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二历史上册第二章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知识点

高二历史上册第二章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知识点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8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其中从十世纪开始到十四世纪为止约四百年被看作是严格意义上的封建社会。以下是第二章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一、欧洲主要封建国家改革前的社会状况一目,是教材的重点。

1.欧洲主要国家中落后的封建势力和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实行改革以前,欧洲主要封建国家法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的社会状况有所不同:

17世纪以来,波旁王朝的第一代国王亨利四世加强了专制统治,但是当时法国的封建生产关系已经开始解体,金字塔式的封建土地分封制度事实上已不再存在,农奴制正在逐步消失。亨利四世被刺后,贵族的分裂活动重新兴起,宗教战争重新爆发,法国再次陷入内乱之中。封建大贵族和教会上层势力,多次发动贵族叛乱和宗教战争,使得中央集权大为削弱,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路易十四即位之初,地方封建大贵族的叛乱,使法国的专制制度一度陷入危险境地。1652年大贵族孔代的叛乱武装一度占领巴黎,路易十四也被逐出巴黎。同时期西班牙军队的入侵,更加重了法国的社会危机。因此,加强封建专制制度,具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抵御外敌入侵的双重作用。

17世纪在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下的俄国,农奴制得到进一步发展。统治阶级主要依靠剥削农奴为生,农奴劳动成为国家的经济基础。效率低下的农奴制度和统治阶级闭塞愚昧的思想观念,严重阻碍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俄国成为当时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俄国统治者为了满足贵族地主和商人对土地和国外市场的需要,力求建立强有力的专制统治,以强大的国家力量进行对外扩张。但是,落后的社会经济和军事状况,严重地影响了俄国实现其侵略计划。

经过大约二百年的不同方式的扩张,到1701年才建立王国的普鲁士,当时只是欧洲的二流国家。靠军国主义政策发展起来的容克阶级,不满足于欧洲二流国家的地位,希望通过加强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增强国力,进一步对外扩张,他们大力提倡所谓普鲁士精神。

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到18世纪才建立起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封建大帝国。虽然奥地利早在16世纪初已经成为欧洲最早实行君主专制的国家之一,但到18世纪时,它的每一领地始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只服从哈布斯堡君主个人的统治,而不承认与其他领地同属一个国家。各领地之间和各民族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矛盾,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交织在一起,使得奥地利尚未形成统一的帝国。具有自己的历史传统的波希米亚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对奥地利仍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公元1000年建国的匈牙利也保留着在帝国之外的独特地位。这些情况严重地阻碍了奥地利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也不满足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帝国内部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与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日趋紧张。

2.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虽有所发展,但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他们还无力改变现状,希望借助王权的庇护,获得自身的发展。各国的封建君主也想借助资产阶级的力量,进行改革,打击封建割据势力,加强自己的统治。

17世纪的法国是典型的农业国,但资本主义工商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工商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到18世纪,法国正处于从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演变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地方势力的盘剥与限制,但是它的力量还很弱小,于是,新兴资产阶级与王权建立了联盟。在动乱中度过童年的路易十四,深感独揽大权的重要性,他与新兴资产阶级结成联盟,这给予了新兴工商业者以发展的机会。

远远落后于西欧的俄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十分艰难。17世纪末全国只有30家手工工场,图拉是工场手工业最先发展的地区,但到了17世纪60年代,这里的7家铁工场中只有119个工人,其中一半还是外国人。在这样落后的经济条件下,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还无力改变现状,只希望依靠沙皇的专制权力和军事力量,为自己开拓通向欧洲的商道和市场;沙皇也需要在资产阶级的支持下改变落后面貌,增强国力和军事力量,以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从而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

具有极大的扩张野心的普鲁士容克地主阶级积极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以实现对外扩张的野心,正在形成中的普鲁士资产阶级也希望依靠强大的王权获得自己发展的机会。同样,奥地利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发展也需要相对统一的国内市场。

总之,在17、18世纪的欧洲主要封建国家,希望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封建君主与希望摆脱封建割据势力盘剥的新兴资产阶级建立了联盟。这就是17、18世纪的欧洲封建国家出现社会改革的特殊的历史背景。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加强,是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的时期、在新兴资产阶级支持下出现的现象。它与东方国家(如中国等)在封建社会后期加强封建专制制度不同。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改革必然带有其时代特点。这些改革,一方面符合封建统治者加强王权的需要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历史需要。因此,这些改革大都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二、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改革一目,教材写了欧洲主要封建国家改革中大致相同的主要措施,同时也指出在不同国家实施的具体措施中的不同点。

第一,欧洲主要封建国家改革中的相同点:

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前期的法国路易十四改革和俄国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中后期的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和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改革,其主要措施是一致的:

1.在政治上,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路易十四大肆宣扬朕即国家的绝对专制主义理论。他说:一切权力都是上帝的,国王充当上帝的臣子和他在世上的代理人。这就使得国王的权力神格化,并以此作为加强专制统治的依据。他一方面实行高压,取消巴黎高等法院对国王赦令的指摘权,拒绝召开三级会议,对反叛的外省贵族无情镇压;另一方面,营造金碧辉煌、庄严宏大的凡尔赛宫,以此显耀自己的权势,同时又对贵族实行怀柔政策。他还建立了监督官制度,把所有的权力牢牢地控制在国王一人手中。彼得一世实行行政改革,设置参政院,把全国重新划分为50个省,建立起完整的中央集权的行政体系。腓特烈二世改革行政,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特蕾西亚女皇取消地主担任国家税收人的权利,限制领主裁判权,加强中央的权力等。其中路易十四的措施,把法国的专制主义推上了顶峰。

