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历史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教案: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同案01)

九年级历史教案: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同案01)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7-05-15 发表 | 教学分类:历史知识点

学习园地

一、隋朝的统一隋朝的建立: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南北朝末年,中国经历了270年长期的南北分裂后,人民普遍渴望统一...... 隋朝(581年-618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周建隋,随后重新统一全国,并增强了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交

往...... 隋文帝杨坚:隋文帝 杨坚 (581-604)华阴人,隋朝的开国君主。初仕北周,封随公,静帝禅让为帝,国号隋...... 杨坚杨坚,弘农华阴(今陜西华阴)人。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封为隋国公...... 陈后主 天津地区的形成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宋金时称"直沽寨",元朝 改称"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 心。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城设卫称"天津卫"。

《陈后主亡国》陈武帝建立南陈王朝的时候,北方的东魏、西魏已经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 二、贯穿南北的动脉隋朝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公元604年,隋炀帝离开首都长安,到洛阳巡游。第二年,他下令着手两大工程:迁都洛阳和开凿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运河的自然风光和十里港湾的奇特景致熔为一体,形成了运河观光线,由此既能北上微山湖 观赏万顷荷花,又可南下苏杭领略江南秀色...... 隋朝大运河简介为了掌握江南的财富和加强对南方的控制,隋统治者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 本课有关

《陈叔宝》历史上有这样一种人物,属于他的那个年代已经逝去若干年,但他仍以不同的印象留在后人的记忆里,以不同的角色给人以启迪...... 论隋代大运河开凿的经济意义隋代大运河的开凿是中国水利史上的奇迹,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历来,很多人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导致隋朝政权倾覆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京杭大运河的污染日趋严重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大运河,它曾经清澈见底,与我国的万里长城齐名,发挥着航运、灌溉、养殖和饮用等多种功能...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思考与训练 

      【背景材料】

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发来贺电。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宣布工程正式开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发表讲话。

【简要说明】

南水北调是一个重要的时政热点,比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长江三峡这三大工程还要突出。对南水北调工程应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背景材料:1. 三条输水线路;2. 重要意义;3. 筹资方式;4. 在施工和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这四个方面在后面的题目中均有所涉及。在此基础上再注意运用有关政史地知识,认识和分析相关问题。

【典型题例】

1. 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以___________为主要指标。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____位,但人均水资源值仅占世界人均值的____,居世界第121位。人均水资源最多的大洲是______,最小的洲是______。

2.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何主要特点?

3. 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的_______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极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______湖、______湖和______湖。出______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最后到达______;另一路向东,经济南,最后到达______。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长江支流___中游的______水库引水,经河南、河北,最后到达北京、天津。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______、长江支流______和______上游筑坝建库,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从而解决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这项工程规模宏大,横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关系。

4. 实现对下列地区的调水分别依靠哪些线路?北京______;关中平原______;天津______。

A. 西线 东线 中线 B. 中线 西线 中线

C. 中线 西线 东线 D. 中线 西线 东线和中线

中国古代史上,统治者非常重视兴修水利。据此回答5~8题

5. 水利工程在地域上的分布从南到北的顺序是

①白渠 ②郑国渠 ③灵渠 ④都江堰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④①② D. ③④②①

6. 目前世界上仍发挥作用的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京杭大运河 D. 昆明池

7. 中国古代连接泾水渭水的水利工程是

A. 郑国渠 B. 白渠 C. 灵渠 D. 六辅渠

8. 为解决运输交通问题而开凿的人工河有

①灵渠 ②白渠 ③大运河 ④郑国渠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是利用京杭大运河向北输水。据此回答9~11题。

9. 隋朝大运河之所以以洛阳为中心,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洛阳是

①政治中心 ②经济中心 ③主要的粮食产区 ④与长安的交通便利

A. 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0. 公元617年,经水路从余杭到长安,依次通过的几段人工河应该是

①广通渠 ②永济渠 ③江南河 ④通济渠 ⑤黄河 ⑥邗沟

A. ②③⑤① B. ③④①② C. ⑥④①⑤ D. ③⑥④①

11. 元朝时为发展漕运,开凿了会通河,会通河主要是连接了隋运河中的

①永济渠 ②通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自从195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各有关部门、省市和规划设计单位的各方面专家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持续进行了50年的准备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在的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决定开工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据此回答12~14题。

