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黑龙江高二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黑龙江高二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7-11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右图是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3850年--3550年文化遗存中的宫殿复原图。它可以从一个角度印证传说中

A.家天下的出现 B.公天下的昌盛

C.邦国制的产生 D.大一统的形成

2.右图是一幅关于宗法制的漫画。上面的周天子听着悠扬的乐曲,下面的两个人却只能听单调的乐音。这主要说明了西周王朝

A.宗法制下等级森严

B.分封制逐渐止向崩溃

C.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3.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4.秦朝正式颁布了官印制度,皇帝用御玺,丞相用金印,各级官吏按等级分别使用金、银、铜印。右图所示秦朝官印可以说明当时

A.官吏相互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B.分封制在局部仍然存在

C.与地方行政制度相适应的官僚机构形成

D.考查和选拔官吏十分严格

5.《汉书刘辅传》中提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由此可见,中朝

A.创立于东汉B.长官亦为宰相

C.由皇帝亲信近臣构成D.参与政事的执行

6.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这一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

C.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7. 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指三省首长)职,而假以他名。这种做法的影响不包括

A.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B.使三省首长职责模糊

C.降低了行政效率 D.提高了办事效率

8. 《晋书段灼传》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这种选官用人的制度其最大的弊端在于

A.选官用人的标准不明确 B.公卿贵族把持选官权,任人唯亲

C.人才评级的设置不合理 D.选拔人才的效率低下

9.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的中国古代机构是

A. 唐朝门下省 B. 宋朝中书门下 C. 元朝中书省 D. 明朝内阁

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

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C.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11.史学界普遍认为,宋承唐制是宋代制度的主要特点。唐宋时期为维护统一局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的共同点是

A.在边疆设立军镇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12.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13.《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这一条款

A.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 B.维护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C.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 D.体现了对平民利益的一定保护

14.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A.保护弱者 B.人人平等 C.公正合理 D.注重证据

15.在公元116年的某一天,定居小亚细亚(属罗马帝国)的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于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了严惩。这表明当时罗马法律

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③通行于帝国范围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6.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A.全部上缴国家 B.只能由政府收购 C.必须限量交易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17..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

18.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出台后,有1000多万亩棉花田被耕掉,另外还屠宰了22万头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美国消费能力以促进市场恢复

B.增强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C.保障美国农民的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

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19. 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的原则,规定从1958年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A.废除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B.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彻底恢复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进一步扩大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20. 联合利华高级副总裁加文尼斯说:我们的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因此他们与公司体戚相关。这是我们从一家私人公司转变为一家公众公司的标志之一。公众公司的出现体现了

A.公司变成工人所有 B.公司所有权的某种转变

C.公司由职业经理人经营 D.公司变为国有企业

21.罗斯福在1934年6月8日的咨文中说:根据我国宪法,联邦政府所以建立的目的之一是增进全民之福利,提供福利所依存的这种保障也就是我们的明确职责。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出台。该法的出台,本质上反映了

A.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社会救济问题的基本解决

C.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D.国家干预经济的新特点

22.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以下符合这一做法的有①新经济政策②戈尔巴乔夫改革③中国改革开放政策④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23. 阅读下面的中央政府支出统计表[据《世界发展报告(1993)》],以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社会保障和福利三者共占总支出的%占GNP的%

份年1980199119801991198019911980199119801991

美国2.61.710.413.837.828.750.844.211.0211.18

英国2.43.215.513.330.031.847.948.318.3018.45

法国8.66.914.815.346.846.470.268.627.5929.98

德国0.90.619.018.149.648.969.567.621.0621.97

A.高福利有利于经济发展并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B.英国的医疗福利开支呈上升趋势,实现了收入均等化

C.福利国家制度有利于稳定西方国家的统治秩序

D.四国的社会福利开出占GNP的比重均下降

24.右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状况。(单位:万吨)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当时的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