2.在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教材把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两部分:第一,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金银被公认为国家财富的重要标志;第二,为了增加国内金银储量,要积极发展工商业,拓展对外贸易,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使金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内而尽量不流出。重商主义是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在经济上的反映,它的出现往往与专制主义的加强有密切联系。路易十四的财政总监柯尔伯实行了重商主义政策,他协助开办了45家手工工场,使大型集中的手工工场增加到113个。柯尔伯的重商主义政策,使得法国的国家预算达到了平衡,法国又恢复了经济繁荣的局面。俄国彼得一世采取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鼓励大量外国专家到俄国办厂,准许手工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作为劳动力等措施;普鲁士腓特烈二世采取了招徕外国移民、疏通道路、修筑桥梁等发展经济的措施;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保护关税,奖励工商业发展,成立国家工场等重商主义政策等,都起了增强国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历史作用。重商主义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良好的条件。在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阶段,重商主义是有利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但它也有严重的缺陷。因为各国相继实行这一政策,必然会引起严重的商品战争。另外,专制国家对商品规格的严格限制,也会阻碍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专制国家对某些部门实行的优惠政策也破坏了各经济部门通过市场调节的自然平衡。因此,到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以后,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经营和自由竞争的自由主义就代替了重商主义。

3.在军事上,大力整顿军备,扩充国家军事力量。路易十四亲政后,着力整顿军备,扩充兵源,陆军从他亲政初期的7 200人扩充到18世纪初的约四十万人;创建了强大的海军,各种舰船从30艘增加到近千艘。彼得一世执政末期,俄国陆军达到20万人,海军也拥有48艘战舰和一大批辅助舰。腓特烈二世统治时期,普鲁士军队由8万人增加到20万人,军费开支占国库开支的4/5。奥地利也仿效普鲁士实行募兵制,建立常备军,18世纪末它的兵力达到27万。整顿军备,使这些国家的军事力量大为增强,为巩固专制统治和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

4.在文化教育上,加强对文化思想的控制。思想控制也是专制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的改革中,既包括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包括加强对思想的控制。例如,路易十四要求全国臣民一律信奉天主教,对不信奉天主教的人进行宗教迫害,并对人民实行严格的思想禁锢;彼得一世十分重视贵族子弟的教育,还派遣大批留学生,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及工程技术,他还开办学校,组织翻译大量科技书籍,并简化了俄文内容等。

第二,在欧洲主要封建国家改革的具体内容上,也有各自的不同特点:

这些不同点具体表现在:法国在专制主义统治达到顶峰后,又重新迫害非天主教徒;彼得一世引进西欧文化和先进技术,并为了对外扩张的需要,力争取得出海口;腓特烈二世和特蕾西亚女皇以开明专制自诩,表面上采纳了当时比较时新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些主张;特蕾西亚女皇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加强专制统治,采取一些措施,限制地主剥削,减轻了农民负担,还宣布取消皇室领地上的农奴制度。

其中的腓特烈二世和特蕾西亚女皇虽然以开明专制自诩,但其本质上仍是为了强化封建专制统治。腓特烈二世一方面重视教育和科学技术,标榜科学和理性,另一方面使国家官僚机构成为自己的驯服工具,表明了他的改革在本质上是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特蕾西亚女皇取消贵族的一些特权,减轻农民的负担,是考虑到封建贡赋过重,农民无力负担国税,也无力按时应征入伍,这样会影响到专制统治。其目的主要是缓和阶级矛盾,加强专制封建统治。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强大社会影响力。

三、改革的影响一目,教材分析了改革的性质和进步性、改革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改革为封建统治者的军事扩张提供条件等四个方面。

17、18世纪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改革,是封建阶级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实行的一次社会改革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当时欧洲主要封建国家进行社会改革的社会背景,都是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发展,还需要依靠王权摆脱封建割据势力的盘剥,所以支持加强王权;各国的封建统治者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潮流面前,面对着日益激化的社会阶级矛盾,为维持和加强专制统治,也不得不与资产阶级结成暂时的联盟,由此出现了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这里必须看到,在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国家,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历史条件还不具备,专制制度在客观上还起着一定历史作用的情况。因而封建专制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改革使各国进一步加强了封建统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法国和奥地利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国力,原来相对落后的俄国和普鲁士则一跃成为欧洲的强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其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封建专制的统治。改革削弱了各国的封建割据势力,在客观上有利于相对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封建统治者采取的重商主义政策,一方面满足了他们增加财富的欲望,另一方面实际上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正说明这场改革运动的社会进步性。

改革也给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军事扩张的资本。各国的军备扩张,促使各国封建统治者不断进行对外战争。如法国路易十四为欧洲大陆霸权发动了多次战争,彼得一世为争夺出海口进行的战争,腓特烈二世进行的多次战争,等等。这又说明了这些改革不可能触动封建制度的基础。

第二章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历史网希望通过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上册第二章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学习三步曲和四个必须的习惯

新高一须知: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及建议

高中历史学习如何建立有效的知识点线索

高中历史学习记忆方法初探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历史问答题的审题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的增强记忆法

高中历史解题放松-基础知识加技巧

高二历史学习方法简单指导二

端正会考复习态度 看透会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