12. 从政治常识角度上看,这段话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 ③党中央和国务院具有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国家职能 ④我国政府在招待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国家职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 南水北调方案中,首先实施东线方案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14. 试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原理。

15. 据报道,主体投资达1240亿元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和中线一期工程拟通过中央预算内拔款、南水北调基金和银行贷款三个渠道筹集。中央预算内拔款将安排248亿元,占主体工程总投资的20%。通过提高现行受水区域城市生活和工业水价,以水价附加的方式建立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资434亿元,占总投资的35%。利用银行贷款558亿元,占总投资的45%。

请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16. 试谈谈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意义

17. 提问一:为解决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问题,除实施南水北调以外,请想想还应采取哪些措施?请至少提出5条其他措施。

提问二:为了建设和管理好这一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参考答案:

1.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6 1/4 大洋洲 欧洲

2.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都不均匀,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也很大。

3. 扬州江都 洪泽 骆马 南四 东平 东平湖 天津 威海 汉江 丹江口 通天河 雅砻江 大渡河 长江 淮河 黄河 海河

4. D 5. C 6. A 7. B 8. D 9. C 10. D 11. A 12. C

13. ①东线方案沿京杭运河输送,可以利用京杭运河部分河道,工程量少,投资小。②从长江入海口附近(扬州)取水,水源充足。③沿线经过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工业城市集中的区域,可以尽快解决这些地区的缺水问题,输水的经济效益高。

14. ①各有关部门、省市和规划设计单位的各方面专家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持续进行了50年的准备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才形成了现在的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这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从“各方面专家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一语可以看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做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和测量”,这属于科学实验活动),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从两个“50”可以看出)。②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决定开工兴建南水北调工程,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15.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2)迷投融资方式中,中央预算内拨款属于行政手段的宏观调控措施;通过提高现行城市水价建立南水北调基金是自觉利用价值规律,引进市场机制的行为,属于经济手段的宏观调控措施;而利用银行贷款筹资则属于完全运用市场机制或者说市场调节的投融资方式。从各部分投融资所占的比例来看,采取市场调节的融资方式所占的比例最大,经济手段的投融资方式其次,而行政手段的融资方式所占的比例最少。可见,这种投融资方式是与我们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3)通过行政拨款和建立南水北调基金所筹的资金占了大部分,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16. 南水北调工程对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增强综合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7. 提问一: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回答时,要注意例举那些具有很大普遍性、较强的针对性,而且切实可行的措施。这里所列的要点仅供参考,也可以参考提问二答案中的有关内容。

①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广大国民的水资源的危机意识和环保意识。②以法律手段制止严重水污染,对违法排污造成对河流和地下水的严惩污染的工业企业必须依法给予严厉处罚。③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④千方百计节约居民生活用水,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凡能重复利用的生活用水尽量重复利用。⑤采用滴灌和喷灌等灌溉方式,节约农业用水。⑥适当减少水田播种面积,研制和推广耐旱农作物品种。⑦定额、定时用水。⑧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适当提高水价。⑨在缺水的农村地区支持和鼓励农民建造水窑。⑩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提问二:南水北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不仅要解决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还要实现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要统筹考虑调水地区和受水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一,要把节水放在首位。要在大力节水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需求状况和生态平衡,确定调水规模。

第二,要立足节水型经济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建立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北方缺水地区尤其要做好这一点。

第三,加大治理污染力度。南水北调能否成功,治理污染是关键。因此首先要保护好水源。

第四,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在水源区要采取措施保护好水质,防止调水对生态造成不良影响;受水地区要禁止超采地下水,以逐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第五,要建立良好的筹资、管理、运营机制,核心是要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调水工程建设和用水管理。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说明:此题答案的有关内容,特别是其第二和第五点所包含的信息应予以重视)

【九年级历史教案: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同案01)】相关文章:

历史教材上的“第一”与“最”

高中历史学习如何建立有效的知识点线索

党史上的巧合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历史问答题的审题方法

高中历史 谈高一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应试策略

备战高考历史:大题冲关之解题技巧

世界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高中历史简单易行的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换位思考法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