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8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小编寄语: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希望对希望对老师教学有帮助。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 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右图是北京故宫内的一处建筑,对于该机构的设置,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政令统一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3.《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4.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5.观察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适当的是( )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和鲁伯禽各为一族,在宗法上毫无关系

7.下图形象的反映了西周时期两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②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③前者在政治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④前者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后者是属于上层建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9.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10.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1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

图一图二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

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12.2008年初,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大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关的是()

AB

CD

13.右图是秦朝政府的基本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的本质特征是(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皇权至高无上

C.全面推行郡县制

D.中央与地方相互分权

14.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15.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曾长期延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一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其中汉武帝和宋太祖的回答是( )

A.强干弱枝 B.内实京师,外销奸猾

C.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D.守内虚外

16.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右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

C .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17.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

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

18.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从中可以看出( )

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

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 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19.古人认为:天高不可及于泰山,祈愿天地交泰。于是历代帝王狂热追求泰山封禅大典。但是宋代以后,泰山神渐渐被碧霞元君所取代,封山告天成了祭神求福。这一变化说明( )

A.泰山神已不被帝王所重视 B.泰山封禅大典变成了封建迷信活动

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D.泰山成了五岳之首

20.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1题12分,22题13分,23题15分,24题10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必修1

材料三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四 图片反映的是指鹿为马的故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些制度?并指出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4分)

(2)材料三中的寡人是谁?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他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制定了怎样的律令?(4分)

(3)材料四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汉、唐、宋、明四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后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定,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以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唐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 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摘自《皇明大政记》

材料四 读《清军机处内景》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回答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设置有何不同看法?各自的理由是什么?(3分)

(2)你是否同意唐太宗和明太祖两人对丞相设置的看法?请说出自己的理由。(4分)

(3)据材料三,说明明朝内阁大臣的职权和地位。(2分)

(4)据材料四,回答该机构的设置使清朝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影响?(4分)

2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晋、冀、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有何作用?(6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中作者对此看法如何?(3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2分)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3分)

(5)上述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1分)

24.著名史学家钱穆曾说,我们中国人是政治的天才,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败。直到今天,我们得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请回答:

(1)请举一二例优良的政治制度,并说明它们是怎样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的?(6分)

(2)概要指出所举政治制度中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内容,并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B 2.D 3.A 4.C 5.C 6.C 7.A 8.C 9.A 10.C 11.B 12.B 13.B 14.A 15.A 16.B 17.C 18.D 19.C 20.A

21.(1)分封制、宗法制。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4分)

(2)秦始皇;依据:他自称皇帝;创建了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制定了秦律。(4分)

(3)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汉:汉武帝建立新的决策机构中朝,成为朝廷决策的重要机构。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4分)

22.(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君主失策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而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3分)(2)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辅佐作用;明太祖则把君权与相权对立看待,并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此保证皇帝的绝对权威。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六部是尚书省下设机构。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4分)(3)明朝中期内阁大臣协助皇帝草拟政令,表面上官位相当于宰相,实际上完全依照皇帝的旨意行事。(2分)(4)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形同虚设,内阁也名存实亡。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4分)

23、(1)朝代:秦朝、元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三省六部制使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使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这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6分)

(2)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3分)

(3)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2分)

(4)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作用是使皇权得到空前强化。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3分)

(5)君权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分)

24.(1)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等。以郡县制为例:它对我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起了重大的作用。郡是中央政府在地方的一级统治机构,郡下设县,县下设乡、里等基层组织。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概不世袭,从而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郡、县、乡、里,直接传达给百姓。郡县制下,官职有明确的分工,又彼此牵制,有效地维护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6分)(2)职责分明、权力制衡、相互制约的机制,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内容。因为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防止职务行使中的贪污腐败以及专制现象的发生。(4分)

更多文章进入:

查字典历史网

查字典历史网高一历史频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相关文章:

忽必烈──东方帝国的创立者

历次党代会与台湾问题

中国古代独创性发明──漆器

古代的人是怎样降暑的

中国古代培育葫芦的特殊技艺

古代的法制建设

汤因比与《历史研究》

高中历史学习: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学习指导

中国古代的军事

中国古代史分期和阶段特征

最新历史
热门历史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