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试题是试卷文综试题中的历史部分,希望通过高考历史模拟测试考试题帮助考生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
24.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第一帝国(秦汉)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第二帝国(隋唐宋)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墩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相比主要的区别是( )
A.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否 B.选官制度的形成与否
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否 D.政治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25.《东京梦华录》卷四鱼行条记载:每日清晨,(汴京)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有生鱼数千担人城。由此,买卖纠纷和生活纠纷不断,开封府特地在门外设尉专门处理斗竞(纠纷)事,每逢清明等节日,人流量增加,斗竞日数百件,以至负责官吏都无法休假。从本质上看,这一现象是北宋 ( )
A.对城市强化管理的表现 B.社会矛盾尖锐的反映
C.商业贸易活动活跃的结果 D.对地方加强控制的体现
26.近代有学者说,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A.西方画作都以形似为重 B.文人画与立体派都重精神表达
C.文人画有形似的不足 D.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27. 《笑林广记》记载古代一则笑话:有个官员到乡下去,问一个老农说:近年来黎庶如何? 老农答道: 今年梨树挺好,只是虫吃了些。,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是()
A.康有为的政治改良 B.孙中山的社会革命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 D.毛泽东的土地革命
28.据19281933年的统计,中国城市的离婚案件日益增多, 《离婚法论》、《中华民国民法第四编亲属》等法律书籍销量增长。不少主动提出离婚的女性,都聘请律师,通过诉讼请求增加赡养费。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城乡各地离婚较为普遍 D.西方法律开始传人中国
29.王石的万科公司、柳传志的联想公司、张瑞敏的海尔公司,它们都诞生在1984年前后。这一年想在制造业和科技界有所作为的人还有大学刚毕业的李东生、段永平、史玉柱等一干人。这种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邓小平南巡讲话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公平竞争
C.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公众的创新精神 D.国家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进度的加快
30.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
A.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B.基督教影响了罗马法的发展
C.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 D.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31.下图为某学者所描绘的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其中与西欧相符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2.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结论()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867年 第二次议会改革
1884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
A.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 B.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灵活性
C.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D.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
33. 在历史探究课上,同学们对美洲贵金属的大量流入是否是西欧价格革命的主要原因产生了争论。你认为结论和依据最匹配的是( )
结论依据
A是经历当时价格革命的西班牙萨拉曼卡学派持这种解释
B是16世纪开始对美洲的开发使西班牙得到大量贵金属,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评价上涨了四倍多,谷价则上涨了五倍
C否15世纪中期起,欧洲中部白银矿大量开采,在1526-1535年每年生产近300万盎司,这个数字在19世纪都未曾达到。葡萄牙人从非洲西部进口的贵金属也大量流入欧洲
D待考证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除了货币外,还应考虑人口、市场、商业等因素的影响
34.某位西方科学家的网上纪念馆,介绍了他的著作和论文,其中有《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论正常光谱中的能量分布》、《热辐射讲义》等。以下科技成就与这位科学家的科学理论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半导体和激光器 B.原子弹和氢弹 C.蒸汽机和火车机车 D.克隆和转基因技术
35.下图是一则招标公告,据所学知识判断 处应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世界银行
40.(25分)大国关系是世界经济、政治演变的反映,又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501663年,英国接连颁发了几个航海条例,以打击荷兰对海上运输和殖民地市场的独占。1651年英国发布第一个航海法令,规定欧洲货物只能用英国船只运往英国领土,在非洲、亚洲、美洲出产的货物只能由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船只运达。1660年又颁布第二个航海法令,特别规定船长和至少四分之三的船员必须是英国人。代表重商主义的《航海法令》1849年受到限制,只适用于联合王国的沿海贸易,到1851年,该法被彻底废止。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政府为美国船只提出传统的中立权原则,因为他们希望继续与交战国,尤其是英国和法国进行贸易。由于德国的水面舰只被围困在波罗的海,德国战时领导者不异铤而走险,1915年5月7日,一艘德国潜水艇在爱尔兰海域附近击沉了一艘客船路西塔尼亚号,造成1198人死亡,其中包括128位美国人。美国公众感到非常愤怒,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美国人的情绪日益转向反对德国。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时 间事 件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法国加入联合国军。
1954年中国、法国等国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决心不再扮演美国仆从的角色。
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兰西共和国发表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法国是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航海条例》实行的两百年中英荷两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并指出《航海条例》废止所反映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德政策变化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国对新中国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变化的影响。(8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学者福泽渝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结合欧洲和中国近代化的史实评述材料中的观点。(12分。提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汉族及其他民族不堪其苦。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采。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材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为改变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制度,凯末尔采取了三项带有决定性的政治措施:消灭苏丹制、宣布共和国、废除哈里发制。土耳其政府撤销了宗教基金事务部,废除了宗教法和宗教法院,确定了国民议会的立法权;规定学习必须提供非宗教的现代化教育,加强土耳其民族意识的教育;废除伊斯兰旧历,正式采用世界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元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虽然土耳其在他(凯末尔)死后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但这个国家所遵循的原则基本上还是他生前制定的指导方针:建立及捍卫疆域有限的土耳其民族国家;启迪土耳其人民的民族意识;摆脱伊斯兰教对国家法律和教育的控制;不但要物质生活西化,人们的思想和风俗习惯也要西化。
