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人教版高一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重点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重点解析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9-09-17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高中学生仅仅有想学的念头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为大家准备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重点解析,国民革命,亦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重点】

一、背景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掠夺中国,军阀混战,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人民的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迫切要求。

3.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1)原因:冯玉祥具有朴素的爱国思想,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在革命形势和南方革命政府的影响下,倾向革命。

(2)过程: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冯玉祥从前线返回北京,囚禁总统曹锟,推翻了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政变后,把部队改名为中华民国国民军,还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不久,北京政权又落到段祺瑞手中。

(3)性质: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是北洋军阀内部走向分化的表现。

二、兴起

1.国民会议运动的开展

(1)为和平统一全国,1924年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要求“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和建设”。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支持孙中山的北上宣言。

(3)一个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2.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1)原因

①1925年,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日英帝国主义残酷镇压罢工工人。

②5月,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2)概况

①五卅惨案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成立了统一领导三罢斗争的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②帝国主义实行高压政策继续镇压罢工工人,上海总商会单独退出罢市;帝国主义以停止供电和贷款等手段,迫使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工人阶级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

③全国各地人民、海外侨胞和外国工人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省港大罢工,这是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

(3)意义: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背景:1925年,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准备进攻广州,推翻革命政府。

(2)概况

①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在省港工人和东江农民的支持下,进行两次东征,全歼陈炯明叛军。

②第一次东征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

③国民政府统一广东、广西。

(3)意义: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重点解析】

1.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在“五卅运动”中的表现及反映的实质性问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举行罢工,并同学生、商人成立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后期,工人阶级在困境中仍在孤军奋战,并取得了一些胜利成果。因此,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坚决彻底的革命性。

(2)民族资产阶级初期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后期民族资产阶级退出了统一战线。所以,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又有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妥协的一面。

(3)大资产阶级拒绝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和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他们与帝国主义利益一致,是反动的阶级。

2.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胜利的原因及东征的影响

原因:①国共合作是两次东征胜利的前提。②黄埔学生军的英勇善战和人民群众的同心协力,是两次东征胜利的保障。③两次东征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支持的反动军阀陈炯明,因此,战争的正义性是两次东征胜利的根源。④工人和农民的大力支持,是两次东征胜利的基础。

影响:①有利于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②消灭了广东的军阀陈炯明,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③锻炼了军队,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924年,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据此回答1~2题。

1.导致北京政变发生的主观原因是

A.南方革命形势的影响

B.冯玉祥具有朴素爱国主义思想

C.帝国主义的侵略

D.吴佩孚克扣其军饷

2.北京政变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扩大了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的影响

C.使奉系军阀势力延伸到关内

D.造成了南方革命根据地发展的有利时机

1925年,在中国掀起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五卅运动。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哪一项不是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的相似点

A.青年学生发挥先锋作用

B.发生了罢工、罢课、罢市三罢斗争

C.中共起了领导组织作用

D.工人阶级是运动的主力

4.五卅运动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实行高压政策

B.资产阶级退出斗争

C.工人阶级孤军作战,停止斗争

D.军阀与帝国主义联合镇压

5.孙中山晚年指出,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

A.外国势力的干涉

B.军阀混战

C.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D.不平等条约的存在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1926年,广州《商报》登载下列一篇文章:

“初出茅庐的黄埔学生军教导团,尤出类拔萃,每战必克,每攻必取。……奋不顾身,冲锋陷阵,视死如归。……而其纪律,亦有足令人起敬者。……军行所至,不扰民间一草一木,老妪妇孺,喜而挤观,鸡犬不惊,商民安绪。入夜无公家空房,则扎营露宿。东江人民父老,谓民国以来仅此次所见,乃是真正革命军,真正保国卫民的革命军。”

请回答:

(1)上文报道的是一件什么历史事件?当时革命的对象是谁?

(2)简述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

(3)这次战争的胜利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三、问答题

7.为什么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参考答案

一、1.解析:可用分析、排除法来解答。解题的关键是弄清“主观”的含义。A、C、D三项是冯玉祥发动政变的客观原因。

答案:B

2.解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革命运动兴起,促使军阀内部发生重大变化。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就是在这种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发展的影响下发生的。反过来,北京政变又扩大了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的影响。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3.解析:用比较分析法。此题是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及归纳、比较的能力。本题关键是对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的基本史实的准确识记。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正确答案。其次,若明确了本章的知识结构,历史发展线索,也应知道中共诞生于五四运动之后。

答案:C

4.解析:用排除法。一是五卅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应找内因,排除A、D两个选项。二是反帝统一战线发生分裂,民族资产阶级退出,工人阶级孤军作战,力量弱小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工人阶级虽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但没有立即停止斗争,在取得了一定成果后,为保存实力才停止了罢工。

答案:B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再认。同时,本题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与今天我们实现和平统一祖国大业有密切联系。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要结合教材内容,理解孙中山北上宣言的含义,再结合当时全国人民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愿望,就能选出正确选项。

答案:A

二、6.解析:此题难度不大,只要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难推断出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广东革命政府的东征”。理解了这一点,其余两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

(1)广东革命政府的东征。对象为军阀陈炯明。

(2)1925年,广东军阀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支持下,准备进攻广州,推翻革命政府。

(3)广东国民政府领导的东征取得胜利,使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这就为后来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三、7.解析:这一问题主要是锻炼、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我们就用“归纳法”加以解决。分析时,首先要把题意弄清,实际上,题目考查的是孙中山的思想转变。弄清这一点,再把孙中山一生的奋斗历程、重大决策等加以综合和归纳,不难得到我们想要的结论。

参考答案:

孙中山一生有两次重大的思想转变,第一次发生在1894年,孙中山由一个改良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革命者,组织兴中会、组织准备广州起义,迈出了武力推翻清朝统治的第一步,在这以后,他又于1905年组织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组织领导了一系列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1912年初,以他为首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在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孙中山为维护共和而不懈努力,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在接连失败的打击下,他并未气馁,屡败屡战,并在1921年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实现了他一生中第二次也是最伟大的一次转变,这充分表明孙中山确实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他胸怀宽广,不计名利,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人教版高一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重点解析】相关文章:

高一历史期末考辛亥革命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一历史下学年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高一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2016

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必修一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卷(附解析)

2014年高中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试卷答案解析

最新历史
热门历史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