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历史知识点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基层民主选举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基层民主选举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7-07-21 发表 | 教学分类:历史知识点

学习园地

查字典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基层民主选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基层民主选举的地位

基层民主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基层民主选举的改变

①建国初,基层干部是由上级政府任命。②现阶段,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基层干部由直接选举产生。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基层民主选举的历史意义

①中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②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是中国政府为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保证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基层民主的不断扩大,将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给物质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可以肯定,随着基层民主的不断扩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的国家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基层民主选举的缺陷及改进

1、候选人的产生问题。从现行的情况看,人大代表中的领导干部(包括党政领导、企事业单位领导)所占比例过大,来自基层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或其他社会人士的比例较少,加之又人为地划分在换届选举时要求要有少数民族代表、妇女代表、知识分子代表、归侨代表、民营企业代表等各类代表的比例,把这种代表的身份与代表职能混为一谈,造成代表参政比例的失衡。

2、候选人的差额比例问题。有的确定的差额比例过小甚至没有差额。1979年以后,我国对选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对人大代表和政府副职实行差额选举,这种差额的比例人员配置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差额选举,常常中组织上安排一定数量的候选人去陪选。

3、选民在选举前不能与候选人见面。没有对话交流和沟通,候选人也不了解选民的意愿和要求,这种选民与代表脱节的现象,造成代表没有自己真正的选民,选民也找不到自己的“代表”,候选人不能向选民介绍自己的情况,而由选举委员会甚至其他组织机构介绍自己的情况,使选民对候选人了解甚少,更谈不上向候选人提出和反映自己的意见和要求,造成很多的人大代表在代表会上成了“哑巴”,这样的代表在投票表决时很难说会投上“庄严的一票”。

改进:

1.科学划分选区,确立直选的正当性:科学划分选区是落实选举的重要环节。选区的划分就应尽量避免行政化的倾向。应该照顾到选民工作所在地和居住地的关系,兼顾到社会流动人员和长期在外地的农民工等方面的选举权的落实问题。

2.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各级人大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但目前人大代表在权力机关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除了每年参加一次代表大会和地方组织的一、两次视察活动外,代表很少有机会参加活动,更难谈得上发挥参政和监督作用。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基层民主选举】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备考建议:方法为主兴趣至上

高考历史考查知识的切入点注意事项

2011年高考历史简答题解题技巧指导

高中历史知识的记数记忆法

2010年高考历史最后冲刺注意策略

2012年高考历史备考建议:方法为主兴趣至上

2009高考历史备考的五大记忆方法

如何深度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点?

学习高中历史必须要知道的两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的科学记忆法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