戴维森《从瓦解到新生土耳其的现代化历程》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凯末尔革命和改革的主要原则。(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凯末尔革命和改革在土耳其近代民主化进程中的意义。(10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世纪末,犹太人兴起犹太复国运动,要在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家,得到英美大力支持。英国对该地区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一方面允许阿拉伯人单独建国,另一方面又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1917年11月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出贝尔福宣言,声称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为达到目的而尽最大的努力。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和犹太国家。1948年5月,以色列国成立。
材料二 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尼罗河畔休息时,一直冥思苦想,考虑如何尽早收复西奈半岛的广阔国土。在反思了中东战争后,他突然意识到问题的结症也许就在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起起码的信任整整两代人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把对方看作不共戴天的敌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东地区矛盾冲突激烈的原因。(8分)
(2)材料二中萨达特的思考有何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7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民法典》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这就是为什么这部法典在欧洲成为法国革命的象征,不论传入什么地方,它都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法则。
(法)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材料二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对拿破仑来说,最致命的是他于1812年侵入俄国时所遇到的俄国各阶层人士的激烈抵抗。这种抵抗正像冰天雪地一样,造成拿破仑大军的灾难性的毁灭。从俄国冰冻的平原上开始,拿破仑的事业便一落千丈,并不可避免地在厄尔巴岛上结束了。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制定《民法典》所起的作用。(6分)
(2)材料二中对拿破仑《民法典》的评价是否与材料一相矛盾?为什么?(9分)
历史答案:
242526272829303132333435
DCBCACBABDAD
40(25分)(1)变化:英荷之间的矛盾激化,爆发了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英国逐步确立殖民霸主地位。(3分)
趋势:从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从商业资本主义到工业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6分)
(2)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损害了美国利益;美国民众的情绪日益转向反对德国。(8分)
(3)变化:由敌视到对话再到正式建交。(2分)
影响:新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实现了首次突破,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有利于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6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
41【评分说明】本问总分12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考生如果只从一个方面论述材料,最多能得8分。
【解答示例】欧洲的近代化先是经历了思想启蒙(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继而是制度建设(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最后是器物阶段(通过工业革命,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近代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则完全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即:由器物(洋务运动)到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思想观念(新文化运动),结果未能成功。正如福泽渝吉所言: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所以,作者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失败与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密切相关。未能实现民族独立,成为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
45【答案】(1)原因: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孝文帝对汉文化敬佩和仰慕;与汉族的经济文化相比,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6分)
(2)影响: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促进封建社会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的相互影响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6分)
46【答案】(1)原则:政教分离(世俗化);民主化;法制化;近代化、民族主义。(5分)
(2)意义: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废除苏丹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通过全面彻底改革,在立法、教育和历法等方面去除伊斯兰教的影响,实现了政教分离,使土耳其由一个封建神权国家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民族复兴道路。(10分)
47【答案】(1)原因:历史上的长期民族矛盾,宗教对立;领土和文化历史遗产归属的纠纷;现实里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战略地位的重要和丰富的资源使之成为大国争夺之地。(8分)
(2)意义:促进了与以色列进行和平谈判,开启了中东和谈之门。(3分)
因素:巴以彼此间的分歧;西方大国的插手;极端民族主义分子与恐怖分子的威胁。(4分)
48【答案】(1)作用:以法律形式确立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原则;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为发展资本主义奠定了法律基础;影响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6分)
(2)评价:不矛盾。(1分)
原因:《民法典》通过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一方面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推广了法国的制度),推动了欧洲的进步;另一方面,促进了被侵略国家民族主义的发展,被侵略国家反抗拿破仑侵略,最终导致拿破仑的失败。(8分)
以上高考历史模拟测试考试题及答案,希望考生可以通过这份试卷看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正。
【2016嘉峪关高考历史模拟测试考试题(含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