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考历史中国现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中国现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含答案)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5-13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以下是查字典历史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中国现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历史网一直陪伴您。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4•南昌模拟)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左”倾错误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B.“八字方针”的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1958年工农业开始比例失调主要是由“大跃进”运动造成

解析 依据题干所给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判断。从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推动了农业产值的增加,故C项错误,但符合题意。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故A项正确。1960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得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故B项正确。1958年,在工业上推行“大跃进”运动,使工农业比例失调,故D项正确。

答案 C

2.(2014•成都检测)下图中的叙述是中共在某次会议前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宝贵探索,它有利于()

◆初步提出区别于苏联的经济思想,如发展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等

◆提出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制定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双百”方针

A.“三大改造”的启动

B.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序展开

C.“八字方针”的实施

D.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

解析 由“初步提出区别于苏联的经济思想”“健全国家法制”“提出‘双百’方针”等信息可知,这次会议为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9月,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得以确立,社会主义建设正有序展开,故B项正确。A项出现于1953年,可排除;C项出现于1960年,可排除;D项出现于1992年,可排除。

答案 B

3.(2014•广东十二校联考)1979年,深圳的谬真一家5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腐票买0.64元的豆腐,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凭海味票买0.70元的海鲜。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当时()

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B.我国已完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C.政府给予深圳特区特殊的经济政策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解析 本题考查计划经济体制。据凭票购买肉、豆腐和鱼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仍为计划经济体制,B项错误。1980年,深圳开始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C项错误。谬真一家5口每月只能购买少许肉、豆腐和鱼等显示当时物质条件落后,急需进行经济体制改革,A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4.(2014•太原模拟)阅读下图,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年份出现的原因是()

A.改革开放刚刚起步  B.城乡改革进度不同

C.开放格局尚未形成  D.市场经济尚未实行

解析 由图表信息可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年份,是在1985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已在农村全面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不久,这种不同的改革进程,造成了城乡收入的差距缩小,B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城乡收入差距小的真正原因,不正确。C项中的“开放”已经开始,但不能说明城乡收入的问题,不正确。D项说法本身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5.(2014•福州质检)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试点家庭联产承包

C.实行市场经济  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

解析 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1978年的广东省“偷渡外逃”现象比较严重,解决的方式是允许人们相对自由地出入,得到了中央的同意,因而后来设立了经济特区,所以选择A项。家庭联产承包是在安徽、四川进行的试点;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以后;扩大企业经营权限是1984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B、C、D三项。

答案 A

6.(2014•广州测试)“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这一变化缘于()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D.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是中国融入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依据材料“中国已不再是……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可以判断正确答案是C项。两极格局强调的是美苏两极的对峙,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均与材料无关,故A、B项不正确。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强调的是中国的政治影响力,与材料信息主题无关,故D项不正确。

答案 C

7.(2014•黑龙江模拟)《南行纪——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全记录》一书通过亲历者的叙述还原当时南行的细节,在平实的记录和表述中渗透了他们对南方谈话的感想和思考。他们“感想和思考”后可能得出的结论之一是()

A.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南方谈话的核心

B.南方谈话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真正起点

C.规划20世纪中国前进航程是南方谈话的目标

D.南方谈话加快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解析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并规划了20世纪中国前进的航程;中国改革开放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A、B、C项。

答案 D

8.(2014•北京西城区模拟)英国《金融时报》称: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命运,正在慢慢脱胎换骨,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共同语言日益投机,渐而接轨上路。促使该时期中国同国际“接轨”的事件是()

A.在海南岛设立经济特区

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时期”是指20世纪90年代。在海南岛设立经济特区是1988年,A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项符合题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与材料时间“20世纪90年代”不符,C项错误。D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在20世纪90年代,但与“中国经济的命运,正在慢慢脱胎换骨,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共同语言日益投机,渐而接轨上路”无关,可以排除。

答案 B

9.(2014•武汉调研)1984年,邓小平对《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出了高度评价:“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异端’。”这反映了当时()

A.党的工作重心实现了重大转移

B.改革的方向已渐趋明朗

C.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D.传统观念开始被撼动

解析 由“邓小平……高度评价”可知,当时已经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

答案 B

10.(2014•保定调研)深圳市于1987年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件》,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合法的土地市场,率先试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综合改革。该改革()

A.改变了我国经济的所有制形式

B.说明计划经济体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C.证明市场经济体制在当地已确立

D.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 深圳属于城市,其改革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全国第一个合法的土地市场,率先试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综合改革”可知,其改革具有探索性,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与“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综合改革”相矛盾,可以排除;计划经济体制退出历史舞台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B项错误;“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合法的土地市场”不能说明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C项错误。

答案 D

11.(2014•广州测试)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十六大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解析 通过综合分析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1957年为“赶英超美”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党的十六大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八大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说明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故选B项。两极格局的瓦解在20世纪90年代初,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题意信息无关。

答案 B

12.(2014•唐山模拟)“屌丝、逆袭、秒杀、吐槽、卖萌……”这些名词的出现,说明了()

A.信息时代言论自由  B.民主思想迅速扩展

C.汉语词汇亟待规范  D.网络影响社会生活

解析 材料中提到的是一些网络词汇,而且都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说明网络对人们的社会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故选D。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4•佛山模拟)工商业的发展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夫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优倡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几乎救弊之一端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 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则以专制之政毒未除,阻碍我工业发展为绝对的关系,明知者当自为之。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

——《工业建设会发起趣旨》《南京临时政府公报》

第12号,1912年2月10日

材料三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1)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3)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的背景。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除材料所述的因素外,民国初期(1912—1919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还有哪些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一五”计划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答案 (1)背景: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冲击传统的经济形态(或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当时城市中存在着大量“不切于民用”的工商业现象,“世儒”因此主张对工商业一概抑制。

(2)观点:共和政府成立,产业革命正逢其时。

原因: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特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展工业建设;政府领导经济工业建设;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评价: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由于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等缺点,也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了许多问题。

14.(2014•广东汕头高三期末)工资变化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发展的重要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0年代“工资条”是用手写的,工资条上只有工资总额一项。……到了上世纪90年代,工资条上有了“绩效工资”、“菜篮子”、高原补贴、艰苦补贴、高温补贴、取暖补贴等项目。以前发工资最大面值是十元,1987年开始有了50元和100元。

材料二 西北油漆厂工人强玲工资表(月工资,单位:元)

1974 1977 1979 1980 1981 1984 1985

29.5 46 61 66 68 72 247

——材料一、二均出自新华网北京

2009年9月8日《工资条里的新中国六十年》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改革开放前我国职工工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改革开放后职工工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 (1)特点:①工资项目单一。②工资低。③涨幅小。④工资面值小。

原因:①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资匮乏。②实行计划经济体制。③实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

(2)变化:①1985年后工资总额剧增。②工资项目种类多(工资项目多样化)。③社会保障不断健全。④出现了绩效工资。⑤工资面值大。⑥改革开放初期工资变化不大。

原因:①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稳步发展。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③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④平均分配方式打破(企业自负盈亏,职工按劳分配)。⑤市场经济发展,货币贬值加速。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考历史中国现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考历史中国现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含答案)】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三大考试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组合式选择题解题方法

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题方法指导

高中历史考试经

高中历史问答题审题答题训练

中国古代独创性发明──漆器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浅谈

中国古代的国家政体试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方略

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考试作答技巧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