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二历史期末知识点讲解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二历史期末知识点讲解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1-18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中国古代是一个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时期,以下是查字典历史网整理的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请同学们掌握。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高二历史期末知识点讲解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知识点的科学记忆法

如何深度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点?

高中历史学习总结:小规律,大方法

高中历史知识的记数记忆法

高中历史快速记忆八法

谈谈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原理解释

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答题必备技巧

高一历史期末有效复习方法的研究

高中历史年代记忆法十大方法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