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2016年高一历史第七单元综合检测试题

2016年高一历史第七单元综合检测试题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8-19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不断努力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下文是查字典历史网为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第七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哦。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而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不得不在经济领域内采取一些措施。据此回答1~5题。

1.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答案】 B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 A.摆脱帝国主义战争 B.向社会主义过渡 C.确立无产阶级统治地位 D.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答案】 D

3.列宁说:“农民曾经不得不去挽救国家,无报酬地缴纳余粮,但是他现在已经受不住这样的负担。”上述材料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再适合苏俄的国情 B.苏联已经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C.列宁认为俄国农民觉悟不高 D.列宁认为余粮收集制是错误的 【答案】 A

4.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有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C.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D.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答案】 D

5.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纳税后农产品由农民自己支配 B.允许外国资本进入本国市场 C.利用商品、市场发展生产 D.实行余粮收集制 【答案】 D 1917年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开始了探索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据此回答6~11题。

6.1921年苏俄暴动者提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望的原因是 A.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不满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C.新经济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解析】 结合材料的时间“1921年”和口号的内容得出答案为B。 【答案】 B

7.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解析】 1920年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2年已经实施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原来的余粮收集制,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答案】 B

8.在苏俄(苏联)实施的农业政策或措施中,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最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的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答案】 B

9.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 C.都曾经产生了积极作用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答案】 C

10.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告诉我们 ①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③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④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11.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人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探索。这两次探索活动的共同之处有 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经验 ②注重发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 ③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④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苏联在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渐形成了斯大林体制。据此回答12~20题。

12.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联共(布)“十五大”提出总方针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与农业集体化同时展开 D.到1937年基本实现 【解析】 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A、B两项表述错误。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C项表述错误。 【答案】 D

13.(2010•江苏宿迁模拟)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粮食收不上来是富农反抗造成的。于是,斯大林采取强制措施,强迫富裕农民把多余粮食按固定价格卖给国家。苏联采取这种粮食政策的影响不包括 A.为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条件 B.使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D.导致农民的积极性受挫 【解析】 违背群众意愿的做法肯定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挫,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答案】 C

14.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是在 A.1929年 B.1930年 C.1932年 D.1937年 【解析】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从1929年开始,到1937年底,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超过90%,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播种面积几乎占到全国播种面积的100%,由此可看出在1937年,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 【答案】 D

15.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体经济 B.人民公社 C.集体农庄 D.私营农场 【解析】 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农业实行了集体化运动,建立了大量的集体农庄,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

16.农业集体化后,苏联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方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斯大林称之为这是农民为工业化额外交纳的“贡税”。其严重后果是 A.苏联工业化成就显著 B.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 C.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D.“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形成 【答案】 C

17.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A.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D.轻工业品种单调和布局不合理 【答案】 B

18.以下关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的评价,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的残余阻碍了农业发展 B.工业化使农业迅速摆脱了落后局面 C.大规模集体经济是农业发展的唯一道路 D.农业集体化为苏联工业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答案】 B

希望上文提供的高一历史第七单元综合检测试题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请及时关注查字典历史网。

【2016年高一历史第七单元综合检测试题】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方略

高中生应怎样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

由2010年高考题 寻找高中历史选择题新解法

高中历史会考方法浅谈

高中历史三大考试题型解题技巧

方法指导:高中历史考前应试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填补型材料选择题解答方法

2011年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指南

2012年高考历史备考建议:方法为主兴趣至上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最新历史
热门历史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