B.农村经济还没有走出发展低谷

C.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成效显著

D.纠左工作尚未在农村启动

25. 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26.下图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27.2011年11月,针对美国商务部对我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和组件进行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中国商务部依法对美国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启动贸易壁垒调查,国内光伏企业也联合起来抱团应对美国的双反调查。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A.经济全球化是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

B.中国面临越来越恶劣的外部经济环境

C.经济的自由开放程度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成正相关

D.中国政府和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风险意识与利用规则能力在提高

28.欧共体成立后着手建立关税同盟,比、荷、卢和联邦德国生产率较高,产品成本低,出口竞争力强,因此对开放共同体内部市场非常积极,而法国和意大利由于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因此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后才在关税问题上作出让步。这说明( )

A.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不宜经进行经济合作

B.权利让渡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C.欧共体内部各国利益冲突激烈

D.60年代欧洲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的条件尚不成熟

29. 2011年6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阿斯塔纳出席某组织峰会并发表讲话:10年来,各成员国团结一致、密切协作,我们创立了新型国家关系模式,把世代友好,永保和平的思想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本组织成员国睦邻互信和团结协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该组织应是

A. B. C.

30.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法国和德国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始于

A.《罗马条约》 B.《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C.《欧洲联盟条约》 D.欧元的启用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31.(22分)

材料一 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白银涨价让中国的银元快速增值,这和我们现在人民币升值的意义是一样的,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顿失,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而在国内则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原材料价格跌落、消费市场陷入低迷。

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放弃金本位的目的。当时中国意外受到伤害,说明了什么?(4分)

材料二 1943年发表的《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

(2)二战后初期,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一体系有哪三大支柱?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5分)

材料三 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的原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元本位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5分)

材料四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在今后6个月内购进最多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同时进一步购入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和1000亿美元房贷公司债券,美联储的这一做法其实就是央行开动印钞机器的一种委婉说法,因为美联储需要印钞票来购买这些国债。

材料五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连续两天在央行官方网站发表文章,倡议将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发展为超主权储备货币,并逐步替换现有储备货币即美元。这一观点得到了俄罗斯等其他金砖四国的支持,同时欧盟也向美国施压,提出打破国际金融旧体系的建议。

(4)根据材料五,概括周小川提出的建议(4分)。根据材料四分析周小川提出新建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你认为影响美元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32.(18分)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暑,旨在通过联邦与各州、各领地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合作,减轻因失业造成的艰难和痛苦。

德怀特《现代美国(18961946)》

19331939年PWA帮助建造了全国近70%的新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10%的道路、桥梁、地铁和类似的工程建筑。

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卷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得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及其作用?(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4分)

(4)上述调整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5AAACC 6-10 BCBAD 11-15 BDDCD 16-20DCCBC 21-25 DBCBB 26-30ADBDB

31.答案:

(1)目的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恢复经济。(2分)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密切,中国在世界市场中处于从属地位。(2分)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分)、世界银行(1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1分)

原因:吸取大危机的教训;规划战后世界秩序防止战争悲剧重演、二战后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识之士的推动等。(2分,答其中任意二点即可)

(3)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2分,)作用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扩大了世界贸易;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3分)

(4)建议:创建超主权储备货币(新的全球货币)以取代美元。(4分) 原因:美国印钞救市,美元贬值。(2分)因素:美国经济实力;对外经济政策;国际形势。(2分,任意两点)

32.答案:

(1)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4分)

(2)措施:①成立失业救济署。②以工代赈。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4分)

作用:①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2分)②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2分

(3)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大力)干预;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完善社会福利制度(4分)

(4)启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事实求是,根据国情调整经济政策;不断改革,开拓创新。(2分答出两项即可)

【黑龙江高二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考试作答技巧

备战高考:必读高中历史解题攻略

历史考试原因类试题答题技巧分析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换位思考法

2010上海高考历史卷对新高三生有何启示

高中历史三大考试题型解题技巧

高三历史学习中的常见障碍及对策

高中历史主观题解答分类指导

历史学习:高中历史五种记忆方法

学习指导:高中文科历史学习方法漫谈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