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4年高中高二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2014年高中高二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来源: 查字典历史网 | 2016-07-11 发表 | 教学分类:学习指导

学习园地

【摘要】查字典历史网的编辑就为各位学生带来了2014年高中高二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 梭伦在国家机构民主化方面的改革措施有

①给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②创立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 ③以公民大会作为全国最高权力机关 ④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王安石的《咏商鞅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据此,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在于

A.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B.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C.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D.取信于民,重视承诺

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该材料涉及商鞅改革的措施有

①废井田 ②奖励耕织 ③废分封,行郡县 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据史料记载,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许多鲜卑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该材料不能体现的观点是

A.北魏政权统一了中原地区 B.当时洛阳商业繁荣

C.鲜卑贵族学习汉人经商 D.迁都洛阳促进商业发展

5.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A.改革涉及土地制度 B.改革涉及赋税制度

C.改革涉及军事制度 D.改革触及上层建筑

6.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意图是

A.进一步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B.改革科举选拔人才

C.增加国家军事力量,抵制少数民族侵扰

D.解决中央财政困难,实现富国强兵

7.王安石变法期间,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进士科专考

A.诗赋 B.经义和时务策 C.律令、断案 D.武学、律学

8.加尔文宗教改革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相同点是

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 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③反对教皇权威 ④主张先定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从图中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①俄国的交通运输业十分落后

②俄国农奴的悲惨生活

③该画属于现实主义风格

④俄国已进入资本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23、高二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34、高二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4

10.下列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A.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C.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

11.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12.日本制定1889年宪法的根本目的

A.实行君主立宪 B.确保天皇专制的权力

C.稳定政局,巩固政府统治 D.给人民自由和权利

13.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变法措施得力 ②光绪帝坚持变法 ③变法阻力很大 ④改革涉及面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二战后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 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 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爆发

B.奥匈帝国吞并波黑地区

C.萨拉热窝事件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6.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作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列强之间的关系是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的

B.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C.意大利帮助塞尔维亚完成民族解放任务

D.意大利背信弃义,导致三国同盟的分裂

17.构成凡尔赛体系的和约不包括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战胜国与奥、保、匈、土等战败国签订的和约 D.国际联盟盟约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23、高二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34、高二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4

18.下列地区不属于凡尔赛体系调整关系的地区是

A.欧洲 B.非洲 C.中东 D.美洲

19.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逐渐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20.一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有

①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②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③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宗主国间的矛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1.联合国与国联的不同之处在

A.建立在世界大战之后 B.曾被大国控制和操纵

C.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 D.有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发起

22.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日本的不同之处在于

A.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 B.国内群众运动高涨,阶级矛盾尖锐

C.法西斯势力得到军队与统治阶级的支持 D.利用民族主义的情绪

23.《凡尔赛和约》和《慕尼黑协定》的相似之处是

①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 ②具有反共产主义的因素 ③有关于赔款问题的决定 ④有关于领土处理问题的决定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24.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

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 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③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④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2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五大战场,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转入反攻的是

A.太平洋战场 B.苏德战场 C.北非战场 D.西欧战场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0分,26题10分,27题16分,28题14分,29题1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在迁都过程中,受到了一些元老贵族为首的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太子拓跋恂反对尤为激烈,孝文帝先将太子废掉,然后又把他处死。同时,孝文帝还镇压了一批反对派,借机打击反对改革的保守势力。493年,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迁都洛阳。孝文帝在改革中禁用鲜卑语,以汉语为正音,他知道30岁以上的鲜卑官吏改口比较困难,同意暂缓;但30岁以下在朝做官的,则强令改说汉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撤职处理。

材料二:王安石在做宰相最初几年,凡他认为应该做的事,如得不到宋神宗的同意,必定要与之力争。在改革过程中,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冲破重重阻力,百折不挠,人称拗相公。其改革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曾先后两次被罢相位,但却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一项即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措施?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4分)

(2)归纳概括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4分)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两位改革家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

27.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

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陈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臣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摒除,众喙哓者,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些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光绪帝的主要观点,其真实意图是什么?(4分)

(4)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特点?(4分)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23、高二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34、高二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4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经过了短暂的20年,就爆发了新的世界大战,再次把人类拖进了痛苦与灾的深渊。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前,当时维护和平与民主的国家为什么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4分)

材料二:

(a)签订《凡尔赛和约》 (b)忠诚的信仰希特勒

(c)纽伦堡审判 (d)德总理在波兰纪念碑前下跪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图(a)与图(b)、图(c)与图(d)的关系。(4分)

材料三: 胡锦涛主席在一次与美国布什总统会谈中曾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3)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

(4)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角度说明,在二战中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联合起来的事例。(4分)(各举一例)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61届联合国大会会议2006年9月12日上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联合国大会是联合国主要的审议、监督和审查机构,每年9月至12月举行一次常会,旨在为各国提供一个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的平台。

2006年10月9日晚,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会议,15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向第61届联合国大会提名韩国外交通商部长潘基文接替安南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将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的第八位秘书长,也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出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12月14日,潘基文正式宣誓就职。

材料二:1995年,日本当时的外相河野洋平在联大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日本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的要求。2004年日本又提出要谋求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到2005年,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等国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斗争已经白热化。

材料三:2010年第64届联合国大会9月1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闭幕。第6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其中包括批准了总额为51亿多美元的联合国2010至2011双年度预算。各会员国承担联合国费用的分摊比额中美国分担比例仍为22%,日本的分担比例从原来的16%降至约12.5%,德国的分担比例从约8.6%降至8%,法国从约6.3%降至6.1%。金砖四国方面,中国从2.667%增至3.189%,巴西从0.876%增至1.611%,俄罗斯从1.200%增至1.602%,印度从0.450%增至0.534%。请回答:

(1)国际联盟和联合国都是国际性的组织,国联和联合国在制止重大国际危机方面有何相同点?为什么?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2)日本几年来提出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要求的原因是什么?你对日本争常活动持何种立场?理由是什么?(4分)

(3)联合国会费分摊比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查字典历史网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2014年高中高二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2014年高中高二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填补型材料选择题解答方法

2011年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指南

高三历史期末复习备考详细计划

高一新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2011年高考历史成功的8大秘诀

高中历史考试经

高中历史探寻“公式法” 答题模式

2010年高考历史最后冲刺注意策略

高中历史分析方法及公式

最新历史学习园地
热门历史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历史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