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高一历史学习: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高一历史学习: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8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高中历史,查字典历史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一历史学习: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希望对大家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学习: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建国50年代)

1、建国初的环境

1)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A、有利形势:1) 资本主义阵营(削弱)2) 社会主义阵营(壮大)3)亚非拉大 批民族国家独立 4)新中国的成立

B、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

(建国后采取的外交政策必须巩固政权、保卫和平、卫主权、打破封锁)

2)国内形势:

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

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2、外交方针的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①另起炉照,这就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

②打扫屋子干净再请客,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③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建国初的外交建树

1)、建国后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建国一周年,中国已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另有英国、荷兰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

2)、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提出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原则

③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它是我国处理国家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成为世界上解决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 、日内瓦会议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问题)

1954年,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955年,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同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精心的整理,有关高一历史学习: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的内容已经呈现给大家,祝大家学习愉快!

【高一历史学习: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学习如何提高学习效率问题浅谈

高中历史学习:罗宾森的SQ3R记忆法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应该掌握历史概念的两方面

高中历史 谈高一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总结:小规律,大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人物评价三法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

高中历史学科学习方法 你值得拥有

高中历史学习如何建立有效的知识点线索

最新历史
热门历史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