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考历史考点练习题精编

高考历史考点练习题精编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5-31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历史学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小编准备了高考历史考点练习题,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8个小题)

1.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2.《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    )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3.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4.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    )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5.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6.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    )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都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扩张到全球范围内

8.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    )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二、非选择题(3个小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材料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人增长到1891年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二等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城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二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12分)

(3)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发展的差异很大,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10.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有效的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

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4分)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议会制定法律,规定工厂一切机器必须安装防护措施,确立卫生检查制度,对劳动条件定期进行检查。(据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等)

(2)材料二中图13,14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3分)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英国有识之士对上述问题的认识,(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主要原因。(8分)

材料四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四,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3分)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4分)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3分)

(4)温家宝总理说,政府应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你对此有何看法,并用史实加以论证。(3分)

11.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农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市镇的地位打字在农村与府城之间。苏州府城位于江南水网的中心地带,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据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等)

材料五

(1)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3分)分析其积极意义。(4分)

(2)图17反映了1846-1900年上海城区构成的演变过程。以图中的年份为序,描述这一过程,(3分)概括上海城区变化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示变化对当地经济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题干中的引文有两层意思,以|“当然”为分界。前一段说的意思是市场调节发挥了巨大、有效作用,后一段强调仍然要坚持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不变。言下之意就是,大方向、大主导的国家计划不能改变,只是要稍微放手日益作用显著的市场调节,即“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2.C  此题是情景再现题,干扰项主要在于D,根据评论可知该时期苏联与西方关系改善,思想活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和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影响。根据使苏联实行改造和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等信息说明是发生在巨变前。

3.B 从材料中“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可断定指的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反映了苏维埃政权面临的粮食危机(而采取的“余粮收集制”经济政策),故正确的答案应为B。

4.A  本题考查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理解运用。“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是解题关键,B、C、D都是局限于“国内”的调整政策。整顿财政金融主要是通过整顿银行等措施,恢复银行的信用,它会直接产生题干中的作用。

5.A  本题主要考查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强调与欧盟的区别,上合组织没有强调安全共同体的构建,排除B,经济合作不是上合组织的最主要任务,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无法体现与欧盟的区别。

6.C  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③明显错误。两大组织的建立是由于欧共体(欧盟)的日益强大,给其他地区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提供了经验,同时两大组织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美国都加入了这两大经济组织,所以①、②、④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

7.B “民族企业”难以生存,说明这些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走出国门,建立跨国公司,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这说明了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8.D  据教材知识可知,欧洲煤钢联营是区域经济组织,而从材料中“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可知,该组织是独立于政府的。

二、非选择题

9.【答案】

(1)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6分)

背景: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6分)

(2)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6分)

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强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6分)

(1)中国:列强经济侵略,近代工业发展缓慢,破产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4分)

英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社会经济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4分)

【解析】回答第(1)题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可根据材料直接进行概括,兴起的背景可联系教材相关知识,从农业手工业发展、区域性特征增强及商业进步等方面回答。第(2)题中的特点可联系材料及中国近代社会状况概括出来,影响可以结合材料和教材,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整理答案。第(3)题可以从社会环境、经济等方面做答。

10.【答案】(1)反对用俑陪葬,因为俑与人相像;(2分)仁者爱人。(2分)

(2)生活状况:实际工资收入下降,工作生活条件差。(2分)

社会问题:贫富分化严重。(1分)认识:他们认为贫富分化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应该纠正这种状况。(4分)原因:有识之士的推动;工人自身的斗争;自由平等观念的影响;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8分)

(3)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有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有偏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3分)

作用:更有助于体现人民意愿;有助于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4分)

轨迹:民主进程一度被打断,但整体上仍在向前推进。(3分)

(4)看法:(1分)

史实论证:(2分)。

【解析】本题从人的尊严入手考查人权的演变和保障问题。第(1)问从材料中不难归结态度和原因:反对、因无后代而作俑。反映的思想应从人本思想角度分析。第(2)问状况从图表中不难看出:处境恶劣,生活贫困。揭示的问题:社会贫富不均,矛盾激化等。人是从材料中较易归结:认识到社会不均的危害,主张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等。原因主要从三四十年代工人阶级的斗争、思想观念的变化、统治者的需求等角度分析。第(3)问考查建国后我国民主发展的历程,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较易回答。第(4)问史实论证主要从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回答。

11.【答案】(1)特点:大多位于交通便利之地;数量众多,分布密集;地位处在乡村和城市之间。(3分)

意义:加强城市与乡村的联系;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2)过程:1846年,上海包括旧城区和英租界;1846—1861年,增加了美法租界;1861—1900年,在旧城区和法租界之外,美英租界进一步扩大为公共租界。(3分)

特点:城区规模不断扩大;老城区规模长期不变,城区沿苏州河、黄浦江发展;租界扩张是造成城区扩大的主要原因。(4分)

影响:经济主权受到损害;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新的生产方式出现;近代城市开始兴起。(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的发展问题。第(1)问特点可从交通状况、地域范围、经济状况等方面归结,影响主要从促进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第(2)问过程与特点从图片中较易归结。特点主要从规模、发展方向、变化原因等方面归结。影响主要从对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和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上分析。

高考历史考点练习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考点练习题精编】相关文章:

谈高考历史应试技巧

高考历史分析“公式” 答题模式

高中历史简单易行的学习方法

高考状元谈自己高考的几点体会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五步走

高中历史学习记忆方法

备战高考:必读高中历史解题攻略

高中历史事件评价题的解题方法

高考历史复习建议:重精略多做题应反思总结

新课程高考历史单选题应试策略和技巧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