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高一历史模拟试题练习

高一历史模拟试题练习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8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高一历史模拟试题练习

高一历史模拟试题第Ⅰ卷(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位于成都平原的一座2000多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井渠 C.都江堰 D.灵渠

2.下列图片所示古代中国灌溉工具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筒车 ②戽斗 ③翻车 ④高转筒车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③①④②

3.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不发达

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5.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

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之一

B.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C.元朝时期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6.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属于宋朝创新表现的是

①发明了灌钢法 ②打破了坊、市的界限

②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 ④制瓷技术大放光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扬州古老的东关街剪刀巷2~6号北端墙角嵌着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是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的有力见证。对此碑刻解读最有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

A.该会馆是山西、陕西盐商联络乡谊之情的场所

B.该会馆是山陕商帮维护同行和同乡利益的组织

C.该会馆证明扬州也是当时山陕商帮聚居地之一

D.该会馆最早应建造于商业较为繁荣的宋元时期

8.唐太宗贞观四年曾讲: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谷不登,恐由朕不躬亲所致也,故就别院种三数亩禾,时自锄其稊莠。 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中国古代统治者的重农思想 B.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问题

C.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民本思想 D.古代农业歉收是因为统治者不亲自耕作

9.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禁止中国人与外国人通商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主要根源

C.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殖民势力的入侵 D.是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

10.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之一

B.中国自身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主要原因

C.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表明中国被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D.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11.观察下列图表,1895-1913年我国出现这种经济状况的历史背景主要是

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放松

C.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空前提高 D.民众自发的抵制日货运动

12.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张 謇 荣宗敬 荣德生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②他们的企业以轻工业为主

③他们创办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3.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 出口数量大幅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中国政府的鼓励措施

14.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15.下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D.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6.右图是1955年的政治宣传画,图中听毛主席

的话,我自愿入社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17.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这则史料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C.手工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

18.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与这首民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十年文革

19.下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造成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的是

A.1952年土地改革 B.1954年农民入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

20.下表是1957~196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统计数字(单位:万吨),对此评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1957 19505 164.0 419.6 1189.3

1958 20000 196.0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A.1957年至1958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处于上升趋势

B.1958年至1961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处于较快下降趋势

C.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是产量上升的原因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产量下降的原因

21.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这次会议是中共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四届三中全会 D.十五大

22.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秘密签订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的背景是

A.我国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根本变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已经普遍推行

C.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农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向小康迈进

23.下列各项关于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实现了土地所有制根本性变革的是

①1952年土地改革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④

24.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在当时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扩大公有制企业经营自主权

C.允许建立非公有制企业 D.将公有制企业改为私营企业

25.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从左图票证的取消到右图票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

26.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27.美国《时代周刊》每年都会将它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放在它的

封面上,右图是1985年的封面人物,英文标题为远离马克思,

该杂志以此为题可能主要是关注中国的

A.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政治体制改革 D.一国两制构想

28.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

29.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②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谈话

③《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0.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于1912年1月2日发布改历改元通电,宣布: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注:即清宣统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而民间还继续沿用着农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用国号纪年取代帝王年号纪年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

B.沿用旧历有利于安排农事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C.上述材料体现了当时社会生活新旧并存、中西共融的特点

D.上述材料的这种作法没有受到西俗东渐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二、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10分。正确与错误分别用A和B表示)

31.井田制和均田制都是古代地主土地私有制的主要表现形式。

3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

33.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34.1992年的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勾画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35.中山装是在吸收中外服饰特点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受到国人的喜爱。

第Ⅱ卷(共3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雍正)实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4分)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4分)

(3)清政府何时改变了这一经济政策?对我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2分)

37.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c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 展的什么运动有关?(2分)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 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4分)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 要的?(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1分)

四、问答题(本题10分。要求:阅读导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8. 2010年是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的举办之年,也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上海成为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请回答:

(1)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分)

(2)上海市鸦片战争后最早被迫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见证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请写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举出当时上海的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分)

(3)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了一次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促成此次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分)

(4)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前十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状况。(2分)

(5)20世纪90年代,上海迎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你认为会对江苏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2分)

【高一历史模拟试题练习】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填补型材料选择题解答方法

高一历史下册期末模拟备考真题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历史歌诀记忆法

如何提高解答历史选择题的准确性

高中历史选择题排除法的有效运用

高中历史五种记忆方法 克服易忘问题

怎样学好高中历史

备战高考:必读高中历史解题攻略

高中历史简单易行的学习方法

最新历史
热门历史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