓厚的反正统意识,开启了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局面。

材料四 某校教师研习城市发展史的学习笔记

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推动了工商业城市的兴盛,都市中的一些富商往往衣服屋宇,穷极华靡,金钱珠宝,视为泥沙。伴随商业的发展,苏州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现象(《明神宗实录》卷361),这表明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至清朝苏州已经是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与之相随的是,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鲁迅讨论的明代中叶以后的小说流派是什么?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小说流派的基本特点。(4分)

(2)材料二是充满士大夫情调的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这类绘画的艺术形式被称为什么?其基本特点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李贽的思想观点具有的最大特征是什么?在他生活的时代,思想界的主流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什么?(4分)

(4)综合材料一、二、三,明代中叶以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倾向是什么?结合材料四,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

23.(2015曲阜一中期中)政治民主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的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材料三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表现形式和适用范围两个角度,概括古代罗马法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上述趋势出现的原因。(6分)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罗马帝国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这句话?(6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6分)

答案精析

1.B [由从世袭、财产共有、阶级制、封建制、宗庙议事到尚贤、财产私有、齐民化、郡县制、庙堂议事,反映此时出现私有制,打破了血缘世袭的局面。商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社会处于大动荡的时期,故选B。]

2.D [材料表明当时读书人进入仕途的途径是先在地方有了政绩,然后经过地方官员推举到中央,经中央考察合格后,才正式成为政府官员,这符合汉代的察举制,因此选择D项。]

3.B [从汉、唐到宋再到清,皇帝对《起居注》的控制力越来越强,以至于最后取消《起居注》的编纂,本质上反映了皇权的不断加强。]

4.B [材料反映了元朝设立行省制度的目的,众建其官旨在分割官员权力,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旨在牵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据一方,故B项符合题意。行省制并非是选官制度,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提高行政效率,也无法体现减少财政开支,可排除C、D两项。]

5.D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皇帝封拜官职,需先经中书省,再经门下省,最后由尚书省下的吏部去执行,可见三省体制对皇权的独断专行有一定的约束。故答案为D项。]

6.A [A:成立内阁其实质是加强皇权;B:不符合史实;C:说法错误;D:说法不全面。]

7.C [关键信息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结合时间、地点,可以判断出这里的人们的机会是民主政治给予的机会。其他的几项都与之不相符。]

8.D [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有创新农业生产工具、兴建水利工程、注重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故A、B、C三项都不全面。综合表格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可以判断其作用在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9.D [结合材料中明代的时间信息,A、C两项材料中未体现,B项开始说法有误。]

10.D [材料反映了吴江县市镇数量不断增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商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工商业市镇发展,尤以江南为盛。]

11.C [镇起初是作为军事据点兴建的,从北宋中期起,政府在多数情况下把设置镇的标准,从军事重要性转向商业上的考虑。镇就由原先的军事戍地,变成了农村集贸市场名称,一直延续至今。材料中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从北宋开始,政府在县以下重要的农村集贸市场设镇,同时设立监镇官,负责维持市镇的日常社会秩序并管理商业活动。]

12.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的地位一直受到限制,故排除A、B两项。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故政府对商业的政策有所变化,正如材料所言。农业税实际上一直是封建国家的主要税源。故应选D。]

13.A [据题干材料,可知每年正月开张,四月蚕农繁忙,反映了当时商品交换非常活跃,实质上说明了商品经济已影响农村,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题干材料未体现,排除。]

14.D [材料中描述了在明清之际,社会生活中经商意识较为深厚。但是从读书人对商人的态度可以看出,还是存在轻视商人群体的社会等级观念。]

15.C [盛唐痛快淋漓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

16.D [强化君主权威、谋求富国强兵的思潮,在春秋战国时期以法家思想最为典型,故答案选D。]

17.B [题干提供的信息是理学的创新,这里应该理解为南宋朱熹融合了儒家思想以外的思想;A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不是理学,故排除;C项理学的作用应该也是儒家思想的共同作用,故排除;D项并未说明理学的创新,故应排除。]

18.C [分析各小项,不符合本题,科技总结阶段是指明清时期;可排除,三本著作分别是农业、天文历法、医学著作,不具备一脉相承的特点。]

19.D [本题考查了罗马公民法和万民法的适用范围。从材料可知当时仍实行公民法,埃及等其他国家、民族的人们不适用于公民法。所以本题选D项。]

20.C [人文主义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材料的思想与其具有一致性。]

21.(1)孔学政治化: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皇权理论化: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

(2)核心思想:万物都有规则秩序;人应当遵守伦理规范。

危机: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

(3)认识:人都有自然本性;要顺应人性,使其自然发展。

因素:专制统治加强,社会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理学束缚人性。

(4)理解:在规范社会秩序的同时注重人性;反对思想专制。

(5)认识:儒学思想因时而变,不断传承发展;儒学思想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

解析 (1)结合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理论进行分析,可得出孔学政治化: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皇权理论化: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2)从材料一中概括出二程的核心思想,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提炼出万物都有规则秩序,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提炼出人应当遵守伦理规范;对于宋时儒学面临的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3)从材料三中提炼出李贽对人性有着认识,抓住几个千万人各不相同,因材而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即可解答;李贽的认识所产生的时代因素,从政治上专制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思想上理学僵化等几个方面解答即可。(4)从材料四作者认识中分析出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抓住关于礼的设想, 说明作者认识到戴震等人在坚持原有规范社会秩序的同时,提出新的规范社会秩序的内容,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 作者还认识到戴震等人注重人性;反对思想专制;(5)本问属于开放性设问,综合材料可得出答案,儒学思想发展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或紧跟时势的要求。

22.(1)人情派(世情小说)。描摹人生世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世态炎凉、人间的悲欢离合)。

(2)文人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或求抒情写意)。

(3)反正统意识。理学(或心学)。

(4)民主的、个性化的、世俗化的思想文化倾向(人文主义的、回归人性的思想文化倾向)。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讲世情人情派间于人间的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等来回答流派及其特点。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及绘画意境可知为文人画,特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他的观点具有浓厚的反正统意识可知其思想的最大特征,此时思想界的主流思想是理学(或心学)。第(4)问依据材料一、二、三总结归纳明中叶以后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倾向,其出现的原因依据材料四中手工业和商业繁盛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等关键信息回答即可。

23.(1)特点:直接民主。成因:小国寡民的城邦。

(2)趋势: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原因: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斗争,统治者的重视。趋势: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原因: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过渡(或统治地域广大的国家的需要)。

(3)由于罗马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曾两度掀起热潮;罗马法又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4)政治上,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经济上,颁布了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或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和措施,使礼仪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

解析 第(1)问,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关键信息: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第(2)问,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第一小问,考查对罗马法的分类与归纳,结合所学知识,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第二小问,从古罗马发展变化角度来分析。第(3)问,考查罗马法的作用。该问突出阐述法律是罗马帝国维系统治的有利工具,以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第(4)问,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从政治制度、经济、社会、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归纳。

古代史专题综合集训及答案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历史网预祝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6届高考历史古代史专题综合集训(含答案)】相关文章:

2009高考历史备考的五大记忆方法

高考历史分析“公式” 答题模式

2011高考历史学科答题方法总结

2010年高考历史最后冲刺注意策略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应试策略

2011年高考历史成功的8大秘诀

高中历史年代数字记忆法

高中历史主观题解答分类指导

中国古代的国家政体试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概念辨析汇编(三)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