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4年高中高二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

2014年高中高二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7-11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摘要】为了帮助考生们了解高中学习信息,查字典历史网分享了2014年高中高二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供您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了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基础的是

A.解负令的颁布 B.设立四百人会议

C.恢复公民大会 D.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

2、梭伦诗句称:我手执一个有利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站着优势。其中两个阶级指

A.奴隶主和奴隶 B.贵族和平民 C.地主和农民 D.贵族和奴隶

3、战国时期,有一位历史人物曾经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A.旧贵族 B.商人 C.新兴地主 D.农民

4、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而出逃到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他处。这个故事说明

A.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5、商鞅变法中提到:户有二丁以上不分者,倍其赋。该措施的目的是

A.践行小国寡民思想 B.扶植新兴地主成长

C.鼓励按军功授爵位 D.鼓励发展小农经济

6、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北魏不同时期凿刻的佛像,下面两个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影响这种艺术创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B.佛教进一步盛行

C.汉化政策的影响 D.雕刻工匠技术水平

7、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

A.知识丰富 B.诗辞文章写作 C.政治 D.汉族文化

8、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珈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9、《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改。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确切的是

A.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C.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10、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

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11、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12、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以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是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 ②目的在于限制大商人操纵市场

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财政收入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3、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14、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做人 B.从新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15、穆罕默德阿里对留学生许下诺言:谁首先学成,政府将给他们高薪,提拔他们当工长。材料集中体现了穆罕默德阿里

A.力主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改革思想 B.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C.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D.聘请外国技师建立工厂

16、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守。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 B.制度落后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17、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来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A.维护农奴制度 B.废除农奴制度

C.推翻沙皇专制 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18、1889年日本宪法规定:日本帝国是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这一规定说明日本1889年宪法

A.使日本政体发生了巨大变化 B.使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D.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19、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在经济方面既吸收了西方文明成果,又兼日本特色。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经济相比,日本经济的特色是

A.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B.采用近代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工商业

C.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D.政府干预经济,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20、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宫例行给天皇梳量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21、木户孝允明确指出:立国之本,惟在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材料反映明治政府文明开化的重点是

A.教育改革 B.军事改革

C.培养出国人才 D.社会生活习俗改革

2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 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 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 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23、以下事件中,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有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④1861年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4、必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

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

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25、历史上许多改革家为改革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的全面改革,其中的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从改革家那里学习的精神应该有

①高度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②为国家乃至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备斗的决心与勇气

③坚忍不拔的意志 ④为统治者而改革的献身精神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 ①②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

《史记》卷68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

《史记》卷87

(1)材料一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一标准的认识(4分)

(2)据材料二、三,从军事、经济、治安、外交四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成效(8分)

(3)有人认为秦能迅速吞并六国,全赖商鞅的军事改革,谈谈你对该认识的看法。(6分)

27、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共17分)

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 颐

材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3分)

(2)材料四从哪个角度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哪些?(9分)

(3)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3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5分)

所谓度田,就是清丈土地,包括核实户口在王莽末年,广大农民通过战争的暴力手段,从地主手中夺取了大量的土地,不少人还挣脱了封建束缚而获得人身解放刘秀在公元39年下令度田和检查户口度田不仅要度农民的土地,而且也要度豪强地主的土地,郡县官吏大多为豪强地主,他们当然不愿如实丈量土地,呈报户口,损害自身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区,度田官吏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的道理,根本不敢如实度田。那些既非近臣和近亲的豪强地主,也凭借财势与度田官勾结,大量隐瞒土地。同时,度田官吏还尽量把地主的租税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不仅丈量农民的小块耕地,而且连住宅村落也丈量在内汉光武帝刘秀知道度田不实的情况后,对舞弊官吏进行严厉惩罚,大司徒欧阳歙、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皆下狱处死,并重申严格检查田亩和人口这样,刘秀实行度田,引起两种性质不同的反抗。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刘秀实行度田的背景(4分)?及目的(3分)。

(2)材料中两种不同性质的反抗分别指什么?(4分)分析其反抗的原因?(4分)

以上就是查字典历史网的编辑为您准备的2014年高中高二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

【2014年高中高二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名师分享高二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地图的学习方法

学好高中历史的三大法则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详解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记忆法

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答题必备技巧

高中历史填补型材料选择题解答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探讨

高中历史主观题解答分类指导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