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2016级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2016级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4-25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生产部门是

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工业

2.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

3.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其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4.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带有开放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外国商品

6.我国制瓷工艺首创创釉下彩绘和粉彩瓷器工艺是分别在

A.唐代、宋代 B.唐代、清代 C.宋代、明代 D.宋代、清代

7.中国获得丝国的美称,始于

A.商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8.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说明作者对农业与商业关系的认识是

A.农商皆本 B.农本商末 C.农末商本 D.农商皆末

9.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

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10.徽商、晋商等诸多商帮活跃于全国是在

A.明清时期 B.两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代时期

11.对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占统治地位 B.自然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封建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12.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1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于

A.19世纪70年代前后 B.甲午战争后 C.一战期间 D.一战后

14.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15.设想你是一位19世纪60年代投资企业家,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哪一领域

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军事工业

16.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近代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采用机器从事生产 D.由私人投资兴建

17.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18.1912至1914年,中华国货维持会举办的国货宣讲会达59次,第一次听者只有4人。以后听讲者大激增,数以千计。这种宣传

A.促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B.推动了实业救国运动的发展

C.说明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为反对二十一条掀起提倡国货运动

19.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过渡时期是指

A.从解放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

B.从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到新中国的成立

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20.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

A.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C.改变不合理的劳动产品分配制度 D.将单一所有制发展为多种所有制

21.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2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完成的标志是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3.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经济起步晚,基础薄弱

B.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C.中共缺少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D.指导思想犯了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左倾错误

24.下列图示中,最能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的一幅是

2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

26.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的一幅春联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 横批:已经过去。这幅对联说明了

A.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已成过去

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27.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乡居民都要凭票购买棉布(见右图)。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曾长期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上述政策的变化表明

①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②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9.导致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C.外来经济文化的影响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0.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

A.男子流行中山装,女子多穿旗袍 B.中西餐并行于世

C.男子普遍留长辫,女子大多缠足 D.出现了欧式住宅

31.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的是下列哪条铁路的建成

A.淞沪铁路B.京张铁路 C.唐胥铁路 D.京汉铁路

32.四合院一般是哪一地区的典型居民

A.上海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部地区 D.两广地区

33.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海事业 C.航空事业 D.电报电讯

34.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①旗袍 ②中山装 ③西装 ④里弄住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36.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了一切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C.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37.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了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38.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39.斯大林模式的典型特征是

A.高度集中B.个人专权C.个人崇拜D.行政干预

40.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一位院士痛切地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动荡

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3小题,46题14分,47题14分,48题12分)4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台湾高山族耕田图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明)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

材料四: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材料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曲线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分)

(2)据材料三,指出暑袜店主与制袜合郡男妇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 (2分)

(3)据材料四,概括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1分)与材料三相比,分析其特点。(2分)

(4)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民族工业诞生,1912年到1919年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出现春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4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材料二:全国私营企业发展情况(1992~1997)

年份户数人数注册资金

数量(户)增长(%)数量(万人)增长(%)数量(亿元)增长(%)

1992139633-232-221-

199323791970.3937360.78681208.14

199443224081.6864873.731448112.63

199565453151.4395647.53262281.08

199681925225.17117122.49375243.1

199796072617.27134915.2514036.99

材料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厦门建筑

厦门民居 厦门街景 厦大校舍

材料四:福建地形图(局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幅图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何重大变化?(2分)结合新中国的经济政策分析造成这些重大变化的原因?(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历史现象?(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厦门近代建筑的主要特点。(2分)

(4)数百年来,永定土楼持续修建而建筑样式基本不变,厦门的建筑却发生了较大变化。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2分)

48.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论。20世纪20年代末,斯大林和另一位苏联领导人布哈林进行了激烈的论争,下面是双方主要观点:

关于农业问题

布哈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需要改造个体农业,但必须在个体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只要国家政策得当,个体农业还有很大潜力。

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修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

关于工业化问题

布哈林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国民经济要平衡发展,否则也会出现经济危机。

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

布哈林认为,群众消费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斯大林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通过进行阶级斗争推动经济建设。

《历史》必修II(岳麓书社)

材料二:《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进入高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了初步的实践经验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基本思想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主要内容是:①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要防止片面发展重工业,应当用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尝试,其中许多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材料三:毛泽东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

请回答:

(1)概括提炼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观点。(3分)在斯大林思想的指导下,苏联形成了什么发展模式?(1分)

(2)与斯大林相比,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活动有何成功之处?(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工业化所采取的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2分)我们从中可吸取什么教训?(2分)

高一期中试卷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5 ACDBC 6-10 BCBBA 11-15 BDACB 16-20 CDBCA

21-25 ADDCB 26-30 BBCAC 31-35 CBDCB 36-40 CBCA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3小题,46题14分,47题14分,48题12分)

46.(14分)

(1)特点:铁犁牛耕为主的耕作方法;(2分)男耕女织(小农经济)为主的生产模式。(2分)

(2)关系:雇佣与被雇佣 (2分)

说明:江南的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分)

原因:重农抑商;海禁政策。(2分)

(3)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分)特点:用机器生产(或引进西方技术);效率高。(2分)

(4)出现春天的主要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任答2点即可,2分)。

47. (14分)

(1)重大变化:从1950年到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例逐渐上升,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并消失。(2分)

原因:国家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渐消失,国家资本主义得到发展。(2分)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实现,使社会主义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绝对优势。(2分)

(2)现象:反映了1992年以来我国私营企业发展迅速。(2分)

原因: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2分)

(3)特点:新旧并存,中西合璧。(2分)

(4)原因:土楼位于比较封闭的内陆山区,受外界影响较小;厦门位于沿海地区,近代最早对外开放,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 (2分)

48. (12分)

(1)消灭个体农业,实现农业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经济建设。(3分)发展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1分)

(2)认识到要正确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2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2分)

(3)造成了轻工业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货币不稳定,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农业生产被破坏并长期落后,总之,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分)

教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正确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必须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任意两点2分)

【2016级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解题方法谈

高中历史学习:人物评价三法

2016级高一历史期中试卷下载

高中历史时间的“四相”记忆法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探讨

2007年高考历史阅卷体会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历史分析方法及公式

2016级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带答案

高中历史学习的思维定势和误区

最新历史
热门历史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